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

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

我想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作者所在的研究团队被学界称为“华中乡土派”,主要从事农村研究,专注于经验研究。本书在全国各地驻村调研的基础上,对21世纪中国农村的相关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细致描述,并尝试做出归纳性解释和理论上的提升。

内容简介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冲击着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传统的血缘–地缘关系,熟人社会,“人情”“面子”等观念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塑了我国农村的新面貌和新常态。

作者以实地走访调查、研究,结合观察与发现,深入思考,重新审视过去学者所提出的种种有关中国农村研究的论点,并试图就目前农村产生的现实治理问题予以探索和解答。

作者简介

作者杨华,1981年生,湖南郴州人。社会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农民阶层分化和县乡治理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一 熟人社会什么样子?

家族、公私观念与村庄主体性建构

“血缘共同体”与“关系共同体”

为什么南方农民“不看《新闻联播》”?

熟人社会交往的公共性问题

无主体熟人社会的想象

二 农民交往如何展开?

农村人情值多少钱?

怎样才能成为“自己人”

“气”与农村老年人自杀

三 农民活着为哪般?

南方村落为什么很少杂姓村民?

村落生活中的面子

农民要怎么“过日子”

农民怎样使日子过下去?

四 农村妇女怎样生活?

婆媳关系几回合

农村妇女要怎样活着?

婚姻中的归属与爱情

农村妇女为自己“立法”

涂脂抹粉的农村中年妇女

农村留守妇女不弱势

一个农村年轻女性自杀的个案分析

五 乡土社会往哪变化?

熟人社会在陌生化

传统仪式在衰弱

代际关系何以失衡

农村纠纷性质在变化

“自己人”的纠纷怎么调解

农民何以迎法下乡

六 农民家庭怎么分化?

兄弟为什么会竞争

竞争压力何以传到老人身上?

农村血缘地缘关系在瓦解

不同地区农民分化的差异

农村中的去阶层分化现象

后记

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是2021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出版,作者杨华。

得书感谢您对《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纪乡土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前瞻 电子书

本书反映了张琢先生对国家、社会的关切和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理性思考。
精英俘获:扶贫资源分配的乡村叙事(田野中国) 电子书

扶贫并非纯粹的政策执行,更应是一场全面系统的社会改造运动。
中国和俄罗斯的中等收入群体:影响和趋势 电子书

本书分析了中俄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身份认同、代际流动和社会政治参与等。
超越转型:中国与中东欧的社会变迁 电子书

本书汇集了来自中国、匈牙利、捷克、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学者的文章,内容既涉及宏观的社会结构变迁,又涉及健康、教育、农村等领域,还包括新的网络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