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哲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主办。本书是总第26辑,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组编,收录了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生代学者的最新成果。本辑既有对基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检视和思考,也有对经典文本与文献细节及其内容的考证和解读,还涉及国际学术前沿问题与最新动态的关注和分析,以及对当代社会发展重大现实的深入讨论,展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面貌、新态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编辑委员会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历史问题研究
“资本一般”概念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逻辑构想
一 资产生产与自由的限度
二 阶级社会、自由时间与个体解放
三 资产阶级社会的两种危机
四 资本生产和价值的历史性
马克思历史文本中的“言辞结构”
一 马克思在历史隐层的诗性预构
二 马克思对历史的显性解释策略
三 对怀特元唯物史观分析的评价
论人的普遍性:黑格尔与马克思的不同进路
一
二
三
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发展性再思考
一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三个条件
二 俄国革命和西方革命的互补
三 俄国后来的发展与跨越理论
四 对俄国跨越发展的历史评价
五 余论
殖民主义与亚洲社会的解体
一 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
二 “演进的”世界历史与“循环的”亚洲历史
三 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历史唯物主义的边界
一 关于“封建社会”的三种讨论
二 安德森的背叛和吉登斯的攻击
三 再论“封建社会”:边界问题的三个论证
经典文本与文献问题研究
《共产党宣言》:一个历史性文件
一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
二 《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内容、经验基础及其可能性空间
马克思“三阶段论”全集汉译再探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二版“三阶段论”译文及差异
二 新MEGA“三阶段论”原文及几个重要版本的译文
三 译本比较及“三阶段论”全集汉译再探的初步分析
四 小结
马克思大学时期文学创作的理论意旨和思想困境
一 思想语境和问题视域
二 追寻精神原则
三 文学创作的思想困境
四 走向黑格尔
N.莱文“马恩对立论”理论溯源
一 N.莱文的学术经历
二 N.莱文“马恩对立论”的思想来源
三 N.莱文“马恩对立论”的历史演变
抽象原理的更准确表述抑或“鲜活”思想的延续
一 社会和历史的现实前提及运动形式
二 分工的实质和它所表征的历史过程
三 竞争的历史性及其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表现
四 共产主义的本质、作用和实现路径
小结
马克思的理性国家观
一 “理性向来存在”
二 “形式的原则同时也是物质的原则”
三 “政治制度到现在为止一直是宗教的领域”
四 “民主制是一切形式的国家制度的已经解开的谜”
五 简短的结语
马克思早期“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化阐释
一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市民社会”概念的原初语境
二 从西方思想传统看马克思早期的“市民社会”概念
三 《1843年通信》中马克思批判德国市民社会的总体思路
四 理解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市民社会”的意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金融资本》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分析是否有效
导言
一 《金融资本》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结构演化的阐述
二 帝国主义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策略分析
三 《金融资本》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的意义与缺陷
结语:《金融资本》开启了希法亭改良主义政治的序幕
当代白俄罗斯哲学关注的主要问题及研究路径
一 白俄罗斯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阶段
二 一般性和民族性维度中的当代白俄罗斯哲学
三 白俄罗斯哲学思想发展的未来方向
西方马克思学兴起与发展的内在逻辑
一 西方马克思学三个部分之间的互动
二 西方马克思学三种立场的互动
三 西方马克思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互动
四 在“互动”中走向马克思学研究深处
克劳德·勒弗的意识形态批判路径简析与反思
一
二
三
当代现实问题研究
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视野下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及效果提升
一 社会主要矛盾视野下的民主监督及其挑战
二 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下的国家治理与从严治党
三 新时代环境下的民主监督建设
四 探索政党监督与政协监督有机统一的有效路径
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层根源探析
一 从世界观的角度看,科学技术成为新时代的普照光,描述世界的话语系统处于新旧更替的过程中
二 从价值观的角度看,社会发展中的自组织因素增多,相互冲突的多元价值观共同存在于压缩的时空之下
三 从人生观的角度看,人作为主体在与时代的互动中自我修正,新的主体形象要求与之相应的新人生哲学
结论
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维
一 中国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述和理论升华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命脉和最根本的文化标识
三 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助推中国梦顺利实现
坚定“四个自信”,助推“中国方案”
一 “中国方案”的双重蕴含
二 “中国方案”的深远意义
三 “中国方案”与“四个自信”的内在关联
逻辑视域下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 逻辑与文化的关系
二 逻辑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 对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从人的全面发展看怀特海教育哲学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之教育理想
二 怀特海关于“人的自我发展”之教育图景
三 怀特海与马克思的契合之处
四 怀特海教育哲学的积极贡献
当代中国问题与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社会主义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二 “九态三步”是科学培育社会主义创新人才的实效途径
结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8年第1辑总第26辑)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8年第1辑总第26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