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睿周报·第5辑(第25-30期)

信睿周报·第5辑(第25-30期)

编辑推荐

《信睿周报》关注由当下正在发生的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崭新议题,以学术文章、访谈、书评、展览等方式,呈现、回应、参与这些议题。

内容简介

本辑包括以下6期:

信睿周报第25期:回归策展的本体——初论“创作策展”。在当代艺术和思想领域,展览的作用早已不可或缺。

信睿周报第26期:生态文明:从理念到人。我们迎来第49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环境日聚焦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

信睿周报第27期:道德固持:病毒威胁让我们更保守。疾病给人类带来的不只是身体上的病痛,它同样作用于人心,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

信睿周报第28期:科学文化批评与博物之学复兴。向前追溯科学的历史,其与博物的历史几近重合。随着分科之学的深入发展,博物式探究已不再是学术的主流。但即使科学十分重要、权能无边,依然不够充分,人们今天仍然需要博物。本期“起点”便聚焦博物学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日能够扮演的角色、中日博物传统在近世的分流以及中国传统博物学的发展之路。

信睿周报第29期:病毒的传播学。在本期“起点”文章《病毒的传播学》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龙尝试将病毒等物质性的传播纳入更为普遍意义上的传播过程进行思考,探讨其会对我们理解病毒的文化意义以及普通传播学产生怎样新的启发,文章围绕病毒传播和信息传播的差异、疫情应对背后的两种不同媒介观等话题展开。

信睿周报第30期: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未来的全球公共产品将由谁提供?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给本就风雨飘摇的全球化进程添上了更多不确定的色彩。

作者简介

作者梅雪芹,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我国环境史研究重要的开拓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信睿周报第25期

回归策展的本体——初论“创作策展”

我的策展方法:个体经验与历史语境

可以正确地误解我吗?——对“研究型策展”的一些思考

灵魂之旅:从心灵哲学到认知科学

重新思考“天人合一”问题的复杂性——读普鸣《作与不作》

液态社会的流动正义——战“疫”期间的“外卖小哥”

信睿周报第26期

生态文明:从理念到人

新冠病毒:一种生态学的解释

自然有历史能动性吗?——从三代史学家的研究说起

生态系统失衡将如何威胁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的“蝴蝶效应”

地形学寓言——对周滔影像作品的解读

深度学习为什么不能发展出真正的人工智能?

访约翰·塞蒙斯:“后人类”是一种哲学寓言

信睿周报第27期

道德固持:病毒威胁让我们更保守

疾病污名:一种次生性社会心理病毒

稀缺医疗资源分配中的伦理原则

“不是理想的猫”——专访日本摄影家斋部香

材质艺术的特性与美学性格

对话后现象科技哲学家罗伯特·罗森博格:被技术“调节”的人

信睿周报第28期

科学文化批评与博物之学复兴

中日博物传统为何在近世分流?

刍议中国传统博物学发展之理路

重构历史、记忆与档案——从“巴黎热带农学园”到“小王庄战役遗址”

怎样的机制才能有效促进文化生产?——读《说书人与梦工厂》

专访哈金:应该记住有三个李白

信睿周报第29期

病毒的传播学

人类世该有什么样的人类学?

摄影—人类学研究:历史叙事与未来想象

科幻艺术:不存在、探寻存在、超越存在

睡眠:梦境与困境

维多利亚时代科学的文化史研究——莱特曼教授访谈录

信睿周报第30期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未来的全球公共产品将由谁提供?

全球化的危机与国际秩序的未来

“远”与“近”:关于全球化的伦理反思

物质性与物质消费

我们该如何研究人类社会与其他动物社会?

在世界的游戏中,谁是游戏的人?

游戏之外:一名《底特律:变人》云玩家的思考

信睿周报·第5辑(第25-30期)是2020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刘海龙。

得书感谢您对《信睿周报·第5辑(第25-30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经济社会学研究(第5辑) 电子书

以“政府行为的经济社会学研究”为主题,收录了九篇高质量的论文及评论。
高等教育评论(2017年第2期总第5卷) 电子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等教育评估与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2017年第2期。
高等教育评论(2017年第1期总第5卷) 电子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等教育评估与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2017年第1期。
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总第5期) 电子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主办的集刊,本册是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