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梁启超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变革”研究的最终成果,全面呈现梁启超与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变革。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思想界和文学史上成绩与影响最为卓著的人物当推梁启超。1929年1月,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文化巨匠溘然长逝,国内文化名流追忆他襄助变法,历经成败风雨的一生,最为推重的是梁氏以书生救国,以文学新民的历史功绩。
本书分为梁启超文学界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文界革命与新文体、诗界革命与新派诗、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戏曲界革命与改良新剧、梁启超与晚清文学翻译、文学界革命与“五四”新文学等七章,全面呈现了梁启超与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文学的发展与变革。
作者简介
作者关爱和,河南大学教授、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长期致力于近代中国文学与学术思想转型研究,出版有《中国百年学术与文学》《中国近代文学论集》《古典主义的终结》《悲壮的沉落》等著作,主编有《中国近代文学史》等教材。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梁启超文学界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梁启超与文界革命
第二节 梁启超与诗界革命
第三节 梁启超与小说界革命
第四节 梁启超与戏剧界革命
第五节 文学界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界革命与新文体
第一节 西学东渐与报章体兴背景下的文界革命
第二节 以今文经学为底蕴的康有为政论文
第三节 进化论的传播与严复的文学选择
一、严复早期政论文
二、进化论与信达雅
第四节 西学东来与梁启超的政论文
第五节 政治交锋与革命派政论文
一、章太炎和邹容的政论文
二、刘光汉的政论文
三、汪兆铭等《民报》政论家
四、章士钊政论文与“甲寅文体”
第六节 梁启超与新体传记的兴盛
第七节 康有为、梁启超的欧美游记
一、康有为《欧洲十一国游记》
二、梁启超:从《新大陆游记》到《欧游心影录》
第八节 梁启超、王国维的述学文
一、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文体开创意义
二、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文体开创意义
第三章 诗界革命与新派诗
第一节 “诗界革命”的嬗变轨迹:从“新学诗”到“新派诗”
第二节 “诗界革命”的成就
一、诗歌体裁的拓展
二、诗歌文体的创新
三、诗歌语言的变革
四、诗歌意象的更迭
第三节 “读我连篇新派诗”:黄遵宪的新诗新貌
一、黄遵宪诗歌内蕴的突破
二、黄遵宪诗歌的艺术特征
第四节 “更搜欧亚造新声”:康有为等人的诗歌探新
一、康有为与邱炜萲
二、梁启超与谭嗣同
三、蒋智由与夏曾佑
第五节 “孤臣无力可回天”:丘逢甲的爱国诗
一、诗歌内蕴的新变
二、诗歌艺术的创新
第六节 别求资源于民间:白话诗的兴起
一、诗人的自觉创作
二、外来的诗歌影响
三、媒体的积极推动
第七节 “诗界革命”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一、“诗界革命”为现代文学准备了创作人才
二、“诗界革命”为现代文学充实了文学想象
三、“诗界革命”为现代文学提供了艺术借鉴
第八节 “诗界革命”对启蒙运动的贡献
一、“诗界革命”对启蒙运动的思想贡献
二、“诗界革命”对启蒙运动的艺术贡献
第四章 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
第一节 小说界革命与晚清小说新变
一、小说界革命与小说观念变革
二、小说界革命与作家职业化
三、小说界革命与期刊报纸的兴盛
第二节 政治小说的“大说”化
一、政治小说——由“小说”到“大说”
二、关于民族国家的想象
第三节 历史小说的“政治”化
一、演泰西之历史,引近事入小说
二、“别有所感”与“发明正史”——近代历史小说之困境
第四节 社会小说的“谴责”化
一、批判意识
二、救世情怀
第五节 写情小说的“道德”化
一、“写儿女之情而寓爱国之意”
二、以旧道德济新文明
第六节 从语言到叙事:中国小说的形式转变
一、语言:两套话语
二、叙事
第七节 从晚清到民初:“小说界革命”之殇
一、小说界革命的倡导与创作实绩的落差
二、小说期刊的变化
小结 小说界革命之启示
一、担当精神
二、文学之用
三、形式与内容
四、作家与读者
第五章 戏曲界革命与改良新剧
第一节 推进戏曲改良的逻辑与策略
第二节 传统戏曲的分流和改良定位
第三节 戏曲戏剧化与话剧的戏曲化
第六章 梁启超与晚清文学翻译
第一节 梁启超与晚清文学翻译的兴盛
第二节 梁启超与晚清小说翻译
第三节 梁启超与近代诗歌翻译
第四节 梁启超与晚清翻译语体
第七章 文学界革命与“五四”新文学
第一节 梁启超与新文学运动
第二节 文学界革命与五四新文学的内在联系
一、国民性批判
二、功利主义文学观
第三节 文学的自觉:五四新文学在文学观念上的演进
小结 并未失败的“失败”
附录一 中国文学的“世纪之变”
一、学术之变
二、文学之变
附录二 晚清与五四:从改良文言到改良白话
一、晚清:改良文言与化雅向俗
二、“五四”:改良白话与化俗为雅
三、晚清至“五四”:历史接力与历史合力
主要参考文献
梁启超与文学界革命是202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关爱和 等。
得书感谢您对《梁启超与文学界革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