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中西文化差异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以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作为比较的起点,系统地表述作者对中西文化的一些基本差异的看法,如乐与苦、静与动、和与分以及信仰之有无等等。此外,本书虽着重的是中西文化的比较,但也不排斥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来反思中国文化,乃至对中国文化现代命运的思考。
作者简介
作者高旭东,1960年6月出生。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在《文学评化》、《外国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80多篇,专著有:《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1989)、《文化二十一世纪冲突》(1994)、《鲁迅与英国文学》(1996)、《五四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2000)、《走向二十一世纪的鲁迅》(2001)、《比较方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2002)、《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2004)、《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2005)等,合著《孔子精神与基督精神》(1989)和《审美教育新论》(1997)等,主编《世纪末的鲁迅论争》等文集。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再版前言
一 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
1. “知识之树不是生命之树”
2. 西方文化的选择:知识之树
3. 中国文化的选择:生命之树
上 专题比较
二 儒家的生命哲学——兼与基督教伦理比较
1. 身心愉快: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的根本差异
2. 整体的生命哲学系统:儒家和乐盈盈的大家庭与基督教无家可归而信从神
3. 儒家和乐盈盈的大家庭的职能:儒家和基督教对死亡的超越比较
4. “乐生”与“畏死”:中西文化对死亡的感受;反传统者鲁迅的传统
5. 以乐生为特色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的天人相分:儒家生命哲学的终极归宿
三 老子的生命哲学对儒学的深化——老子的退化与西方的进化及其他
1. “反者道之动”作为老子生命哲学的总纲:老子的退化与西方的进化
2. 生命与知识;肉体与灵魂
3. 弱者的文化与强者的文化:老子与尼采
4. 老子的“身”在儒家大家庭中的“利命”法术:中西个人主义的差异
四 庄子的生命哲学对老学的深化——庄子与西方浪漫派及其他
1. 苟全性命于乱世:庄子与西方浪漫派的比较
2. 以天人合一对生命痛苦的解脱:庄学与佛教、基督教的差异
3. 对自然的不同理解所导致的截然对立的艺术精神:庄子与尼采
五 “杨朱”的生命哲学对庄学的反动——“杨朱”与狄俄尼索斯
1. “杨朱”对庄学的反动:从无情无欲到纵欲享乐
2. “杨朱”的滥醉与狄俄尼索斯及中国传统
六 生命之树上的奇葩:道教——兼与基督教比较
1. 从道家到道教:灵府中的玄想在地上生根
2.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与基督教的比较
3. 天人合一:道教的养生术和长生术及其内在矛盾与基督教
七 理学是非生命的吗?——从中西比较中见其乃生命之树上的花朵
1. 三教合一的硕果:理学与道教的比较
2. 知识之树不是生命之树:理学与西方文化
3. 乐极生悲:理学对中国的民族性格的转换
八 佛教在中国生命之树上的变形——从寂灭到乐生
1. 佛教、儒、道与基督教
2. 佛教在中国民间的变形
3. 佛教在中国上层的变形
九 知识的蓓蕾在生命之树上的零落:墨家——兼与中国儒道文化和西方文化比较
1. 墨家、儒道、西方文化三者的比较
2. 墨学的失传和武侠的堕落
下 宏观比较
十 存而不论与寻根究底——中国执著于生命与西方执著于知识的一大异途
十一 注重“质料”与注重“形式”——中国执著于生命与西方执著于知识的二大异途
十二 中和与分化——中国执著于生命与西方执著于知识的三大异途
十三 静与动——中国执著于生命与西方执著于知识的四大异途
十四 似信非信与执著信仰——中国执著于生命与西方执著于知识的五大异途
1. 中西信仰的根本差异:为生命而似信非信与为真理而献身殉道
2. 中国的道士与西方的先知
3. 中西理论的不同作用:粉饰贴金与指导实践
4. 闭门安乐与执著信仰:中西文化第一次碰撞
5. 现代中国的生命适应:中西文化第二次碰撞
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中西文化专题比较是201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高旭东。
得书感谢您对《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中西文化专题比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