语文杂记

语文杂记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语言学大家吕叔湘作品,针对许多常见的语言学问题,以随笔形式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有讲究用典的传统,但现代人对于这些典故常常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虽然每篇札记一般只有几百字,但涉及面广,包括语法、语义、修辞、正误等方面。

在为数不多的关于语言学通俗易懂的普及读物中,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和《语文杂记》是一直为人称道的。虽历经数十年,这些文字读来仍饶有兴味。它们的篇幅,与宏篇巨著相比,算是两本很小的“小书”,但表现了高屋建瓴的大家风范。大家写小书,对作者而言是厚积薄发;对一般读者来说,可能更具有实际效用。

作者简介

作者吕叔湘(1904—1998),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江苏丹阳人。长期从事汉语语法的研究,是近代汉语语法的开创人之一,所著《中国文法要略》是迄今为止对汉语句法全面进行语义分析的唯一著作。主要著作有:《文言虚字》《中国人学英文》《语法修辞讲话》《汉语语法论文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现代汉语八百词》《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叔湘语文论集》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写在前面

语文杂记

后序

一 将无同

二 莫须有

三 一不作,二不休

四 结果

五 主腰

六 五指子

七 恶发

八 外后日

九 “所由”本义

一〇 生前、身后

一一 花溅泪、鸟惊心

一二 “很”和“狠”

一三 读《三国志》

一四 读《北梦琐言》

一五 读《癸巳存稿》

一六 酒泉子的句法和韵式

一七 典故的形成

一八 背景知识

一九 绿帽子的来源和产地

二〇 文学和语言的关系

二一 文学作品体裁

二二 散文用韵

二三 儿化

二四 博喻

二五 说“达”

二六 说应用文

二七 我对于“修辞”的看法

二八 学文杂感

二九 语句次序(一)

三〇 语句次序(二)

三一 语句次序(三)

三二 一首诗的两种语序

三三 临时单音词

三四 双音节优势的一种表现

三五 节律压倒结构

三六 整齐和参差

三七 同义反复

三八 重复得好

三九 重复“一个”、“这个”、“那个”

四〇 掉个过儿还是一样

四一 辽代的南京=辽代的北京

四二 汽车医院和水果医院

四三 说“互相”

四四 说“该”

四五 “谁是张老三?”和“张老三是谁?”

四六 “吾”是“我”,“我”是谁?

四七 “您们”和“妳”

四八 关于“您们”

四九 动物称“们”

五〇 “他”和“她”

五一 他爹,他儿子

五二 二十年前,二十年后

五三 立足点

五四 语境

五五 用词不当

五六 “安”字两解

五七 “要”字两解

五八 “抢”的对象

五九 念的什么经?

六〇 何谓“特殊化”?

六一 “什么”和“那个”的特别用法

六二 “黎明”的定义

六三 “老北京”及其他

六四 好

六五 看

六六 “笑”和“乐”

六七 “片面”和“全面”

六八 “以上”和“以下”(答问)

六九 语言里的不对称现象

七〇 关于否定的否定

七一 动作时间的肯定和否定

七二 反义形容词

七三 反义动词

七四 带否定成分的词的反义词

七五 好不……

七六 中性词与褒贬义

七七 有“大”无“小”和有“小”无“大”

七八 是、算、像

七九 “稍微……点儿”,“多少……点儿”

八〇 一嗓子

八一 “把”字用法二例

八二 “动趋式+宾语”的语序

八三 “也、又、都、就、还”的轻重读音

八四 “儿”是后缀

八五 作状语用的形名短语

八六 五七

八七 “二”和“两”

八八 “不怎么”

八九 连用“是”,连用“不知道”

九〇 标点四则

九一 连动、联谓和标点

九二 领格表受事及其他

九三 代词领格的一项特殊用法

九四 “他的老师教得好”和“他的老师当得好”

九五 关于“的”、“地”、“得”的分别

九六 再论“的”和“地”的分合问题

九七 驱之不去的“的”

九八 简称的滥用

九九 “合流式”短语

一〇〇 “恢复疲劳”及其他

一〇一 论“基本属实”

一〇二 一个“被”字见高低

一〇三 “之所以”起句

一〇四 “请见某书某页”

一〇五 “勿庸讳言”

一〇六 “悬殊很大”

一〇七 “有人”和“某报”

一〇八 “不管部长”

一〇九 “人际”和“人与人之间”

一一〇 偏偏不告诉读者他所最想知道的

一一一 髮生、並甫、常寧、凡鳥

一一二 由苏东坡作《黠鼠赋》的年龄问题引起的

未晚斋语文漫谈

一 语言的“任意性”和“约定俗成”

二 动词性语素组成的名词

三 太阳、雨、客人

四 “绘声绘影”与“绘声绘色”

五 “爹爹”和“哥哥”

六 关于成语

七 张恨水的幽默

八 熟语变形、变义

九 一个“普通人”的话和他自己的解说

一〇 “使功不如使过”的出处

一一 词类活用

一二 “物”作“人”讲

一三 宋人笔记中某些字音字义

一四 馒头和包子

一五 五奴

一六 奇文共欣赏

一七 陈刚的《北京方言词典》

一八 新华社电讯中的文字失误

一九 单名以及有关写信的用语

二〇 拉开帷幕和降下帷幕

二一 衬字性质的“它”

二二 指示代词二分法和三分法能不能比较

二三 “他(她、它)”到哪里去了?

二四 由笔误想到的

二五 人称代词图解

二六 有感

二七 多事和省事

二八 苏东坡和“公在乾侯”

二九 剪不断,理还乱——汉字、汉文里的糊涂账

语文杂记是2019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吕叔湘。

得书感谢您对《语文杂记》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大学语文 电子书
这是一本全新的大学语文教材,以“课程建设规划”为指导原则,设定五个模块,古典、现当代、外国、语言、写作。前三个模块按照规划中的“问题导向”,以“幸福”、“正义”、“良知”、“宽恕”、“爱情”为主题,编写相关文本;语言部分按照“公共知识”的要求选择如工具书使用、格律常识、语言与生活的选本;写作部分按照“方法论”为指导原则,以应用文写作、论文写作、创意写作为内容编写相关章节。
大学语文 电子书
本书围绕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分阅读欣赏、口才训练、应用写作三大模块进行编写,构建了读、说、写三位一体的大学语文教材体系。“阅读欣赏”模块精选中外名家名篇。“口才训练”模块根据大学生学习、求职及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系统地介绍了提高口才交际能力所应掌握的必备知识。“应用写作”模块遵循“人的发展”和“职业准备”的课程理念,详细阐述了应用文写作的规范、技法,充分体现出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特点。
大学语文 电子书
本书按文体进行编排,在教学方式上,本教材适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线下教学,老师引导启发学生,带领学生领悟选文的重点及精美之处;线上则有相关的阅读材料、视频影像、习题及答案等形式多样的补充资料。另外,在选文方面尤其注重与新时代思想相结合。部分选文在以往各类教材中较少选录,而经过阐释,能在当下引发哲思、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语文教学不难 电子书
本书从语文教学的细微处入手,先理论后实践,从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对话、文体写作以及评课展开教学探索。“解读不难”,聚集了各类文体的解读,兼顾教读与自读;“设计不难”,以“蚁穴溃堤”为方法,从单篇到群文再到整本书阅读,操作性强;“课堂不难”,关注课堂教学的智慧,关注学生的学情,关注课外资源的整合利用,关注评价的多元;“写作不难”,突出微写作,重视读写结合;“评课不难”,定位不同课型,开展特色性评
新编大学语文 电子书
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介绍汉语言知识,较为全面而简明地阐述了汉语言的构成要素——语音、语汇和语法,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古汉语的基本知识进行了综合阐述。第二篇文学欣赏,精心选列了40余篇中外名篇佳作,重点突出了人性、人情和人文的光辉,特别注重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功能;附录简要介绍了中外文学的概况。第三篇应用文写作,主要介绍了当代大学生必需的一些应用文种的基本知识、写作方法和技巧问题。本书适合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