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内容简介

全书立足于维护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遵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从保护城市环境、土地生态、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及各种环境资源出发,介绍了城市生态规划的产生与发展、学科定位、原则、内容及理论基础,3S技术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城市环境效应、容量、影响因素及其综合整治,城市环境规划的实施,城市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等内容。

本书旨在推动城市建设的规模、形态和土地利用强度、方式等不超出地域环境承载力范围,尽可能地以最小的代价谋求优选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实现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1章 城市生态规划认知

1.1城市生态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1.1.1 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体系雏形

1.1.2 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发展

1.1.3 城市生态规划发展的新阶段——生态城市

1.1.4 我国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进展

1.1.5 城市生态规划的前景与展望

1.2城市生态规划的学科定位

1.2.1 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内涵

1.2.2 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范围

1.2.3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分析

1.2.4 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环境规划的关系分析

1.3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与内容

1.3.1 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

1.3.2 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

2.1城市生态学理论

2.1.1 生态学基础理论

2.1.2 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理论

2.1.3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流

2.1.4 城市生态系统调控理论

2.2城市发展与演化理论

2.2.1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2.2.2 城市演化与城市公共空间

2.2.3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2.3城市经济学与社会学理论

2.3.1 城市生态系统的经济流

2.3.2 城市生态系统价值转换的基本原理

2.3.3 宏观经济理论的新基础:资源环境经济核算

2.3.4 微观经济理论的新突破:环境价值论

2.3.5 城市人群概述

2.3.6 城市社会分层理论

2.3.7 城市人口迁居

2.4景观生态与人居生态原理

2.4.1 城市景观生态概述

2.4.2 景观结构与功能互动原理

2.4.3 生态流的聚集与扩散原理

2.4.4 尺度效应与等级结构原理

2.4.5 空间异质性与景观过程原理

2.4.6 景观变化与稳定性原理

2.4.7 城市人居生态释义

2.4.8 人类居住需求层次原理

2.4.9 居住环境的内部平衡原理

2.4.10 人居环境的实体空间特性原理

第3章 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

3.1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3.1.1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3.1.2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3.2生态思维与城市生态规划

3.2.1 生态思维的基本特征

3.2.2 生态思维提倡的法则

3.2.3 生态思维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运用

3.3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3.3.1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

3.3.2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3.3.3 生物入侵与城市生态安全

3.4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3.4.1 城市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

3.4.2 生物多样性

3.4.3 景观多样性

3.4.4 生态系统多样性

3.5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3.5.1 城市生态支持系统分析

3.5.2 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4章 城市生态规划决策

4.1城市生态规划决策概述

4.1.1 城市生态规划决策的概念

4.1.2 城市生态规划决策的性质

4.1.3 城市生态规划决策准则

4.1.4 城市生态规划决策的一般程序

4.1.5 城市生态规划决策中一些基本问题方面的困惑

4.2城市生态规划宏观决策

4.2.1 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4.2.2 城市地方性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

4.2.3 城市重大建设项目

4.2.4 城市生态规划方案的审定

4.3城市生态规划决策与城市行政

4.3.1 领导职能与宏观决策

4.3.2 城市生态规划决策者应具备的素质

4.3.3 城市生态规划决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4.4提高城市生态规划决策水平

4.4.1 城市生态规划决策的科学化

4.4.2 城市生态规划决策的民主化

4.4.3 城市生态规划决策的法制化

第5章 城市生态规划与3S技术

5.1城市景观规划与3S技术

5.1.1 遥感技术

5.1.2 地理信息系统

5.1.3 全球定位系统

5.2城市绿地生态研究与3S技术

5.2.1 城市绿地生态研究中的遥感特点

5.2.2 3S技术在城市绿地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5.3城市生态环境调查与3S技术

5.3.1 3S技术在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5.3.2 3S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方面的应用

第6章 城市环境基础与整治

6.1城市环境概述

6.1.1 城市环境基本概念

6.1.2 城市环境的特点

6.2城市环境效应

6.2.1 城市环境的污染效应

6.2.2 城市环境的生物效应

6.2.3 城市环境的地学效应

6.2.4 城市环境的资源效应

6.2.5 城市环境的美学效应

6.3城市环境容量

6.3.1 环境容量

6.3.2 城市环境容量

6.4城市环境影响因素

6.4.1 影响大气环境的因素

6.4.2 影响水体环境的因素

6.4.3 影响土壤环境的因素

6.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6.5.1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缘起

6.5.2 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

6.5.3 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

6.5.4 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治

6.5.5 城市噪声污染综合整治

6.5.6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总体分析

第7章 城市环境规划的实施

7.1城市环境规划概述

7.1.1 城市环境规划的含义与目的

7.1.2 城市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7.1.3 城市环境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7.1.4 城市环境规划的基本结构

7.2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7.2.1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及类型

7.2.2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与程序

7.3城市环境规划实施与管理

7.3.1 城市环境规划纳入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

7.3.2 城市环境规划与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

7.3.3 城市环境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

第8章 城市生态环境风险管理

8.1城市生态环境风险概述

8.1.1 基础知识

8.1.2 生态风险与环境风险

8.1.3 城市生态环境风险理论

8.1.4 城市生态环境风险管理

8.1.5 生态环境标准体系

8.2城市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现状

8.2.1 城市生态环境风险相关法律体系现状

8.2.2 我国生态环境管理行政体系

8.2.3 生态环境信息化

8.2.4 绿色金融现状及发展展望

8.3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的思考

8.3.1 现状分析

8.3.2 目标和任务展望

8.3.3 管理与防控体系

8.3.4 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是2021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谢淑华 等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生态城市设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生态解读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淮北市生态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洛阳市伊洛新区水生态文明城市设计、萍乡市麻山新区山水林田湖与美丽乡村设计、长春市合心镇新型城镇化设计、宁国市宜居城市及产城融合综合体设计、青岛市琅琊组团生态与产业空间格局设计、大连市庄河新区生态基础设施设计、绍兴市水城改造及滨海城市设计、天津蓟州区矿山生态修复与旅游综合体设计、秦皇岛市抚宁区特色小镇设计十个代表性项目,涵盖了产城融合设计、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城市
中国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评价(2016) 电子书
城市创新是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本书提出从效率、健康两个维度对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评价,并运用这套评价体系对中国35个主要城市进行了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打破了统计数据的局限,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新型数据获取方法,并对个别城市进行了进一步的案例剖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系列供城市决策者参考的建议。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以天津为例 电子书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生态城市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要素。本书从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实践三个层面进行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旨在进一步拓展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内涵,努力构建具有生态平衡功能的城市绿色空间网络和更加开放的自然绿色空间,保证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为城市及其居民持续提供相应的基础性生态服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提供理论支持。
中国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评价(2020) 电子书
本书在《中国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评价(2016)》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评价的“三模型”,在原有的“创新生态系统效率评价模型”和“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新生态系统智慧性评价模型”,并运用这套评价体系对中国35个主要城市进行了评价。本书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新型数据获取方法,搭建了丰富的城市创新数据库,并对典型城市展开进一步的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群在创新生态系
生态文明与低冲击开发:贵安“绿色金融+”城市质量体系实践探索 电子书
本书从生态资源质量调查、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绿色发展质量体系研究、“绿色金融+”(1+5)绿色发展建设到生态文明与贵安质量多角度研讨,探索提出“1+5”绿色发展质量体系,着力解决目前发展阶段“水多、水少、水脏”等突出环境问题,加大山水林田湖草矿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快“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大数据中心基地”“绿色质量标准体系”“海面城市试点”“安平生态新城”“绿色能源车庄网综合体”等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