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中国

政商中国:虞洽卿与他的时代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通过重建跨越几代政府的著名商人的经历,研究20世纪中国上半期的政商问题。

内容简介

研究二十世纪的历史脉络,政商关系问题是绝对绕不开的,本书运用新发掘的一手历史档案及公私史料,全面重建虞洽卿这个跨越几代政府的著名商人的经历,对20世纪中国上半期的政商问题做一贯通性研究。

作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大约从1940年代开始,学术界及舆论界对虞洽卿的描述、讨论与评价就极多。大致来看,学者笔下的“虞洽卿”大致上是三幅不同的面貌:江浙财阀、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这三种概念标签,从一开始就被人选择性地贴在虞洽卿的身上,但无一例外地都与意识形态政治有关。但是,如果全面考察虞氏的个人历史,“政商”也许是最适用于他的身份定义。

本书共分为六部分,从1891年-1945年,对虞洽卿及其所经历的几代政府的关系逐一分析,描述这种合作关系是如何逐渐强化和巩固,成为近代中国的“潜流”,并建立起一种隐性“政治结构”的。而这种关系,也深深影响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读懂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另一个角度。

作者简介

冯筱才: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经济史及政治社会史。曾出版专书《北伐前后的商民运动(1924-1930)》、《在商言商:政治变局中的江浙商人》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改革年代之政商形成(1891-1911)

晚清变局中的官僚与商人

从洋行买办到宁波帮领袖

上海租界的中外调人

“二品道台”的官场交游

近代商团之滥觞:华商体操会

捉襟见肘的“两江新政”:南洋劝业会

不同篮子里的鸡蛋:虞洽卿的早期生意

身份资本、官僚政绩与政商形成

第二章 革命转换之关键人物(1911-1914)

革命推手:虞洽卿与江浙光复

从陈其美到程德全:协助上海财政

“二次革命”中虞洽卿的态度

“安慰”革命者:资遣党人

动荡时局中的政商经纪人

“革命”、秩序与政商

第三章 “爱国时代”之政商生意(1915-1925)

虞洽卿与救国储金运动

段祺瑞的总商会会长:“五卅干城”

“国家主权”与虞洽卿的商业帝国

民族主义商业战略的双刃效应

第四章 北伐前后的“左派资产阶级领袖”(1926-1927)

“左派资产阶级领袖”与上海第一次工人暴动

从二次暴动到三次暴动:“民众领袖”的变化

中共对联虞政策之争论与反省

意识形态、政治站队与商人选择

第五章 委员长的代理人:南京时期的政商模型(1927-1937)

为蒋介石募款

“商界领袖”的政治客串

虞蒋关系的政商回馈

威权政治、代理人与政商

第六章 战争年代之政商现形记(1937-1945)

在孤岛上海

回归商人本位:虞洽卿在“大后方”的生意

条子、面子与银子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政商中国是2013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冯筱才。

得书感谢您对《政商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何故为敌:族群与宗教冲突论纲 电子书
本书从民族学研究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出发,以欧洲、非洲的个案作为切入点,建构了一个新的冲突理论。在人们既往的认知中,民族意识和宗教信仰往往被视作引发冲突或者产生政治分化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历史上并无充分证据来支撑这些观点。本书批判性地检视这些成见,并诠释了水、石油、政治资本、区位优势等资源在族群与宗教中扮演的角色。
近代企业资本组织:公司制的中国化 电子书
现代公司制于近代传入中国以后,发生了本土化变异,本书循着中国企业资本组织的一般逻辑,认为这种变异是公司制中国化的必然路径。
兄弟并不平等:国有企业部门地位的正当性研究 电子书
通过正当性视角下对组织中的“兄弟并不平等”现象进行案例分析,以求认识企业内部微观层面的社会结构和制度体系。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政治经济学占优设计 电子书
本书突破了西方新古典经济学以资本为中心的理论框架何西方宏观经济学过于重视GDP、财政、金融的框架,并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
生力军的进击:中国民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国观智库·中国企业走出去”系列丛书)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