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1.比黑天鹅更危险的是什么?是灰犀牛!危险并不都来源于突如其来的灾难、或者太过微小的问题,更多只是因为你长久地视而不见,本书让你重新审视周遭,看到被忽略的一切。2.《灰犀牛》是对塔勒布《黑天鹅》理论的补充及深刻延展,更契合当下混乱无序与不确定的时代。雾霾、气候变暖、饮用水短缺、金融危机以及科技的革新带来的巨大颠覆性力量……这些都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灰犀牛事件,在危机爆发之前,都有迹象显现,而为什么我们往往忽视这些信号?如何克服偏见、惰性以及侥幸心理,对潜在的大概率危机进行有效识别和有决断力地应对?《灰犀牛》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议。3.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姚余栋,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欧亚集团主席伊恩•布雷默,联合利华CEO保罗•波尔曼,普利策奖得主利雅卡特•艾哈迈德,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沃顿商学院风控中心主任伊万•米歇尔-凯尔让,新美国基金会主席安妮-玛丽•斯劳特隆重推荐;《出版人周刊》《价值周刊》《科克斯评论》(美国著名书评杂志)推荐阅读。4.如果说黑天鹅理论让人感到绝望的话,那么灰犀牛理论能让我们明白:我们有能力解决危机。灾难和黑天鹅已经进入我们的常用词汇序列。不久,灰犀牛也会成我们的常用词汇之一。《灰犀牛:个人、组织如何与风险共舞》1、作者知名度和前一本书的畅销程度。《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自2017年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以来已经跃升成为大众熟知、热议并广泛应用的现象级词汇,更在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会议中被提出,至此,灰犀牛成为国内风险防范的重要名词,具有标示性。也正是由于在4年前中国就开始对“灰犀牛”式危机积极关注、加强风险意识,不断升级风险应对体系,才促进了此次中国对新冠疫情的有效应对。可以说,中国是运用“灰犀牛”的沃土和成功范例。在《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出版之后的这四年里,其作者米歇尔·渥克走访多国、围绕“风险”这一主题,进行了更加细致、严谨、深入的访谈和研究,第二部《灰犀牛:个人、组织如何与风险共舞》终于写成。2、内容新颖、透彻、有创见、富有思想和指导性。《灰犀牛:个人、组织如何与风险共舞》既是对“灰犀牛”概念的延展和补充,也是关于“风险”这一要义更深刻、更微观的系统性探索。相较于前一本书,它的目标受众更加转向个人读者,是关于每个人的切身体验。书中新提出了“你的风险生态系统始于你自己的风险指纹”“风险同理心以及风险厌恶和风险认知的区别”“风险能动性、风险素养、风险肌肉、风险组合、风险保护伞、风险文化”等具有科学性的风险新词汇,让我们无法忽视这本书将来对于每一位读者、企业以及政府、国家起到的建设性意义。3、顺应时代之需,让风险意识生长,将风险应对方案扎根。从新冠疫情到气候危机(碳中和、碳达峰的提出),从政治分歧到区域冲突,个人风险、政策风险、职业风险、经济风险、组织风险和全球风险交织在一起,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世界,并终决定了我们作为个人,在日常、在企业和在政府中如何应对这些风险。《灰犀牛:个人、组织如何与风险共舞》以其敏锐性、预见性和内容的专业性深度,将再次成为一本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时代之作。
内容简介
《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
类似以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又影响巨大的事件,本书以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相对于黑天鹅事件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事件不是*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例如: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集中爆发以及在此之前的诸多泡沫破裂;飓风卡特里娜和桑迪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后的毁灭性余波;颠覆了传统媒体的现实数码技术;大桥坍塌和摇摇欲坠的城市基础设施;苏联的迅速衰败和中东地区的混乱,在事前均出现过明显的迹象。
为什么领导者们和决策者们不能在局面失去控制之前解除危机?人们应该如何辨识和有效应对那些明显的、高概率的危机事件?
本书以科技、经济、自然、社会等多方面的实例进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那些迫在眉睫的、概率高、影响大的危机的预测、防备、应对及善后的具体方法,以便为人们在组织管理、公司管理和国家管理过程提供决策参考。
推荐经理人、投资者、决策者、政府领导以及希望躲避灰犀牛式危机事件的人士阅读。
《灰犀牛:个人、组织如何与风险共舞》
为什么一个64岁的女人敢于把自己装进一个桶里,从100多米高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纵身一跃?
为什么有些人试图避免风险,有些人却乐于冒更大的风险?
为什么公司董事会越来越担心首席执行官的个人冒险行为?
为什么有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快地认识和应对流行病、技术变革、气候危机?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像指纹一样清晰地定义了每个人、每个组织和社会。了解不同的风险指纹可以让你开阔眼界,培养新习惯,激发创新和创造力,加强团队合作。与风险共舞,是这个世界的常态。你如何看待风险以及如何应对风险,取决于你的人格和经历。你如何计算成本和收益,取决于你所接受的文化、你的价值观、你周围的人,甚至是你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你近吃了什么、你周围的温度、你正在听的音乐,甚至是空气中的香味)。警惕这些无形的影响,有助于你及时规避风险。
这本书是米歇尔·渥克继《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之后的全新力作,致力于推动我们与风险进行一场全新的对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框架,帮助我们刷新风险认知,升级风险应对方案。书中以世界各地引人注目的风险故事为素材,结合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和经过验证的实用策略,挑战了人们对待风险的刻板态度,展现了“风险人格”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健康的风险生态系统如何支持我们的经济与社会,以及风险同理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人生中的冲突与危机。
作者简介
她创造了“灰犀牛”这个词,提醒人们注意显而易见的风险。她颇具影响力的个人专著《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影响了金融市场,塑造了世界各地的政府政策和商业战略,并激发了一个受欢迎的TED演讲,将这一观点扩展到了个人问题。她曾被授予世界经济论坛青年))和古根海姆学者奖等荣誉,并在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国际政策研究所和《国际金融评论》杂志担任重要职务,曾多次给《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撰写文章。
章节目录
《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
序言/ 1
章 遭遇灰犀牛/
明知故犯 /
蠢笨的大块头 /
防微杜渐 /
不是能否发生而是何时发生 /
无流血,不头条 /
灰犀牛的五个阶段 /
看见灰犀牛 /
第二章 预测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抵触否认情绪 /
曼德尔布罗特式的不规则 /
死亡螺旋 /
玩飞镖的猴子 /
现代的神谕 /
未知的已知 /
遵从神谕 /
理性与情感的混合体 /
准确的判断 /
第三章 否认:为什么我们看不到犀牛群?为什么我们不能跳出它们的奔袭路线? /
抵触和否认,不过是自我安慰 /
无法预知,是该抓牢,还是该放手 /
假如这是“雷曼姐妹”…… /
更多的事情在发生…… /
看见真实的犀牛 /
战胜群体思维 /
刻意促使人们无视危险 /
从否认到接受 /
第四章 得过且过:为什么我们已经看到犀牛群冲来却仍然不躲避 /
我们为什么要得过且过 /
断裂临界 /
怎样才能揭去创可贴 /
得过且过的行为合理吗 /
太大,太强,太快 /
接受不确定性 /
不作为的代价 /
民众和政治家 /
预知死亡纪事 /
第五章 诊断:解决方案是对的还是错的 /
不愿意面对的事实真相 /
反复出现的犀牛和发起冲锋的犀牛 /
元—犀牛式危险 /
难题和戈尔迪之结 /
科技创新的颠覆力量 /
身份不明的犀牛 /
犯错误 /
致命危机 /
墙上的裂缝 /
化悲痛为动力 /
是无视危机还是把它看成机遇加以利用/
市场混乱 /
灰犀牛的分类 /
第六章 恐慌:灾难迫近时的决策 /
买低 /
坏的和好的 /
拯救世界的责任感 /
我们如何评判自己的行为能力 /
直面危机 /
熟悉悖论
我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吗 /
养成习惯 /
能够自我调适的体系 /
第七章 行动:顿悟之时 /
把新方法规模化 /
求雨 /
测量,改变 /
顿悟的那一刻 /
水资源引发的矛盾冲突 /
绣花口罩 /
新理念和新科技带来资源的充足 /
合理化投资 /
我们“得到它”的那一年 /
第八章 灾后:危机也是一次不可浪费的机遇/
立体的谷歌地图 /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
超出预期的后果 /
催醒闹钟 /
艰难的决定 /
第九章 当危险远在天边:做远期计划 /
远离危险 /
初的信念 /
回到初 /
100年 /
耐心投资基金 /
税收策略 /
权衡还是不权衡 /
第十章 结论:如何避险 /
5000万年之久 /
你的灰犀牛式危机是什么 /
一个能够管控犀牛式危机的人 /
理所当然的事情 /
致谢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有关犀牛的资料 /
《灰犀牛:个人、组织如何与风险共舞》
中文版序
前 言
第1章 与风险共舞
第2章 风险的内涵
第3章 关于风险和人格特征的新科学
第4章 风险指纹的放大
第5章 谁会思考风险是什么、为什么
第6章 性别、风险和刻板印象的威胁
第7章 地理风险
第8章 信念、价值、目标和风险
第9章 情感、理性和可接受的风险
第10章 风险的神经生物学
第11章 风险和工作的未来
第12章 风险与组织文化
第13章 重塑你的风险关系
第14章 全球风险和本地风险
第15章 新的风险词汇
灰犀牛(套装2册)是2021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美]米歇尔·渥克。
得书感谢您对《灰犀牛(套装2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