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通孔三维封装技术

硅通孔三维封装技术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基于TSV技术的三维封装能够实现芯片之间的高密度封装。

内容简介

硅通孔(TSV)技术能有效满足高功能芯片超薄、超小、多功能、高性能、低功耗及低成本的封装需求。

本书针对TSV技术本身,介绍了TSV结构、性能与集成流程、TSV单元工艺、圆片级键合技术与应用、圆片减薄与拿持技术、再布线与微凸点技术;基于TSV的封装技术,介绍了2.5D TSV中介层封装技术、3D WLCSP技术与应用、3D集成电路集成工艺与应用、3D集成电路的散热与可靠性。

作者简介

编著于大全,博士,厦门大学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系主任、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导,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02重大专项总体组特聘专家、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MEMS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半导体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主持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集成电路系列丛书”编委会

“集成电路系列丛书·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编委会

“集成电路系列丛书”主编序言

前言

第1章 三维封装发展概述

1.1 封装技术发展

1.2 拓展摩尔定律——3D封装

1.2.1 3D封装驱动力

1.2.2 3D TSV封装优势

1.3 3D封装技术发展趋势

1.4 本书章节概览

第2章 TSV结构、性能与集成流程

2.1 TSV定义和基本结构

2.2 TSV工艺流程概述

2.3 Via-middle技术

2.4 Via-last技术

2.5 其他TSV技术路线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TSV单元工艺

3.1 TSV刻蚀技术

3.2 TSV侧壁绝缘技术

3.3 TSV黏附层、扩散阻挡层及种子层沉积技术

3.4 TSV电镀填充技术

3.5 TSV平坦化技术

3.6 TSV背面露铜技术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圆片级键合技术与应用

4.1 圆片级键合与3D封装概述

4.1.1 圆片-圆片键合与芯片-圆片键合

4.1.2 直接键合与间接键合

4.1.3 正面-正面键合与正面-背面键合

4.1.4 圆片级键合与多片/单片3D集成

4.2 介质键合技术

4.2.1 介质键合技术简介

4.2.2 氧化硅亲水性键合

4.2.3 聚合物胶热压键合

4.3 金属圆片键合技术

4.3.1 金属直接键合技术简介

4.3.2 铜-铜热压键合

4.3.3 表面活化键合

4.4 金属/介质混合键合技术

4.4.1 混合键合技术简介

4.4.2 铜/氧化硅混合键合

4.4.3 铜/聚合物胶混合键合

4.4.4 微凸点/聚合物胶混合键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圆片减薄与拿持技术

5.1 圆片减薄技术

5.1.1 圆片减薄工艺

5.1.2 圆片切边工艺

5.1.3 中心区域减薄无载体薄圆片拿持技术

5.2 圆片临时键合技术

5.2.1 临时键合胶的选择

5.2.2 载片的选择

5.2.3 临时键合质量的评价标准

5.3 圆片拆键合技术

5.3.1 热滑移方法

5.3.2 紫外光剥离方法

5.3.3 湿法溶解方法

5.3.4 叠层胶体纵向分离方法

5.3.5 区域键合方法

5.3.6 激光拆键合方法

5.4 临时键合材料

5.4.1 热滑移拆键合材料

5.4.2 机械拆临时键合材料

5.4.3 紫外激光拆键合材料

5.4.4 红外激光拆键合材料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再布线与微凸点技术

6.1 再布线技术

6.1.1 圆片级扇入型封装再布线技术

6.1.2 圆片级扇出型封装再布线技术

6.2 钎料凸点技术

6.2.1 钎料凸点制备

6.2.2 基于钎料凸点的2.5D/3D封装

6.3 铜柱凸点技术

6.3.1 铜柱凸点简介

6.3.2 铜柱凸点互连机制及应用

6.4 铜凸点技术

6.4.1 铜凸点简介

6.4.2 铜凸点互连机制及应用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2.5D TSV中介层封装技术

7.1 TSV中介层的结构与特点

7.2 TSV中介层技术发展与应用

7.3 TSV中介层电性能分析

7.3.1 TSV的传输特性研究

7.3.2 中介层互连线传输特性分析

7.3.3 TSV中介层信号完整性仿真分析

7.3.4 TSV中介层电源完整性仿真分析

7.3.5 TSV中介层版图设计

7.4 2.5D TSV中介层封装热设计与仿真

7.4.1 Z方向等效导热系数

7.4.2 X-Y方向等效导热系数

7.4.3 中介层对封装热阻的影响

7.5 2.5D TSV中介层封装研究实例

7.5.1 TSV中介层电路结构设计

7.5.2 TSV中介层工艺流程

7.5.3 有机基板设计与仿真

7.5.4 中介层工艺研究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3D WLCSP技术与应用

8.1 基于TSV和圆片键合的3D WLCSP技术

8.1.1 图像传感器圆片级封装技术

8.1.2 车载图像传感器产品圆片级封装技术

8.1.3 垂直TSV技术图像传感器圆片级封装工艺

8.2 基于Via-last型TSV的埋入硅基3D扇出型封装技术

8.2.1 封装工艺流程

8.2.2 封装工艺研究

8.2.3 背面制造工艺流程

8.3 3D圆片级扇出型封装技术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3D集成电路集成工艺与应用

9.1 3D集成电路集成方法

9.1.1 C2C堆叠

9.1.2 C2W堆叠

9.1.3 W2W堆叠

9.2 存储器3D集成

9.2.1 三星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9.2.2 美光混合立方存储器

9.2.3 海力士高带宽内存

9.3 异质芯片3D集成

9.3.1 异质集成射频器件

9.3.2 集成光电子器件

9.4 无凸点3D集成电路集成

9.5 3D集成模块化整合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3D集成电路的散热与可靠性

10.1 3D集成电路中的热管理

10.1.1 热阻分析法

10.1.2 有限元分析法

10.2 3D集成电路散热影响因素与改进

10.3 TSV电学可靠性

10.4 TSV噪声耦合

10.5 TSV的热机械可靠性

10.5.1 TSV中的热机械失效

10.5.2 TSV热机械可靠性影响因素

10.6 3D集成电路中的电迁移

10.6.1 电迁移现象

10.6.2 电迁移的基本理论

10.6.3 温度和应力对电迁移的影响

10.6.4 电迁移失效模型

10.6.5 影响电迁移的因素和降低电迁移的措施

10.7 3D集成电路中的热力学可靠性

10.7.1 封装结构对可靠性的影响

10.7.2 3D集成电路中的失效问题

10.7.3 3D集成电路热力学分析与测试

10.8 3D封装中芯片封装交互作用

10.8.1 封装形式对芯片失效的影响

10.8.2 芯片和封装交互影响问题

10.8.3 交互影响分析和设计

10.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硅通孔三维封装技术是2021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于大全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硅通孔三维封装技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厦大孔院故事 电子书
全书分为经历篇、教学篇、感悟篇、生活篇、新闻篇、人物篇,通过一百余篇鲜活的故事反映厦大孔院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促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所做的贡献。
当代多晶硅产业发展概论 电子书
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制造业的核心原材料,也是我国实现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支撑。当代多晶硅产业发展概论围绕多晶硅产业化技术、格局、政策和企业等各个层面,详细梳理当代多晶硅产业发展情况。当代多晶硅产业发展概论从多晶硅产品的简介出发,介绍了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历程、西门子法和流化床法等关键工艺和技术、太阳能级和电子级多晶硅发展情况、国外主要多晶硅强国经验、国内外重点光伏企业发展特点、多晶硅产业政策等等,全
孔令诩临证精要 电子书
孔令诩(第二批名老中医)教授秉承家学,其祖父孔伯华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其父孔祥琳,家学渊源。孔教授承家传教诲,及孔门医学传人的指点,不仅传承孔门医学之精髓,而且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发挥,在治疗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书收集、整理孔令诩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各科的经典医案,突显孔令诩教授的临证风格和治疗特色,具有鲜明的孔门家传与学院派教育结合的学术风格。
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微课版) 电子书
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技术知识。全书共8个项目,包括认识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封装工艺流程、气密性封装与非气密性封装、典型封装技术、芯片测试工艺、搭建集成电路测试平台、74HC138芯片测试和LM358芯片测试。每个项目均设置了1+X技能训练任务,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的内容。本书可以作为高职高专集成电路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集成电路类培
硅芯筑梦:王守武传 电子书
王守武先生1950年从美国回国后致力于我国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事业半个多世纪,我国半导体学的研究与开发的各个历程无不留下他的足迹。他在半导体的许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丰硕的成果,他为我国半导体事业做出了优秀的贡献。他是我国微电子和半导体光电子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亲手研制成功了我国第1个锗合金晶体管,第1个半导体激光器,全功能4K位和16K位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等。他在国内早期积极倡导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