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全面阐述美国电影艺术发展脉络的著作。
内容简介
全书将权威的美国电影理念与生动的好莱坞电影创作结合在一起,将清晰的美国电影历史与鲜明的电影艺术家个性结合在一起,将主流的商业电影表现与多元的美国社会文化及哲学美学背景结合在一起,打通专业性与大众性之间的壁垒,形成一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中汲取美国电影的文化素养。
本书不但涉及美国电影的兴起、经典类型片、“新好莱坞”、好莱坞大片和美国独立电影的历史沿革,而且对格里菲斯、奥森·威尔斯、希区柯克、比利·怀尔德、科波拉和斯皮尔伯格等著名的美国电影艺术家进行了精辟的创作个案分析。
本书同时适用于专业人士、艺术(特别是电影艺术)专业学生和广大的电影艺术爱好者。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论
一、 美国电影与好莱坞制片厂体制
二、 美国电影的外延
(一)美国类型电影的背景:历史、社会、文化、哲学和美学
(二)类型电影作为叙事系统
(三)类型电影创作者的个性:制片人、明星和导演
(四)类型电影的制作、宣传、发行和放映以及观众和影评
三、 美国电影的艺术内涵
(一)主题思想:创意和卖点
(二)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
(三)人物类型:性格和人物关系
(四)影片场景和时空连续性
(五)视听风格:画面构成、运动调度、音响处理和剪辑效果
第一章 美国电影初创时期(1895-1929)
第一节 由技术发展开始的美国电影
第二节 纽约时期
一、埃德温·鲍特与《火车大劫案》
二、美国电影走向艺术的里程碑——大卫·格里菲斯
第三节 默片时代的喜剧艺术
一、麦克·塞纳特与启斯东制片厂
二、喜剧时代的四位大师
第四节 外国籍导演的艺术贡献
埃立克·冯·斯特劳亨
欧内斯特·刘别谦
约瑟夫·冯·斯登堡
保罗·莱尼
茂瑙
第五节 从技术与商业走向艺术的早期有声片
第六节 好莱坞体制的成形
一、好莱坞体制和类型片的雏形
二、明星制度的诞生
三、奥斯卡奖——颁给电影人的荣誉
第二章 经典好莱坞前期(1930-1945)
第一节 类型化生产
第二节 经典类型片
一、西部片
二、歌舞片
三、黑帮片(犯罪片)
四、喜剧片
五、黑色片
六、恐怖片和悬疑惊悚片
七、战争片
八、剧情片
第三节 《公民凯恩》
第四节 类型片大师
一、约翰·福特
二、霍华德·霍克斯
三、弗兰克·卡普拉
四、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五、威廉·惠勒
六、比利·怀尔德
七、其他外国籍导演
第三章 经典好莱坞后期(1945-1965)
第一节 传统电影类型的提升
一、西部片(1945—1965)
二、歌舞片(1945—1965)
三、喜剧片(1945—1965)
四、剧情片(1945—1965)
第二节 新电影类型的形成和发展
一、历史传记片潮流的形成
二、科幻片、恐怖片和惊悚悬疑片
三、其他电影题材的强化
第三节 “二战”后的美国纪录电影
第四节 “二战”后的美国实验电影理论和“作者电影”理论
一、美国实验电影和实验电影理论
二、美国“作者电影”理论
第四章 “新好莱坞”及其后(1967-1989)
第一节 “新好莱坞”简史
一、背景综述
二、“新好莱坞”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三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影片
第二节 “新好莱坞”类型论
一、好莱坞类型论及研究方法
二、四种在经典类型基础上变化的形态
第三节 电影叙事与电影语言的继承与创新
一、传统叙事原则与电影语言的结合
二、复兴好莱坞经典时期的风格化技巧
三、对经典好莱坞叙事与技法的加强与创新
第四节 “新好莱坞”美学特征
第五节 重要作者及其作品
一、迈克·尼克尔斯
二、阿瑟·佩恩
三、萨姆·佩金帕
四、弗朗西斯·科波拉
五、马丁·斯科西斯
第五章 当代好莱坞(1990-2005)
第一节 好莱坞大片
一、好莱坞大片的特点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优秀导演及其影片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好莱坞类型片
一、动作片
二、科幻片
三、喜剧片
四、恐怖片
五、战争片
第三节 全球化制作班底
一、吕克·贝松(法国)
二、阿方索·阿劳(墨西哥)
三、李安(中国台湾)
第四节 美国独立电影
一、独立电影概述
二、独立电影主要导演与作品
美国电影艺术史是2008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蔡卫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美国电影艺术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