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教材:2020(最新版)

入党教材:2020(最新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为切实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进一步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一局根据中央新精神和有关资料,特别是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编写了本书。本书全面介绍了党的基本知识,系统阐述了党的十八大的主要精神,同时对党员的条件以及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员进行了说明和阐述。经过重新修订,全书内容更加全面,资料更为翔实,编排更为新颖,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本书是中共中央组织部指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用书,也可作为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学习辅导用书。

作者简介

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一局,为中组部下属局级单位,负责研究和指导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工作,提出加强党的工作制度、党内生活制度的意见和建议;会同有关方面,对省(区、市)委、省部级单位党委(党组)以及中央管理的部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党委换届选举和民主生活会进行指导等。

章节目录

第一讲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最高理想和根本宗旨

【核心提示】

【重要论速】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

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理想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产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深度思考】

【延伸阅读】

第二讲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核心提示】

【重要论述】

第一节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三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第三讲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纪律和作风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五讲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第六讲 全面从严治党

第七讲 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条件

第八讲 以实际行动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附:《中国共产党章程》及其相关

后记

入党教材:2020(最新版)是2018年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一局。

得书感谢您对《入党教材:2020(最新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图解《政府工作报告》2020 电子书
本书以图解的方式介绍和阐释《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包括:《政府工作报告》结构,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等。
国际犯罪学前沿问题综述(2019—2020) 电子书
本书对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犯罪学研究成果进行考察与分析,同时也对我国当前犯罪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概况和总结。书中选取了2019-2020年间国内外关于犯罪学的主要论文成果,并将其分门别类的划分为二十四个专题予以分析探讨,其中国外篇与国内篇各为十二个专题。
北外法学(2020年第1期/总第3期) 电子书
本书分为四部分,包括“刑事法研究”“司法改革与司法裁判研究”“国际法与域外法研究”“行政法与社会法研究”,收录了文章《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法律规制研究》《航天保险合同条款研究》等。
云大地区研究(2020年第1期/总第3期)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美国对非洲安全援助的演变与前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非国家冲突的形成》《从军人政权走向混合政体:1988年以来的缅甸政治转型研究》《缅甸政治研究之西方话语剖析》《天主教会对菲律宾家庭计划政策的干预和影响》等文章。
国家治理与公共安全评论(2020年第1辑) 电子书
本书设制度研究、公共安全、基层治理、比较研究四个栏目,收录了《省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探析——来自417份简历的发现》《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医疗人文风险形成机制研究》《论协商民主视阈中的信访治理》《案件负担:中外比较及司法组织的应对》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