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简要介绍了中国灸疗的基本知识,包括灸疗的历史、分类与作用机制、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适应证与忌证、穴位选用的原则和方法等;下篇重点介绍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关节、急腹症、皮肤科、妇产科、小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等一百多种常见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且每种病细分为病证概述、灸疗取穴、灸疗方法、养护宜忌。本书对唐、宋以来历代名家医籍以及现代医家、中医期刊、杂志、报刊中发表的灸疗验方方法广收博引,纳精荟萃,内容丰富翔实,操作性、知识性强。
章节目录
上编 灸疗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灸疗的起源与发展
一、灸疗的起源
二、灸疗的形成
三、灸疗的发展
第二章 古代灸疗的种类
一、艾灸法
(一)艾炷灸法
(二)艾条(卷)灸法
(三)其他艾灸法
二、非艾灸法
(一)灯火灸
(二)天灸
(三)其他非艾灸法
第三章 灸材的制作和灸疗特点
一、灸材和灸材的制作
二、灸法的特点
三、灸的用量与灸疗的补泻
第四章 灸疗与经穴关系
一、穴位的认识
二、穴位的确定
三、穴位的取用途径
四、灸疗的取穴原则
五、灸疗的配穴法
第五章 灸疗的注意事项
一、选择施灸
二、有序施灸
三、灸疗之宜忌
四、注意事项
五、灸后调护
六、灸疮释疑
第六章 灸疗的科学性和发展趋势
一、灸疗的科学性
二、灸疗研究存在的问题
三、灸疗研究的发展趋势
下篇 常见病灸疗法
第一章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灸疗
一、感冒
二、支气管炎
三、支气管扩张
四、支气管哮喘
五、肺炎
六、肺结核
第二章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灸疗
一、噎膈
二、臌胀
三、呕吐
四、腹泻
五、腹痛
六、便秘
七、呃逆
八、慢性胃炎
九、胃下垂
十、慢性结肠炎
十一、肝炎
十二、痢疾
第三章 心血管常见疾病的灸疗
一、高血压
二、低血压
四、冠心病
五、心肌梗死
六、风湿性心脏病
七、心律失常
第四章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灸疗
一、头痛
二、脑卒中后遗症
三、面瘫
四、面肌痉挛
五、三叉神经痛
七、胁痛
八、生骨神经痛
九、神经衰弱
十、失眠(多梦)
十一、癫痫
第五章 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的灸疗
一、水肿
二、尿失禁、尿潴留
三、泌尿系感染
四、前列腺炎
五、精子缺乏症
六、阳痿
七、遗精
第六章 内科其他疾病的灸疗
一、贫血
二、白血病
三、痛风
四、痿病
五、甲状腺功能亢进
六、糖尿病
第七章 骨关节常见疾病的灸疗
一、落枕
二、扭挫伤
三、腰痛
四、风湿性关节炎
五、跟痛症
六、肩周炎
七、颈椎病
八、类风湿关节炎
第八章 急腹症及其他外科疾病的灸疗
一、胆绞痛
二、泌尿系结石
三、阑尾炎
四、乳腺炎
五、痔疮
六、脱肛
七、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第九章 皮肤科常见疾病的灸疗
一、荨麻疹
二、湿疹
三、银屑病
四、寻常疣
五、斑秃
六、痤疮
七、带状疱疹
八、神经性皮炎
第十章 妇产科常见疾病的灸疗
一、月经不调
二、痛经
三、闭经
四、功能性子宫出血
五、带下病
六、慢性盆腔炎
七、子宫脱垂
八、不孕症
九、更年期综合征
十、乳腺增生症
十一、胎位不正
十二、产后腹痛
十三、产后缺乳
第十一章 小儿科常见疾病的灸疗
一、小儿惊风
二、小儿呕吐
三、小儿夜啼
四、小儿麻痹症
五、百日咳
六、小儿疳积(小儿慢性营养不良)
七、小儿腹泻(消化不良)
八、小儿腮腺炎
九、小儿遗尿
十、小儿鹅口疮、口疮
十一、小儿肠虫病
第十二章 眼科常见疾病的灸疗
一、急性结膜炎
二、视神经萎缩
三、近视
四、远视
六、眼睑下垂
七、色盲
八、溢泪
第十三章 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的灸疗
一、耳鸣、耳聋
二、耳源性眩晕
三、慢性鼻炎
五、过敏性鼻炎
六、鼻出血
七、慢性咽炎
八、扁桃体炎
九、牙痛
第十四章 其他常见疾病的灸疗
一、中暑
二、冻疮
三、手足心多汗症
四、晕车、晕船
五、水土不服
六、高原反应
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国灸疗学是2017年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朱坤福。
得书感谢您对《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国灸疗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