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典,被誉为“一部活的教育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理念的创始之作。
内容简介
全书分八个部分,其中“前言”言简意赅地阐述了作者的基本教育信念。第一章介绍了该校从校长到教师整个教育集体的概况以及他们怎样团结一致为教育的精神风貌。第二章生动地展示了学校的教育物质基础及周边环境。第三章到第七章则分别从体育、德育、智育、劳动教育和美育五个方面阐述了以作者为首的教育集体的见解和做法。在国内使用多年的德智体美劳五项全面发展的标准,就来源于苏霍姆林斯基在本书中提出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作者简介
作者B.A.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有名教育家、教师、作家和思想家。在世界享有盛誉,被称为“教育思想泰斗”。
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并担任校长长达22年,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有名实验学校。
其作《给教师的建议》为师范学生入学必读图书,令中国几代教师受益匪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代前言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现实意义
前言
第一章 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取得教学教育工作成功的保障
一、 深思如何领导学校
二、 我们的教师和教育者
三、 校务委员会的组成和作用
四、 我们如何在校长和教导主任之间实行分工
五、 帮助教师完善教学技巧
六、 集体研究“思维与情感的统一”这一问题
七、 我们的传统
第二章 学校的物质基础和学生周围的环境
一、 培养对自然财富的珍爱态度
二、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环境
三、 校园及其教育作用
四、 校园内部陈设的教育作用
第三章 关注健康与体育
一、 学生健康和精神生活
二、 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劳动和作息制度的卫生保健要求
三、 劳动是增强体质的手段
四、 课堂上的体育和运动
五、 体育与空余时间和休息问题
第四章 德育
一、 公民基础
二、 从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途径
三、 道德成熟时期如何发展和巩固信念
四、 社会导向
五、 敏感性和同情心的培养
六、 培养诚实和荣誉感
七、 培养青年男女相互关系的道德美感
第五章 智育
一、 智育的本质及其任务
二、 智育与世界观
三、 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与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四、 知识的内容与智育
五、 知识的掌握与智力发展
六、 培养学生的智能
七、 智育与教学法问题
八、 科学无神论教育
第六章 劳动教育
一、 劳动教育的原则
(一)劳动教育与全面发展(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相结合
(二)劳动中个性的发挥、显露和发展
(三)劳动的崇高道德性及明确的社会公益目的性
(四)尽早参加生产劳动
(五)劳动的多样化
(六)劳动的经常性和连续性
(七)儿童劳动中带有成年人生产劳动的特征
(八)赋予劳动创造性,手脑并用
(九)劳动活动的内容、技能和技巧的衔接
(十)生产劳动的普遍性
(十一)劳动活动的量力性
(十二)劳动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的结合
二、 劳动教育的物质基础(从教育学方面讲)
三、 学生劳动活动的种类及组织方面的教育学要求
四、 劳动教学
五、 学生将科学技术进步作为劳动方针
六、 才能、爱好和志向的培养和发展
七、 手工劳动在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八、 自我服务
九、 劳动教育的方法同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方法的联系
十、 树立榜样是劳动教育的方法
十一、 练习是劳动教育的方法
十二、 集体劳动作业的完成
十三、 竞赛是发展创造才能的因素
十四、 劳动制度
第七章 美育
一、 美的认识与情操的培养
二、 青少年时期的审美教育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 美育和美的创造
四、 周围环境和劳动在美育中的作用
帕夫雷什中学是2021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苏] B.A.苏霍姆林斯基。
得书感谢您对《帕夫雷什中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