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科技创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科技创新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科技创新需实现全面自主,并加强地区协同与政策引导。

内容简介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科技创新,在科技战略上需要系统从传统外循环主导的开放式创新走向基于自立自强的全面自主创新,从微观企业、中观产业与区域以及宏观政府制度等层面系统变革。在微观企业层面,逐步摆脱过度依赖外循环主导发展模式的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基于全面自主创新战略逐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在中观产业与区域层面,进一步将产业链的韧性提升摆在突出位置,强化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研发体系与研发能力建设,依托创新链建设突破产业链发展的技术瓶颈,在关键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上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差异化,深度推进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的创新协同发展战略。

在宏观政府制度层面,进一步厘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政府与市场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作用边界,明确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政府各项制度改革须紧紧围绕培育和提升企业全面自主创新能力这一创新战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布局,强化政府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应用与颠覆性技术研究等方面的创新资源配置主导地位,并进一步强化市场在企业创新竞争过程中对于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作者简介

作者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

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的政策与管理研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技术创新管理理论,对自主创新、全面创新、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整合式创新、有意义的创新等有深入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十四五”:以高水平开放形成改革发展新布局

序言

战略演进篇

第一章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科技创新战略

一 从科技创新战略层面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深刻要义

二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科技创新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

三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创新引领战略导向与实现路径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创新战略的演进

一 计划经济时代的奠基(1949—1978年):举国体制引领

二 改革开放前期的调整(1978—1995年):面向四个现代化

三 面向21世纪的布局(1995—2006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四 全球化进程中的追赶(2006—2013年):建设创新型国家

五 新时代的全面跃迁(2013年至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第三章 典型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演进的特征与启示

一 美国:创新能力长期引领

二 英国:高度开放的创新文化

三 德国:中小企业构筑创新塔基

四 法国:重视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五 日本:政府牵引的“产学研官”创新体系

第四章 企业融通创新视角下“卡脖子”技术的突破: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

一 融通创新:概念内涵与主要特征

二 融通创新视角下“卡脖子”技术突破的整合框架与突破路径

产业科技创新篇

第五章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产业科技创新

一 产业技术政策:产业政策与科技政策的系统性融合

二 面向产业创新发展的产业技术政策的动态演进

三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技术政策面临的突出问题

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技术政策的系统性转型

第六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演变与优化

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背景、内涵与意义

二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时空演变与特征分析

三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与政策建议

第七章 数智产业的发展格局与优化

一 新一轮工业革命与数智产业——技术经济范式变迁的视角

二 中国数字经济下数智产业发展格局与特征

三 数智经济赋能传统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发展格局

区域科技创新篇

第八章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

一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化

二 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与现实问题

三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要求与方向

第九章 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一 政策演变:迈向协同发展

二 创新绩效:中关村科技创新成就显著

三 突出问题:内部不平衡凸显

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要求与实现路径

第十章 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一 政策演变:区域一体化发展

二 创新绩效:创新生态圈稳步实现

三 突出问题:虹吸效应明显

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要求与实现路径

第十一章 珠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一 政策演变:泛珠三角创新融合

二 创新绩效:制造业创新世界领先

三 突出问题:科技人才严重匮乏

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珠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要求与实现路径

第十二章 成渝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一 政策演变:双城为核的创新驱动

二 创新绩效:领先西部创新

三 突出问题:高端创新要素匮乏

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成渝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要求与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科技创新是2021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劲。

得书感谢您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科技创新》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创新发展 电子书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教育、高校教育理念创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技术创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创新之VR教室等。
创新发展通论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集成,聚焦创新发展研究的经济学意义和具体实践。本书立足于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介绍了进行创新发展研究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学意义,主要围绕创新发展与宏观经济学核心议题(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的关系展开论述:基于经济学原理、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分析了科学、技术、创新的外部性,以及将科学、技术、创新注入经济体系的途径;围绕“产业创新发展”“现代金融与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导论 电子书
本书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技术转化、项目培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广应用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展开。描绘出从信息筛选、需求识别、问题剖析、创新逻辑及具体产品的工艺、工程、装备创新及集成创新及工艺包开发,设计建厂,直到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与营销的全景式路线图。本书进行技术创新与创业经验的总结,通过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及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创新过程回顾与梳理,提供创新I程清晰的流程和方法,建立创新工
时代选择: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探析 电子书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一部研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专著,从国内到国际、从历史到现实、从总量到结构、从供给到需求,梳理了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基础、现实特征、发展环境、机遇挑战、国际经验、政策路径,力图帮助读者系统了解认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及意义。
“一带一路”与新发展格局 电子书
这套丛书不是纯理论研究成果,而是结合理论研究而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些主要方面进行解释和宣传的通俗读物。为了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丰富内容、合作领域、重要项目、广泛而深刻的全球影响,我们计划在出版中文的基础上,也出版同名英文版著作,以供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国际组织员工和高校师生等更好地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建设的发展情况以及对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