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系统梳理分析中国电视综艺发展全过程
内容简介
主要对中国电视综艺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对其发展状况、发展特征和发展环境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对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的观照。同时,在梳理过程中,从整体发展状况到具体发展个案都有所涉及,通过 以点带面、从宏观到微观的方式,对电视综艺的发展严格进行清晰、准确、全面、独到的梳理与探析。其中既有宏观背景和发展环境的梳理、还原与呈现,也有具体节目内容解析以及制作背后的故事等的解密等,既有理性分析,也有故事化的表达与呈现,试图去全方位解析电视综艺的发展历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概念界定
一、相关概念界定:电视艺术、电视文艺、电视娱乐、电视综艺的变迁与沿革
二、作为本文研究对象之“电视综艺”概念界定
第三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路径与方法
第一章 准备期(1958~1989年)
第一节 中国电视文艺的萌芽与诞生(1958~1965年)
一、直播时代的早期电视文艺
二、三次“笑的晚会”开启的电视文艺本体化探索
第二节 “文革”期间的电视文艺(1966~1976年)
一、“文革”节目占领荧屏,电视文艺事业陷入停滞
二、制播技术得到发展,为复苏奠定基础
第三节 电视文艺的复苏与生长(1977~1989年)
一、电视文艺栏目的恢复与创办
二、“春晚”模式成80年代电视文艺经典代表
三、文艺竞赛类节目兴起,成早期益智游戏节目雏形
四、文艺栏目多样化发展与综艺娱乐类栏目初探索
第二章 起步期(1990~1996年)
第一节 电视综艺形态与观念的孕育成型
一、“综艺”概念正式形成
二、央视成电视综艺探索主阵地,内容形态的探索扩大化
第二节 娱乐属性强化,内生与外部互动生长
一、娱乐属性强化,审美属性多元探索
二、商业属性得到开发,品牌化成发展之道
三、内生性与外部互动下的综艺成长路径
第三节 电视综艺的平民化和社会性探索
一、叙事方式和语态的平民化趋向
二、主题与内容的社会性追求
第三章 成长期(1997~2003年)
第一节 综艺娱乐节目强势崛起
一、《快乐大本营》带动游戏类综艺节目兴盛荧屏
二、《玫瑰之约》将相亲交友搬上电视
三、《幸运52》《开心辞典》等益智游戏节目兴盛
四、真人秀节目初步探索
第二节 省级卫视娱乐化突围
一、省级频道上星,综艺节目成突围路径
二、港台、欧美电视娱乐的影响与互动
第三节 电视综艺市场化与制播分离探索
一、电视综艺制播模式探索发展,社会化公司出现崛起
二、电视综艺市场属性进一步增强,商品属性得到开发
第四章 发展期(2004~2011年)
第一节 发展概况
一、素人选秀的兴盛与没落
二、“后选秀时代”的探索
三、相亲交友类节目崛起兴盛
第二节 发展特征
一、素人成绝对主角
二、真人秀泛化、故事化成综艺节目叙事核心
三、山寨与引进国外模式节目渐成趋势
四、商业化、大片化、主流化成趋势
五、大众文化强势崛起、精英文化失落让位
第三节 生态环境
一、卫视频道相继崛起、竞争开始成为主旋律
二、行政与政策调控成影响综艺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综艺节目市场、商业价值初步释放
第五章 爆发期(2012~2016年)
第一节 发展概况
一、《中国好声音》带动歌唱类节目回潮
二、《爸爸去哪儿》带来韩式户外真人秀热效应
三、《奔跑吧兄弟》引发明星真人秀狂潮
四、题材、类别的特色化、多样化探索实践
第二节 发展特征
一、明星取代素人开始占领综艺荧屏
二、综艺节目数量激增、季播成发展趋势
三、大投入、大产出成标配、商业价值极大释放
四、制播分离成趋势、社会化公司崛起
五、引进模式被迅速消耗、原创和联合研发探索尝试
第三节 生态环境
一、竞争环境:内外夹击、综艺节目渐成竞争主体
二、政策环境:调控不断、引导电视综艺发展走向
三、市场环境:资本进入、市场空间与风险并存
四、交流环境:从欧美到韩国、从开放到自主
第六章 困境与博弈:中国电视综艺的现实与未来
第一节 原创乏力困境与解困
一、港台、欧美、韩日:电视综艺模仿与引进路线变迁
二、困境与解困:原创乏力亟待破局
第二节 同质化困境与解困
一、电视综艺陷同质化发展怪圈、同质化成长期摆脱不掉的泥淖
二、同质化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三、同质化解困之道
第三节 市场化与行政化的博弈
一、双重属性与多重博弈
二、博弈之下:良性市场生态与高效行政管理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第四节 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博弈
一、大众的崛起与精英的失落
二、博弈中的对抗、妥协与合作、共生
结论
参考文献
中国电视综艺发展史是2017年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作者罗姣姣。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电视综艺发展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