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本质与审美本质

文学本质与审美本质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文学与审美的本质进行了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董学文教授长期致力于文学本质、审美本质的研究。在本书中,他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文献,秉持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对文学的基本属性、文学的价值与功能,以及文学与审美、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做了严谨而深入的论述,对“实践本体论”和“实践存在论”等美学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辨析。

本书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董学文,1945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理论教研室原主任、《北京大学学报》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美学和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学理论史反思研究的意义(代序)

第一辑

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

“审美意识形态”能成立吗?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献疑

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辨析

关于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说

文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意义和当代价值

在困境中突围——关于当前文学本质研究的思考

怎样看待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说

文学本质界说:曲折的跋涉历程——以自我理论反思为线索

文学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的审美意识形式——兼析所谓“文艺学的第一原理”

“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本质论浅析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与文学本质问题——兼及“审美意识形态论”分析

文艺的泛意识形态化与文艺实践

文学本质界定与唯物史观

文学本质与审美的关系

意识形态与早期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对“文学为意德沃罗基的一种”命题背景的考察

文学本质界定中“意识形态”术语复义性考略

一个长期被误用的文学理论概念——论文学本质不应直接界定为“社会意识形态”

第二辑

“实践存在论”美学、文艺学本体观辨析——以“实践”与“存在论”关系为中心

“实践存在论”美学何以可能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缺陷在哪?

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辨析

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再辨析——兼答复一种反批评的意见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问题

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人本主义问题——兼论《手稿》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分期

“实践存在论美学”与哲学人本主义

美学研究不应该回到人本主义老路——对朱立元“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再批评

海德格尔和马克思反形而上学的区别——评一种所谓“暗合论”的美学观

文学本质与审美本质是2022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董学文。

得书感谢您对《文学本质与审美本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巴蜀文学与文献研究论稿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以巴蜀地区的文学与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四个部分:巴蜀文学研究、巴蜀女诗人研究、巴蜀文学文献辑补和巴蜀名人年谱整理。本书避开了学界对唐、宋巴蜀文学研究的热点,将研究重点集中于晚唐五代和明清时期的巴蜀地区,不仅研究巴蜀地区有名的作家、作品和诗文流派等,对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以及巴蜀地区的才女作家,也给予了较多关注和系统研究,同时对相关巴蜀文献进行了辑补和整理,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具
天津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文化天津”的宏阔视阈下,对古代与近代天津文学文献进行分类介绍和评价,并借此进一步建构天津文学文献学的基本框架。其主要内容包括天津文学文献整理与天津文学、传统诗文文献、笔记杂著文献、方志文献、碑刻文献、天津报刊文献、天津文学研究论著等。本书因对现存的文献做了一次较为详尽的整理,无疑会推动抢救性发掘、整理某些重要文献,且有助于天津市未来有计划地开展包括“天津文献集成”在内的天津文化工程等。
明清文学与文献(第5辑) 电子书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
明清文学与文献(第4辑) 电子书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
明清文学与文献(第7辑) 电子书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