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第17届文津奖获奖图书。以新史学的研究视角为你呈现不一样的武则天,打破对武则天的传统印象。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历史个案研究无疑蕴藏着丰富的政治与文化的解释空间。然而,梳理武则天的研究史我们会发现,这个聚讼不休的话题,在相当大程度上透视出我们史学的一种基本状况:对武则天的评价,专业史学内部纷争不止,而在“公共史学”领域内几乎一面倒,武则天的形象似乎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新唐书》《资治通鉴》。
然而,《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关于武则天的某些表述,似乎会受到某种政治正确的影响,对于武则天的形象,会根据某一说法、一点影子进行放大,直到事实的性质完全发生改变。而本书以新史学的研究路径,突破了传统史学的藩篱,从另一种视角展示了不一样的武则天。
本书不是武则天的传记,每一章的讨论皆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从武则天出生地与故乡的考证,到武则天归葬乾陵,一代女皇的出生到落幕,中间有着哪些精彩纷呈的故事?女皇的故事,为什么武则天成为了绝唱?在本书中,作者用最详实的史料,与古今学者展开对话,抽丝剥茧,力图向读者还原最真实的武则天。
作者简介
作者孟宪实,1962年生,黑龙江讷河人,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专业方向为隋唐历史、敦煌吐鲁番学。曾在新疆工作多年。著有《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敦煌民间结社研究》《出土文献与中古史研究》等专著,与荣新江、李肖共同主编《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在《历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一百二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传统史学、新史学和公共史学的“三国鼎立”
第一章 武则天的出生地与故乡
第一节 背景回顾
第二节 汪篯先生的观点
第三节 出生地与故乡
第四节 武则天的家世
第二章 武则天初入宫
第一节 现有史书的记载
第二节 唐太宗的才人们
第三节 武士彟的唐朝历官
第四节 武士彟之死
第三章 李君羡案件
第一节 李君羡案件
第二节 再度解释
第三节 三度解释
第四章 永徽时期的政治
第一节 “永徽政治”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永徽政治的实相
第三节 永徽政治的特质
第五章 吴王李恪之死
第一节 《李恪墓志》
第二节 李恪之死
第三节 李恪谋反动机
第四节 唐高宗的作用
第六章 高宗功臣李义府
第一节 “废王立武”的功臣
第二节 得志便猖狂
第三节 牵连武则天
第七章 李勣与“废王立武”
第一节 前人研究回顾
第二节 “旧臣”李勣
第三节 高宗的东宫旧部
第八章 小公主之死
第一节 从简至繁的记录变迁
第二节 苦肉计的风险
第三节 王皇后的危机
第四节 公主之死的作用
第五节 “厌胜”事件是废后的导火索
第六节 《讨武曌檄》不言公主之死
第七节 公主之死与婴儿夭折
第九章 “北门学士”及其历史书写
第一节 作为翰林院前史的“北门学士”
第二节 作为武则天夺权手段的“北门学士”
第三节 “北门学士”产生的时间及其职能
第四节 北门学士的结局
第十章 高宗、武则天并称“二圣”之说
第一节 传世文献的相关记载
第二节 “二圣”之称的使用范围
第三节 石刻史料的强大证据
第四节 家礼及其使用范围
第五节 后高宗时代的“二圣”之称
第六节 皇后武则天上表唐高宗
第十一章 从《上官婉儿墓志》看上官仪之死
第一节 上官仪的历官
第二节 上官仪与“废王立武”
第三节 上官仪与废后风波
第十二章 武则天的太后称制
第一节 高宗遗诏
第二节 天后摄政计划
第三节 新的选择
第十三章 武则天从加尊号到称帝
第一节 皇帝的两种尊号
第二节 武则天的政治发明
第三节 尊号体现政治理念
第十四章 武则天的舆论营造
第一节 武则天与佛教
第二节 武则天与祯祥
第三节 女身问题
第十五章 武则天称帝
第一节 性别史视角
第二节 阶级基础
第三节 制度史的解释
第四节 武则天称帝是政治事件
第十六章 武则天时期的祥瑞
第一节 唐朝祥瑞制度
第二节 武则天时期的祥瑞
第三节 祥瑞与地方政治
第十七章 武则天的“内宠”问题
第一节 “内宠”的称谓
第二节 薛怀义
第三节 “二张”
第四节 女皇的健康神话
第十八章 武周魏王武承嗣事迹
第一节 《武承嗣墓志》
第二节 历官
第三节 未入墓志的事迹
第十九章 武周政权的短命及其症结
第一节 称帝时的继承人安排
第二节 武承嗣的努力
第三节 间歇期
第四节 确立继承人
第五节 短命武周的症结
第二十章 归葬乾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皇帝、皇后合葬的传统
第三节 神龙政变之后的政治局势
第四节 武则天的评价与政治分野
第二十一章 武则天著述考
第一节 书目
第二节 编者
第三节 意义
附论 关于陈寅恪《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
第一节 《李武集团》论文内容概述
第二节 《李武集团》一文在陈寅恪唐史研究中的位置
第三节 后续发展与讨论
小 结
后记
武则天研究是2021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孟宪实。
得书感谢您对《武则天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