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章学的阐释与建构:中国古代文章学三集

中国古代文章学的阐释与建构:中国古代文章学三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复旦大学于2015年第三届中国古代文章学研讨会的论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论文,涉及对“文章学”概念与学科建立本身的思考与探索,以及文道、文体、文术、文气等诸多方面,集中反映了国内外学界对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的新进展与风貌,对于中国古代文章学的建构与阐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王水照,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文学遗产》顾问、《新宋学》主编等职。所撰著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多项,是当代宋代文学研究的奠基者与拓荒者之一。编著有《唐宋文学论集》《历代文话》《苏轼选集》《宋人所撰三苏年谱汇刊》《苏轼传稿》《苏轼研究》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朱东润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史讲义》定本未刊稿清代文章学部分摘录

第六十四 方苞 刘大櫆

第七十三 章学诚

第七十五 恽敬包世臣

第七十七 曾国藩

文格论

一、宋元文章评点本中的“文格”

二、宋元文章学专著中的“文格”

三、文格与诗格的关联与区别

四、“文格”在文章学研究中的意义

论古人的“文章之学”

近百年以来“文章学”之概念变迁与学科建构

一、作文法

二、篇章语言学和语文学

三、中国古代文章学的学科建构

从修辞到体制

一、缘起

二、赋中“隔句对”

三、诗中“扇对格”

四、宋四六的写作特征

五、经义中的“大扇对”

六、小结

李繁《邺侯家传》——死囚牢里写出的奇书

唐宋书事文述论

唐代书事文

宋代书事文

书事文的文体特征和属性

书事文和古代记事书写

论宋代文体学的核心问题:本色与破体

一、何为宋代文体学的核心问题

二、本色:只在理论层面占优势

三、本色理论与破体实践的错综纠葛

四、宋代最擅长破体的大家:欧阳修和苏轼

五、破体相参的类型、界限及路径

六、尊法度与主变化:宋代本色与破体的文学史意义

新型士人关系网络与宋代启文的繁盛

一、宋代启文的“新变”与“不变”

二、应用语境的新发展

三、新型士人关系网络的形成及其对启文的召唤

四、宋代启文与士人关系网络的建构

五、余论

宋代理趣赋的审美建构与赋史价值

一、尚理特质及赋艺分层

二、理趣内涵与言说方式

三、纵横定位与赋史价值

《文苑英华》的文体分类及意义

一、《文苑英华》“杂文”类所透露的消息

二、从《文苑英华》的“杂文”到《唐文粹》的“古文”

三、《文苑英华》依题材内容分类的意义

四、《文苑英华》以题材分类对后之选本的影响

庆历之际的经学新变与古文

一、范仲淹对经学新变的推助

二、经学的多元化与主观性

三、范仲淹、孙复、石介的经学与古文

宋人“述”作考论

一、前言

二、唐人“述”作举要

三、王安石前“述”作析论

四、王安石“述”作析论

五、王安石“述”作的意义与影响

六、结论

南宋文章评点与我国古代文章学

一、南宋文章评点本简录

二、南宋文章评点在我国文章学史上的价值

三、结语

南宋古文选本中的文章学思想

一、篇目选编与经典形成

二、“变态”之法

三、文势与活法圆转

南宋的“小佛事”四六

一、“小佛事”四六之文体形成与确立

二、“小佛事”四六之文体特征

三、“小佛事”四六之形成及文体特征的思想史背景考察

四、“小佛事”四六向庶民世界及通俗文学的渗透

南宋古文运动者的文章理论

一、南宋古文运动的视野

二、义味说:对文以载道的审美超越

三、典雅论:对韩愈古拙论与欧阳修平易论的整合

四、义味说、典雅论是试图对唐宋八大家的总结和超越

南宋评点选本《古文标准》考论

一、《古文集成》的体例与《古文标准》的辑佚

二、《古文标准》佚文的批点特色与选文尚好

三、《古文标准》的文章学启示

[附记]

楼钥《北行日录》的文体、空间与记忆

一、《北行日录》的版本和文体

二、空间等级:家园、本国、故国和敌国

三、私人日记文体与代际文化记忆

被忽略的宋文话:《新编四六宝苑群公妙语·议论要诀》

一、《新编四六宝苑群公妙语》与《议论要诀》

二、《议论要诀》的内容与文章学价值

《论学绳尺》版本问题再探

一、静嘉堂藏“元刊本”辨正

二、今存三种明刻本的渊源

三、四库本的底本、分格与篇目诸问题

四、旧本的刊刻时间

五、小结

论黄溍“目触心接”说与元代学术的形而下转向

一、“目触心接”说突出视觉感知、物器之微和躬行践履

二、“目触心接”与庄子“目击道存”、洛学“观物”

三、元代学术的形而下转向

四、儒学的形而下转向与朝廷礼乐政策的相互促进

五、“目触心接”说为兴作礼乐提供了理论支持

六、结语

清代朴学视域下的“文之资于经者”

考据入文之弊

训诂有资于作文

笺疏体与韩柳文

说部入集的文体学考察

一、明清“说部”的内涵

二、传统文集中小说作为文体的缺失

三、宋以后文集中的小说

四、明清说部入集的文体学意义

《古文辞类纂》编纂体例之文体学意义

一、“序目”批评形态的形成与影响

二、“类纂”之优劣

三、“不载史传”的学术传统

汪中骈文地位之反思

一、乾隆时代骈文批评的兴起与汪中的沉默

二、“不专一体”与骈散兼行之文

三、骈文身份的强化与地位独尊化

论文绝句的创制与散文史的构建

一、清人的批评文体自觉与论文绝句的创制

二、“诗以论文诗更史”:散文史的诗意构建

三、批评文体的文学追求与体制生新

余论

李刚己和他的《古文辞约编》

刘师培的文章学著述及其理论

一、为“文章”正名

二、文体之辨析

三、文法之探讨

四、文学史之创立

骈散离合与民国时期文学史学的更迭

一、骈散离合:勾勒骈文发生史的两副眼光

二、文学趣味与史家立场

三、1930年代文学史学的客观化走向

钱锺书先生六朝文章论的承续与超越

民国文话考论

一、民国文话著作考录

二、民国期刊所见文话

第三届中国古代文章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一、顶层设计:文章学之内涵与外延

二、文章学史:思想观念与学术观照

三、文体聚焦:理论建构与创作体式

四、批评语境:文话考论与选本发微

五、文学生态:作家平议与文本阐释

编后记

中国古代文章学的阐释与建构:中国古代文章学三集是2017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水照。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古代文章学的阐释与建构:中国古代文章学三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以古代文学文体为线索,在文体审美特征的引导下,选择各个时代的代表性名篇,做示范性的鉴赏分析:既对作品做文学史价值的评判,也对作品进行精神和形式的分析,并通过辑评的方式,尽量提供古今有代表性的赏析,从而增强学生对古代诗文的认知和感受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古代科学家列传·壹 电子书
以10个领域100位科学家的生平及科学成就为主线,为你展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轨迹和科学发展的环境。
传世励志经典:家书谱传承——中国古代励志家书 电子书
本书收录自汉代至清代以来,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及诗人的家书信笺。在家书中,体现了他们对子女在为人处世、学业等的关怀及教育所倾注的爱。
文与学反思录 电子书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世界以及世界文化秩序正在被重新型构。令人警醒的是,中国现代以降传统文史哲即基本处于断裂状态,如何在全球性及现代性全新前提与语境之下予以重新整合,如何重新建构中国和中国人的主体性,并从历史主义传统的人文主义向现代社会科学意义上的人文主义全面开放,是当下人文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本书侧重于“人文重塑”的批评性考察,既关涉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也直指当下文史哲传统的断裂与重新整合的可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电子书
根据内容提出探索性问题,“读”与“思”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