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对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新形态进行了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从物质文明新形态的视角出发,结合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历史过程,以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制度和实现路径为研究重点,从而呈现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基本特征,以及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的基本手段和主要途径。
作者简介
作者韩保江,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和“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习近平经济思想。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丛书”编委会
总序
主创简介
前言 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一章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历史超越
一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呈现“非剥削性”
二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呈现“非侵略性”
三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呈现“可持续性”
四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呈现“开放性”
五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呈现“人民共富性”
六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呈现“人的全面发展性”
第二章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根本特征
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
二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目的内在统一
三 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四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第三章 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二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三 实施“四化同步”战略
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五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第四章 以“两个毫不动摇”筑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一 公有制经济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主力军
二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生力军
三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形式
四 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
五 让全体人民分享国有资产红利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第五章 以“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
一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二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三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完善“再分配制度”
四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鼓励和规范“第三次分配”
第六章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配置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素资源
一 准确把握“政府和市场关系”与“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
二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三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七章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由之路
一 依托经济特区“试验田”积累对外开放经验
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
三 “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 构建高水平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第八章 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织造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网”
一 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历史演变
二 “老有所养”,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
三 “病有所医”,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四 “弱有所扶”,建立消除贫困的社会救助制度
第九章 以“区域协调发展”打通阻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地区梗阻
一 区域协调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意义
二 中国主要区域发展差距的现状分析
三 中国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的理论参考与实施现状
四 以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原则
五 以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第十章 以“乡村振兴”补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
一 城乡差距大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
二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三 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四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
第十一章 以“开发性和精准扶贫”筑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兜底工程
一 开发性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
二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
三 建立反贫困长效机制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兜底工程”
第十二章 以“中国精神”凝聚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磅礴力量
一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
二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三 “团结互助、对口帮扶”精神
四 “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精神
第十三章 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梦想成真
一 “一张蓝图绘到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政治前提
二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
三 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决定因素
参考文献
后记
出版后记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是2022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韩保江 等。
得书感谢您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