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数字技术与社会

流行音乐、数字技术与社会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研究分析流行音乐、数字技术与社会。

内容简介

本书以流行音乐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多个主题,包括数字技术对流行音乐的制作、发行和消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使我们创作、分享和聆听音乐的方式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互联网如何重置了音乐传播的方式,移动音频设备的使用对日常社交产生了哪些影响,游戏如何极大地影响了音乐的生产、发行和消费模式,等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学者译丛 总序

致谢

1 引言:流行音乐、数字技术与社会

麦克风到了

流行音乐与技术

从硬决定论到软决定论

用户很重要

社会变革与数字形态的崛起:为什么是1983年?

概念界定

参与音乐(Musicking)

可供性(Affordance)

中介化(Mediation)

集合(Assemblage)

定位作者,书写现在,组合文本

小结

2 狂欢之后:互联网与流行音乐消费

引言

恐慌、适应和重生:纳普斯特及以后

互联网集合和音乐消费

组合消费

作为分享的消费

作为审美表现的音乐消费

小结

3 应用程序、便携电脑和无限音轨:数字音乐生产

引言

历史:声音比特率和声音字节

数字化的协同作用:MIDI,采样音乐和个人电脑处理

VST、DAW和软件行业

软空间中的音乐实践

什么是:数字之声

在哪里:音乐产出的(非)定位

什么是:数字民主化、库乐队和新生代业余音乐爱好者的崛起?

小结

4 从铁笼子到数字泡泡?移动收听设备与城市

引言

城市与声音生态

移动收听设备与城市

移动设备的私有化与回避社交的两面性

城市居民的习惯和移动收听设备

技术—社交

非用户群体很重要

多元的公众及其内部变化

小结

5 民众之声:探索电子和数字声音

引言

声音的共鸣

电子媒介

麦克风的故事

学习机器人的声音:语音声码器

声音采样:人声的脱位与解构

人声的数字化解构

自动调音:数字化二重唱

初音系列、人声虚拟化和发声能力

模仿机器:节奏口技

小结

6 游戏消费:音乐与游戏

引言

音乐和游戏

带有游戏的音乐

游戏中的音乐

作为游戏的音乐

节奏动作游戏

小结:游戏消费

7 后记:手指

参考文献

流行音乐、数字技术与社会是2023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英] 尼克·普廖尔。

得书感谢您对《流行音乐、数字技术与社会》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重审中国的“近代”:在思想与社会之间(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 电子书
回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社会史兴起于前十年,概念史凸显于后十年。社会史探究文本背后的情境,概念史聚焦于文本的语言与结构。
平民哲学与社会发展:南宋浙学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电子书
本书研究主要涉及对南宋时期南宋时期浙江以事功之学为核心和特色的哲学思想文化(简称南宋浙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精神的研究和它对整个浙学传统和浙江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它对当代浙江和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的研究。
马克思的社会学 电子书
本书讨论了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为当前的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景观社会中的“异轨”与突围 ——居伊·德波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居伊·德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许多学者挥之不去的思想他者。德波的美学政治实践、情境主义国际与1968年左翼运动、景观社会批判、综合景观理论等,都成为了这批在1968年左翼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学者不断回溯的主题。然而,在我们过往关于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过于聚焦化的研究中,而对其景观社会理论也由于缺少思想史谱系的回溯,而被视为是从天而降的作品,全景式的德波思想形象恰恰被遮蔽了。因此,本书正是要从德波所
差异性社会共识理论研究 电子书
一个日益分化和显现个性差异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寻求沟通、理解、认同和共识的时代。不同利益主体能否达成共识,不同价值取向如何达成共识,如何在利益与价值的通约中,承认差异、寻找共识,始终是困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难题,也是古往今来智者追寻“多样性统一”的哲学问题。这不仅涉及“差异性共识”的本体性存在、方法论转换、共识困境与实现途径,也必然涉及利益多元和价值冲突的意识形态问题。本书即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