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力丛书(全14册)

十力丛书(全14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看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奠基人、一代开宗大师熊十力如何让传统儒家思想焕发新生。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熊十力,原名熊继智,其融贯儒释道,博通经史,并充分吸收西方学术资源,终成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其学说影响深远,后来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高足。

《十力丛书》共14册,除少量与学问无关的零散文字未收以外,实为熊十力作品全集。

从内容上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以《新唯识论》《体用论》为代表的,系统地表达熊十力哲学思想的著作,此外还包括《新唯识论》出版之后,熊十力跟学界教界的反对者论战的《破破新唯识论》《摧惑显宗记》。

第二类是熊十力用现代读者容易了解的方式,阐述和阐发传统学问的著作。如《读经示要》《乾坤衍》《与友人论张江陵》《韩非子评论》,又如《佛家名相通释》《唯识学概论》《因明大疏删注》。

第三类则是熊十力的书信、札记、谈话的结集,包括熊十力生前自定的《十力语要》《十力语要初续》《存斋随笔》,还有我们新编的《熊十力论学书札》。后一种主要以熊十力晚年论学书信为主,搜集他书未收和新近发现的信札。这类作品的特点是活泼易读,可充分领略率真剀切、元气淋漓的熊氏风格。

作者简介

作者熊十力,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汉族,湖北省黄冈人。哲学家,现代新儒家代表性人物。其主要著作有《新唯识论》《体用论》《佛家名相通释》《十力语要》《乾坤衍》等。其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熊学”研究者也遍及全国和海外,《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高足,熊先生也被尊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

章节目录

唯识学概论 因明大疏删注

版权信息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唯识学概论

题记

绪言

部甲境论识相篇

因明大疏删注

题记

揭旨

凡例

因明大疏删注

新唯识论

版权信息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新唯识论 (文言文本)

题记

绪言

部甲(境论)

新唯识论 (语体文删定本)

题记

赘语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壬辰删定记

节录印存上中卷初稿记

卷上

卷中

卷下之一

卷下之二

附录

破破新唯识论 摧惑显宗记

版权信息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破破新唯识论

题记

破征宗

破破计

破释难

附:破新唯识论

摧惑显宗记

题记

卷端小识

申述新论旨要平章儒佛摧惑显宗记

附录 熊十力先生语要二则

附:评熊十力的新唯识论

佛家名相通释(外一种)

版权信息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佛家名相通释

题记

撰述大意

卷上

卷下

读智论抄

题记

读经示要

版权信息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读经示要

题记

读经示要印行记

自序

读经示要卷一

读经示要卷二

读经示要卷三

十力语要

版权信息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十力语要

题记

增订十力语要缘起

十力语要卷一

十力语要卷二

十力语要卷三

十力语要卷四

十力语要初续

版权信息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十力语要初续

题记

卷头语

十力语要初续

附:困学记

中国历史讲话(外三种)

版权信息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中国历史讲话

题记

缘起

一、 种族推原

二、 关于修中国通史的意见

中国历史纲要

题记

中国历史应注意之点

中国哲学与西洋科学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附设哲学研究部特辑

题记

一、 缘起

二、 讲词 (又题:中国哲学与西洋科学)

三、 哲学研究部简章

四、 哲学研究部理事会简章

论六经

题记

赘语

与友人论六经

韩非子评论 与友人论张江陵

版权信息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韩非子评论

题记

原书序言

韩非子评论 原题《正韩》

与友人论张江陵

题记

卷头增语

与友人论张江陵

原儒

版权信息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题记

原儒再印记

原儒序

上卷

绪言第一

原学统第二

原外王第三

下卷

原内圣第四

附录

六经是孔子晚年定论

汉书艺文志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

答友人

答友人

答谷神老人

答田慕周

答刘公纯

体用论(外一种)

版权信息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体用论

题记

韩序

赘语

第一章 明变

第二章 佛法上

第三章 佛法下

第四章 成物

明心篇

题记

自序

篇上

附录

乾坤衍

版权信息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乾坤衍

题记

自序

第一分 辨伪

第二分 广义

存斋随笔

版权信息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存斋随笔

题记

自序

存斋随笔卷一

熊十力论学书札(增订本)

版权信息

“十力丛书”出版缘起

编选说明

增订本补记

论学书札

与梁漱溟 (1925年3月29日)

答黄艮庸等 (1925年4月23日)

答黄艮庸等 (1925年4月24日)

答张晴麓 (1926年8月4日)

复蔡元湛 (1930或1931年10月26日)

复马一浮 (1931年1月2日)

致锺泰 (1932年8月15日)

复马一浮 (约1932年9、10月间)

熊逸翁先生语 (约1930年至1933年)

答王星贤 (1935年4月23日)

致胡适 (约1935年11月21日)

答王星贤 (1937年3月17日)

复居浩然论本体 (1938年3月19日)

答龚海雏 (1939年8月)

答王守素 (1939年8月)

与友人 (约1940年)

复黄本初 (1941年7月17日)

复黄本初 (1941年9月12日)

致叶石荪、朱孟实 (1942年3月31日)

复黄焯 (1942年4月28日)

致吕澂并附与梁漱溟论宜黄大师 (1943年3月10日)

致吕澂 (1943年3月16日)

附:吕澂复熊十力 (1943年4月2日)

致吕澂 (1943年4月7日)

附:吕澂复熊十力 (1943年4月12日)

附:吕澂致熊十力 (1943年4月13日)

致吕澂 (1943年4月17日)

复吕澂 (1943年4月18日)

附:吕澂致熊十力 (1943年4月22日)

复吕澂 (1943年5月21日)

附:吕澂致熊十力 (1943年5月25日)

复吕澂 (1943年6月3日)

附:吕澂致熊十力 (1943年6月12日)

复吕澂 (1943年6月21日)

附:吕澂致熊十力 (1943年7月2日)

答徐复观 (1943年7月5日)

复张北海 (约1943年7月9日)

复吕澂 (1943年7月19日)

与朱孟实、叶石荪 (1943年8月3日)

答徐复观 (1943年)

答徐复观 (约1943年10月15日)

答徐复观 (1944年1月13日)

答徐复观 (1944年9月28日)

答徐复观 (1944年10月5日)

答王星贤 (1945年2月25日)

与王孟荪、徐复观 (1946年6月7日)

与谈壮飞 (1947年1月6日)

复锺泰 (1947年1月17日)

答黄焯 (1947年5月1日)

答黄焯 (1947年5月22日)

论湖湘诸老之学书

论治学不当囿于一孔书

论本体书与说理书

致胡适 (约1947年7月29日)

答徐复观、牟宗三 (约1947年9、10月间)

印行十力丛书记阅后函示刘虎生等 (约1947年10月)

致叶石荪 (1947年11月24日)

致柯莘麓 (约1948年5月10日)

致胡适并附读谭子《化书》 (1948年7月13日)

钞寄刘公纯等 (1948年11月10日)

与徐复观 (约1948年末)

就良知主宰问题答唐君毅 (1948年12月26日)

致牟宗三转唐君毅 (1948年12月31日)

复牟宗三 (1949年1月13日)

嘱牟宗三转唐君毅 (约1949年元月)

答张其昀 (约1949年2、3月间)

与徐复观、陈雪屏 (1949年3月28日)

与徐复观 (1949年4月10日)

与徐复观、颂乔并附徐复观名字说 (约1949年4月中下旬)

与唐君毅、唐至中 (约1949年6月)

答陶子钦 (1949年6月16日)

复唐君毅 (1949年8月13日)

答徐复观 (1949年8月20日)

与王世高 (1949年8月20日)

与王世高 (1949年8月20日)

致柯树平 (1949年8月27日)

与徐复观 (1949年9月3日)

致唐君毅 (1949年9月5日)

复叶石荪 (1949年9月5日)

致梁漱溟 (1949年9月5日)

与张丕介、徐复观、唐君毅、钱穆、牟宗三 (1949年9月7日)

与张丕介、徐复观 (1949年9月15日)

与徐复观 (1949年9月15日)

与徐复观、张丕介、钱穆、牟宗三 (1949年9月16日)

与唐君毅、钱穆、徐复观、胡秋原、牟宗三、张丕介 (1949年9月19日)

致柯树平 (1949年9月22日)

致张丕介、胡秋原、唐君毅、钱穆 (1949年9月24日)

致唐君毅 (约1949年9月30日)

致张丕介、唐君毅、胡秋原 (1949年10月8日)

复唐君毅 (1949年11月29日)

答黄焯 (1950年1月30日)

复张难先 (约1950年1月底至2月间)

答黄艮庸 (1950年4月)

致叶石荪 (1950年5月4日)

与梁漱溟 (1950年)

与梁漱溟 (1950年5月22日)

与梁漱溟 (1950年5月24日)

与梁漱溟 (1950年7月27日)

致蒙文通 (1951年6月30日)

致巨赞法师 (1950年10月27日)

致巨赞法师 (1951年3月25日)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1年8月20日)

与刘静窗 (1951年8月26日)

致刘静窗 (1951年9月9日)

致巨赞法师 (1951年5月1日)

致巨赞法师 (1951年8月4日)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1年9月13日)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1年9月21日)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1年9月24日)

复柳诒徵 (1951年9月10日)

复刘静窗 (1951年9月25日)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1年9月29日)

致刘静窗 (1951年10月3日)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1年10月6日)

与刘静窗 (1951年10月9日)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1年10月12日)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1年11月12日)

复刘静窗 (1951年11月16日)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1年11月20日)

复刘静窗 (1951年11月24日)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1年11月27日)

致刘静窗 (1951年12月2日)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1年12月8日)

致刘静窗 (1953年)

熊十力先生来函 (1953年4月24日)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3年4月27日)

致刘静窗 (1953年10月23日)

致锺泰 (1953年11月5日)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3年11月15日)

致刘静窗 (1954年3月18日)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4年3月26日)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4年11月3日)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4年11月7日)

复刘静窗 (1954年11月)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4年11月10日)

致锺泰 (1954年11月7日)

复刘静窗 (1954年11月20日)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4年11月22日)

致刘静窗 (1954年11月23日)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4年11月24日)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4年11月28日)

致刘静窗 (1954年11月)

致刘静窗 (1954年)

致刘静窗 (1954年12月1日)

与刘静窗 (1954年)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4年12月2日)

复刘静窗 (1954年12月4日)

与刘静窗 (1954年12月7日)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4年12月8日)

复刘静窗 (1954年12月)

与郭沫若 (1954年12月15日)

与林宰平及黄艮庸 (1954年12月)

复刘静窗 (1955年2月18日)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5年2月28日)

与刘静窗 (1955年3月3日)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5年3月7日)

与刘静窗 (1955年4月4日)

与林宰平 (1955年4月22日)

与刘静窗 (1955年5月4日)

附:刘静窗复熊十力 (1955年5月5日)

致刘述周 (1955年5月18日)

致管易文 (1955年5月18日)

复刘静窗 (1955年6月18日)

致刘静窗 (1955年10月1日)

复刘静窗 (1955年10月10日)

致唐至中 (1955年12月10日)

致唐至中 (约1955年12月至1956年4月间)

与唐至中并唐君毅、牟宗三 (1955年)

与梁漱溟 (1956年7月16日)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6年9月20日)

致刘述周 (1957年6月9日)

复锺泰 (1957年6月20日)

与科学出版社编辑部 (1958年1月7日)

与刘静窗 (1958年1月22日)

附:刘静窗致熊十力 (1958年1月24日)

复刘静窗 (1958年1月25日)

与刘静窗 (1958年1月26日)

复刘静窗 (1958年1月28日)

致刘静窗 (1958年2月2日)

与刘静窗 (1958年2月9日)

致蒙文通 (1958年4月21日)

致刘静窗 (1958年5月20日)

与林宰平 (1958年6月25日)

与梁漱溟 (1958年6月25日)

与梁漱溟、林宰平 (1958年6月)

答黄焯 (1958年7月12日)

与林宰平、梁漱溟 (1958年7月22日)

与刘静窗 (1958年10月15日)

复刘静窗 (1959年1月2日)

与梁漱溟、林宰平 (1959年1月)

致王致中 (约1959年5月17日)

复陈亚三 (1959年7月2日)

复刘静窗 (1960年3月9日)

与刘静窗 (1960年3月16日)

与刘静窗 (1961年2月14日)

复刘静窗 (1961年3月1日)

与刘静窗 (1961年3月26日)

与刘静窗 (1961年7月28日)

致葛正慧 (1961年)

与刘静窗 (1961年9月18日)

致刘静窗 (1961年9月20日)

致刘任先 (1961年9月26日)

与刘静窗 (1961年10月7日)

与刘静窗 (1961年10月16日)

复刘静窗 (1961年11月23日)

与友人 (约1960年代初)

致唐至中并转唐君毅、牟宗三 (1962年5月29日)

致唐至中转唐君毅、牟宗三 (1962年6月5日)

致张清和 (1962年6月14日)

答王星贤 (1962年7月15日)

勉刘任先、刘震先兄弟 (1962年8月9日)

再勉刘任先、刘震先兄弟 (1962年8月11日)

与董必武 (1963年3月29日)

致唐至中 (1964年4月10日)

致董必武等 (1964年12月29日)

致锺泰 (1964年7月29日)

与或人 (约1960年代中)

附录

鸠摩罗什赠慧远偈略释

哲学与史学 (悼张荫麟先生)

孔子内圣外王之学

研穷孔学宜注重《易》《春秋》《周礼》三经

与人论执中

论汉学

为青年申两大义——公诚与自由

与友论新唯识论

谈百家争鸣

唐世佛学旧派反对玄奘之暗潮

熊氏创修族谱序

居正著辛亥札记序

谢幼伟著现代哲学名著述评序

读汪大绅绳荀

清闻斋诗稿序

黄梅冯府君墓志

为卞孝萱之母李夫人题辞

胡佩九先生小传

哀文

贞节夫人何母杜氏墓志

记陈营长癸丑德安就义事

先世述要

十力丛书(全14册)是2018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熊十力。

得书感谢您对《十力丛书(全14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智者的十种思维方式 电子书
本书提出十种思维方式,包括智慧论、二三论、中性论、有无论、关系论、竹竿论、层次论、匹配论、协调论、三合论和公婆论。
工作三力:尽力 努力 能力 电子书
无论在什么岗位,我们都需要把工作做好。首先要尽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尽职尽责去做好工作、完成工作。其次要努力,完成工作是最基本的,努力就是要高效主动,精益求精,更好地完成工作。最后是能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发现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疑问的同时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思考,突破创新,进取赶超,匠心不懈。本书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将工作“三力”的内涵全面细致地展现给了读者。书中选取了贴近生活的工作实
剑桥福柯研究指南.剑桥研究指南丛书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福柯的历史图绘》《福柯与疯癫史》《米歇尔·福柯的伦理想象》《对有限性的分析与主体性之史》《福柯与海德格尔及尼采的相遇》《福柯与哈贝马斯》《福柯与现象学的关系》等文章。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辑)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十辑。
情绪创可贴(全10册) 电子书
这是一套精简、扼要、实用的情绪紧急应对指南。书中,剑桥大学的心理健康研究学者奥利维亚•雷姆斯博士将为我们分享根据最新心理研究的实用技巧,帮助你打破那些阻碍你的既有思维和情绪模式。全书共包含10种情绪,每一种情绪的结构如下:紧急救助:这部分内容可以快速阅读,时间不超过两分钟,目的是帮助你摆脱困境。即时科普:讲述的是这些负面情绪、感觉和情感的心理学背景知识,提纲挈领地让你从心理层面了解自己的遭遇,并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