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第二版)

机械原理(第二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机械原理(第二版)》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第二部分机械原理"的要求,结合有关课程改革的新成果修订而成的。《机械原理(第二版)》在更正第一版使用中发现的问题的同时,引入机械系统分析与仿真的先进技术,将先进技术与经典理论有机结合,通过双方面的互补,达到在加深对机构学经典理论认识和理解的同时,初步了解和掌握机构学分析与设计的先进技术和手段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除绪论外, 《机械原理(第二版)》共有11 章,分别为机构的组成原理、平面连杆机构分析与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其他常用机构、空间连杆机构及机器人机构、机械中的摩擦与机械效率、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机械的平衡和机构系统的运动方案设计。

章节目录

目录

前言

第0章 绪论 1

0.1 机械原理研究的对象 1

0.1.1 机器及其特征 1

0.1.2 机构及其特征 2

0.2 机械原理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3

0.2.1 机械原理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3

0.2.2 机械原理课程研究的方法 3

0.3 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作用及学习方法 4

0.3.1 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4

0.3.2 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方法 4

思考题与习题 4

第1章 机构的组成原理 5

1.1 机构的组成及机构运动简图 5

1.1.1 机构的组成要素——构件、运动副 5

1.1.2 运动链与机构 7

1.1.3 机构运动简图 8

1.2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12

1.2.1 机构的自由度定义 12

1.2.2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2

1.2.3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 14

1.2.4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16

1.3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20

1.3.1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20

1.3.2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2

1.3.3 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 25

1.4 综合实例 26

思考题与习题 28

第2章 平面连杆机构分析与设计 31

2.1 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特点与应用 31

2.1.1 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 31

2.1.2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与应用 32

2.1.3 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与应用 35

2.2 平面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 39

2.2.1 运动特性 39

2.2.2 传力特性 42

2.3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44

2.3.1 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44

2.3.2 用速度瞬心法对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45

2.3.3 解析法及虚拟样机仿真法作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47

2.4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50

2.4.1 平面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 50

2.4.2 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51

2.4.3 解析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55

2.4.4 实验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58

思考题与习题 59

第3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64

3.1 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 64

3.1.1 凸轮机构的应用 64

3.1.2 凸轮机构的分类 65

3.2 从动件运动规律及其选择 68

3.2.1 凸轮机构的工作循环及基本名词术语 68

3.2.2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68

3.2.3 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组合 72

3.2.4 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 74

3.3 图解法设计凸轮廓线 75

3.3.1 凸轮廓线设计的基本原理 75

3.3.2 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廓线的设计 75

3.3.3 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廓线的设计 78

3.4 解析法设计凸轮廓线 79

3.4.1 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廓线的设计 79

3.4.2 平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廓线的设计 81

3.4.3 滚子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廓线的设计 81

3.5 虚拟样机法设计凸轮廓线 82

3.6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83

3.6.1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83

3.6.2 凸轮基圆半径的确定 85

3.6.3 滚子半径的选择 86

3.6.4 平底宽度的确定 87

3.6.5 从动件偏置方向的确定 87

3.7 凸轮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88

思考题与习题 91

第4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94

4.1 齿轮机构的类型及特点 94

4.1.1 平面齿轮机构 94

4.1.2 空间齿轮机构 94

4.2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渐开线齿廓 96

4.2.1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96

4.2.2 渐开线的形成及其特性 97

4.2.3 渐开线函数及渐开线方程式 98

4.2.4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98

4.3 渐开线标准直齿网柱齿轮的几何尺寸 99

4.3.1 齿轮各部分的名称 99

4.3.2 齿轮的基本参数 100

4.3.3 渐开线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101

4.3.4 内齿轮和齿条 102

4.4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 102

4.4.1 正确啮合条件 102

4.4.2 正确安装条件 103

4.4.3 连续传动条件 104

4.5 渐开线齿廓的切削加工 107

4.5.1 渐开线齿廓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 107

4.5.2 根切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110

4.5.3 标准齿轮无根切的最少齿数 111

4.6 变位齿轮概述 111

4.6.1 问题的提出 111

4.6.2 变位齿轮的概念 111

4.6.3 避免根切的最小变位系数 112

4.6.4 变位齿轮的几何尺寸 112

4.6.5 变位凿轮传动 113

4.7 斜齿圆柱齿轮机构 116

4.7.1 斜齿网柱齿轮齿面的形成 116

4.7.2 斜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116

4.7.3 斜齿网柱齿轮的当量齿数 119

4.7.4 斜齿网柱齿轮啮合传动 119

4.7.5 斜齿网柱齿轮传动特点 120

4.7.6 交错轴斜齿轮传动 121

4.8 蜗杆蜗轮机构 122

4.8.1 蜗杆蜗轮机构传动及特点 122

4.8.2 蜗杆蜗轮机构的正确啮合条件 123

4.8.3 蜗杆蜗轮机构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123

4.9 圆锥齿轮机构 125

4.9.1 网锥齿轮机构的传动特点 125

4.9.2 网锥齿轮的背锥与当量齿数 125

4.9.3 网锥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 126

思考题与习题 128

第5章 轮系 131

5.1 轮系的组成及其分类 131

5.1.1 定轴轮系的组成 131

5.1.2 周转轮系的组成及分类 131

5.1.3 混合轮系的组成 132

5.2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132

5.2.1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132

5.2.2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133

5.2.3 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135

5.3 轮系的功用 137

5.3.1 获得较大的传动比 137

5.3.2 实现变速换向传动 138

5.3.3 实现分路传动 138

5.3.4 实现运动的合成 138

5.3.5 实现运动的分解 139

5.4 周转轮系的设计及各轮齿数确定 141

5.4.1 传动比条件 141

5.4.2 同心条件 141

5.4.3 装配条件 142

5.4.4 邻接条件 142

5.5 其他轮系简介 143

5.5.1 渐开线步齿差行星齿轮传动 143

5.5.2 摆线针轮传动 145

5.5.3 谐波齿轮传动 145

思考题与习题 146

第6章 其他常用机构 150

6.1 棘轮机构 150

6.1.1 棘轮机构的基本形式和工作原理 150

6.1.2 棘轮机构的特点与应用 152

6.1.3 棘轮机构设计的若干问题 153

6.1.4 摩擦式棘轮机构简介 156

6.2 槽轮机构 156

6.2.1 槽轮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57

6.2.2 槽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157

6.2.3 槽轮机构的运动特性系数 159

6.2.4 槽轮机构的运动和动力特性 160

6.3 不完全齿轮机构 161

6.3.1 不完全齿轮机构的组成和丁作原理 161

6.3.2 不完全齿轮机构传动的优缺点 162

6.4 不完全摆线针轮机构 162

6.4.1 不完全摆线针轮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62

6.4.2 不完全摆线针轮机构的啮合与传动特性 163

6.5 螺旋机构 164

6.5.1 螺旋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类型 164

6.5.2 螺旋机构的传动特点和应用 165

6.5.3 滚珠螺旋简介 165

6.6 万向联轴节 167

6.6.1 万向联轴节的结构及其运动特性 167

6.6.2 双万向联轴节 168

6.6.3 万向联轴节的特点与应用 169

思考题与习题 169

第7章 空间连杆机构及机器人机构 171

7.1 空间机构的自由度 171

7.1.1 空间机构中构件的自由度与运动副的约束 171

7.1.2 空间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173

7.2 空间连杆机构解析运算的矩阵法基础 174

7.2.1 空间坐标平移变换 174

7.2.2 空间坐标旋转变换 175

7.2.3 空间坐标一般变换 176

7.3 空间RSSR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177

7.3.1 选定各坐标系及标定相关参数 177

7.3.2 位移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178

7.3.3 角速度与角加速度的求解 179

7.4 机器人机构 179

7.4.1 机器人机构的组成与运动要求 180

7.4.2 机器人主体机构的主要类型 181

7.4.3 三自由度机器人机构的位置问题 182

7.4.4 机器人的腕部和手部机构 l83

思考题与习题 185

第8章 机械中的摩擦与机械效率 187

8.1 运动副中的摩擦与自锁 187

8.1.1 研究运动副中摩擦的基本力学原理 187

8.1.2 移动副(平面和槽面)中的摩擦 188

8.1.3 转动副中的摩擦 191

8.1.4 考虑运动副摩擦的机构的力分析与摩擦的应用 193

8.2 机械效率与自锁 l96

8.2.1 机械效率的功率表达形式和力表达形式 196

8.2.2 机械系统的机械效率 198

8.2.3 机械效率与白锁的关系 200

8.3 斜面传动和螺旋传动的机械效率 200

8.3.1 斜面传动的效率与白锁 200

8.3.2 螺旋传动的效率与白锁 202

思考题与习题 205

第9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 208

9.1 机械系统动力学问题概述 208

9.1.1 研究机械系统动力学问题的目的和内容 208

9.1.2 机械运转的三个阶段 208

9.1.3 作用于机械的外力 210

9.2 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211

9.2.1 转化法的基本原理 211

9.2.2 等效量的一般表达式 213

9.2.3 转化构件运动方程的两种形式 217

9.3 机械真实运动的求解 219

9.3.1 等效转动惯量和等效力矩为位置函数时机械运动的求解 219

9.3.2 特例——等效转动惯量和等效力矩均为常数时机械运动的求解 220

9.4 机械运动速度波动的调节 221

9.4.1 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衡量指标 221

9.4.2 周期性速度波动产生的原因 223

9.4.3 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224

9.4.4 飞轮转动惯量的近似确定 224

9.4.5 机械运动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229

思考题与习题 230

第10章 机械

机械原理(第二版)是2013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郭卫东。

得书感谢您对《机械原理(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人民邮电出版社税务会计 电子书
1. 作者知名度高——本书作者是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财会专业知名专家,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 2. 教材内容新——本书根据2019年新的税法和会计准则为依据,对税务会计相关知识内容进行了更新; 3. 编写体例巧——根据税务会计实际工作过程设计学习内容,按照理实一体的高职教育要求,每个学习任务后面附有练习,每个项目结束附有综合实训,目的在于让学生边学边练,理实一体,在实训过程中掌握税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操作要领,能计算企业常见税费的应缴金额,会办理各税款的纳税申报和相关的涉税会计处理。 4. 教材可读性强——教材在编写时对内容体系、难易程度、案例等方面进行了特殊处理,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易读性; 5. 配套丰富资源,在同类教材中作者知名度高,在同一作者同名书中配套资源好。
人民邮电出版社财经基本技能 电子书
1.搭配微课视频,优化教学效果。 2.优化人民币币种,增加第5版2019人民币票种。 3.报税部分,使用增值税税率及财务报表。 4.优化习题配套。 财经基本技能是财务会计大类的专业基础课,本书能较好地符合教学标准,完美贴合课时安排。
经济效益审计 电子书
  《经济效益审计》以经济效益审计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内部审计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为主导,综合阐述了经济效益审计理论、方法和程序,同时对国家审计开展的绩效审计作了概括性介绍。  在内容方面,《经济效益审计》在参阅和借鉴已有论著的基础上,将现行准则与规定融入教材内容中,大大增强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在体例方面,《经济效益审计》理论部分力求全面、系统、新颖,以便更好地指导实务;实务部分尽
管理会计实务 电子书
  《管理会计实务》顺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现代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阐明以企业为主体,密切联系现代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评价等职能,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用操作技术,突出通用性、可读性和实践性。
急诊医学 电子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专门针对急诊住院医师的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