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六辑。
内容简介
本书以“劳工研究”为主题,文章涵盖三个方面:一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做的两篇调查报告,探讨了农民工就业“短工化”趋势、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民工生产体制”的碰撞这两大社会热点问题;二是译文,主要介绍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形成过程;三是六篇“经验研究”,均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师生撰写,代表了当今中国劳工研究的水准与趋向。
作者简介
编者沈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调查报告
“短工化”:农民工就业趋势研究
一 农民工就业的高流动性:工作持续时间短与换工频率高
二 高流动的另一面:待业率高、待业时间长
三 职业发展的“水平化”:在用工单位提升有限,因不满而离职比例高
四 职业流动的“水平化”:变换工作并未提高职业地位
五 讨论:农民工就业的“短工化”特征
附录 工作、失业持续决定因素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及结果解释
困境与行动——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民工生产体制”的碰撞
一 新生代农民工:用行动表达诉求
二 新生代农民工:新时代的新工人
三 “农民工生产体制”:旧体制与新生代
四 讨论:新生代以行动呼唤新体制
理论与历史
无产阶级的阶级形成历程——从卡尔·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到最近的一些争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经验研究
新工人的生活与抗争政治——基于珠三角集体抗争案例的分析
一 绪论:从生产政治到生活政治
二 分析框架
三 生活政治与抗争政治
四 世界工厂的缓慢蜕变
五 讨论
参考文献
L钢事件与国企工人阶级意识再造
一 导言
二 “L钢事件”全过程
三 “L钢事件”中的工人阶级意识
四 结论与讨论:中国国企工人阶级意识
参考文献
谈判游戏中的“说和人”——以DLDA区工会为例
一 问题的缘起
二 分析框架
三 DLDA区罢工与集体谈判历史回顾(1994~2010)
四 企业工会谈判策略的转变——从松散化协商到制度化改革
五 结论与讨论:“说和人”工会模式下的“谈判游戏”
参考文献
新疆社会转型中维吾尔族劳工生产交往探研——以喀什棉纺织厂为例
一 引言
二 基本问题
三 工厂历史
四 生产交往
五 思考和讨论
参考文献
跳跃式换工——新生代农民工劳动体制与就业策略
一 同一批工人:经济需要与社会需要
二 分割实现:农民工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三 历史解释:农民工的社会生活状况与完结的乡村
四 城市社会生活的经营与边界
五 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体制
参考文献
老乡关系与车间政治:地缘团结形成的模式比较——以两起代工厂抗争事件为例
一 理论缘起和问题提出
二 罢工事件回顾与比较
三 溯源:不同的微观制度安排
四 老乡关系在地缘团结形成中的局限性
五 结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文中访谈对象身份简介
清华社会学评论(第6辑)是2013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沈原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清华社会学评论(第6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