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艺术(大家小书系列)

中国建筑艺术(大家小书系列):中国建筑艺术

我想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建筑大师梁思成文集,每个人都能读懂的中国建筑艺术简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建筑大师写给普通人的小书,收录了梁思成先生1943年至1961年关于中国建筑艺术的代表性文章,此一时期,正是梁思成学术生涯的第二阶段。

本书从“建筑是什么”讲起,从类型、体系、特征、艺术,甚至文化遗产的角度对中国建筑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文则以时间为轴,简单梳理了中国建筑史,并重点讲了佛教建筑在中国落地、生根、发芽的脉络。

纵观梁思成先生的一生,其写作一向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文笔优美,深入浅出,在平实的叙述中表达学术观点,若干篇甚至可作散文读。

因此,对于专业读者来说,阅读本书,可重温梁思成的学术观点,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本书则可说是一本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优秀读物。

作者简介

作者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建筑艺术不朽

建筑是什么

中国建筑的类型

中国体系的建筑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之特征

属于结构取法及发展方面之特征,有以下可注意者四点

(一)以木料为主要构材

(二)历用构架制之结构原则

(三)以斗拱为结构之关键,并为度量单位

(四)外部轮廓之特异

属于环境思想方面,与其他建筑之历史背景迥然不同者,至少有以下可注意者四

(一)不求原物长存之观念

(二)建筑活动受道德观念之制裁

(三)着重布置之规制

(四)建筑之术,师徒传授,不重书籍

中国的艺术与建筑

建筑

绘画

雕塑

中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

世界上最古、最长寿、最有新生力的建筑体系

我们祖先的穴居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骨架结构法——一个伟大的传统

中国建筑制定了自己特有的“文法”

千年屹立的木构杰作

我们的祖先同样地善用砖石

从古就有有计划的城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从远古到殷(公元前1122年以前)

第二阶段——西周到春秋·战国(公元前1122——前247年)

第三阶段——秦·汉·三国(公元前247—265年)

第四阶段——晋·南北朝·隋(265—618年)

第五阶段——唐·五代·辽(618—1125年)

第六阶段——两宋到金·元(960—1367年)

第七阶段——明·清两朝和旧中国时期(1368—1949年)

结论

作者校对后记

中国的佛教建筑

提要

佛教之传入和最初的佛教建筑

佛教之广泛传播和寺塔之普遍兴盛

文献中的早期佛教建筑

最古的遗物——石窟寺

唐代以来的佛寺组群和殿堂

佛塔

佛教建筑是我们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建筑之两部“文法课本”

中国建筑艺术(大家小书系列)是2016年由北京出版集团出版,作者梁思成。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建筑艺术(大家小书系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亚非研究(总第9辑) 电子书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9辑。
亚非研究(总第10辑) 电子书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10辑。
亚非研究(总第8辑) 电子书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8辑。
阿拉伯研究论丛(总第5期) 电子书

《阿拉伯研究论丛》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办的关于阿拉伯研究的集刊,本册是第五期。
河北师范大学史话(中国史话系列) 电子书

一本书了解河北师范大学百十余年的沿革脉络及文化积淀。
首都师大附中史话 电子书

一本书了解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历史沿革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