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七卷):中共农村道路探索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七卷):中共农村道路探索

我想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围绕中国共产党对农村道路的探索过程展开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对于中国共产党为何选择农村道路的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思潮等因素进行了分析。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中共乡村革命策略的形成

第一节 城市暴动挫折后的选择

一、国民党“清党”与中共的回应

二、中共城市道路的挫折

第二节 乡村割据理论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农村根据地建立及其早期运作模式

一、井冈山根据地与朱毛模式

二、东固根据地与李文林模式

三、闽浙赣根据地与方志敏模式

四、湘鄂边根据地与贺龙模式

第四节 中央苏区的形成

一、赣西南闽西的经济与社会

二、中央苏区的形成

第二章 苏区农村社会动员及农民革命化

第一节 经济动员

一、分配土地与民众动员

二、查田运动与阶级基础的再造

第二节 政治动员

一、思想政治教育

二、典型示范

第三节 组织功能和群众带动

一、苏区的组织及其功能

二、组织的运作与群体效用

第四节 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第三章 苏维埃政权模式及运作

第一节 苏维埃政权建立的酝酿

一、远方的指令

二、建立瑞金政权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化外”

第二节 独特的政权结构

一、共产党政权结构图

二、议行合一

三、司法机关半独立

四、党的一元化领导

第四章 中共苏区时期党政体制及运作

第一节 中共组织系统

一、理论设计

二、实际运作

三、苏区时期中共组织系统的特点

第二节 中共基层结构

一、党员数量

二、党员结构的演变

三、基层组织发展

第三节 党政关系

一、中共革命背景下苏维埃政权的定位

二、以党代政的党政关系

第五章 苏区经济体制及运行

第一节 经济政策与经济组织

一、经济政策

二、经济组织与管理

三、财政与金融

第二节 经济结构与功能

一、经济成分

二、经济功能

三、经济发展与评估

第六章 苏区乡村社会变动

第一节 苏区乡村政治权力结构的建构

一、革命前的乡村社会权力结构

二、革命对乡村原有政治权力结构的瓦解

三、革命后苏区乡村权力结构的重建

四、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雏形

第二节 苏区社会阶级关系的重建

一、乡村阶级结构的改变

二、社会组织的重建

第三节 社会生活习俗的变革

一、移风易俗,改造传统陋习

二、解放妇女,男女平等

三、塑造革命灵魂

第四节 农民的心理嬗变

一、传统社会的农民心态

二、畏惧、观望与游移

三、革命热情的激发

四、在失落中回归传统

五、中国革命的战略转移与苏区乡村社会的回归

第七章 中共转战陕北与国共谈判

第一节 中共长征及落脚点的选择

一、陕甘苏区:唯一幸存的根据地

二、中共中央落脚陕北

第二节 中共政策的转变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二、红军东征与西征

三、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

四、国共谈判与中共地位的确立

第八章 边区政权建构:政权的构成与运作模式

第一节 普选与政权形式的转变

一、1937年的普选运动

二、边区政府的成立

三、辖区与政区的变化

第二节 中共的政权结构

一、政府的组织结构

二、参议会及职能

三、法院与司法制度

第三节 “三三制”与“精兵简政”

一、“三三制”与扩大政治基础

二、“精兵简政”与摆脱困境

第九章 边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中共农村经济政策的转变

一、“打土豪,分田地”的放弃

二、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转变

第二节 减租减息与农村社会变迁

一、地方性法规、中央政策与民间惯性

二、农民佃权保护的问题

三、减租运动中的农民动员

四、减租运动中地主态度的变化

五、减租与乡村社会变迁

第三节 大生产运动与渡过经济困难

一、大生产运动的兴起

二、开垦荒地,解决粮食问题

三、纺线织布,解决穿衣问题

四、食盐的开采与运输

五、大生产运动中的商业

第四节 农业合作组织

一、边区传统劳动互助

二、中共新劳动互助组织

三、新旧杂陈的劳动互助

第五节 土地改革运动

一、“五四指示”与减租查租

二、征购地主土地

三、“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第十章 边区的财政与金融

第一节 财政与税收

一、边区财政来源的演变

二、边区税收的创立与发展

三、边区税收的种类

四、边区的税收管理

第二节 救国公粮与农业税

一、1937年—1940年的救国公粮征收

二、改革救国公粮征收

三、救国公粮与农民负担

四、边区的农业统一累进税

第三节 金融体系的建立

一、边区的金融机构

二、光华代价券的发行

三、“边币”的发行

四、商业流通券的发行

第十一章 中共重塑乡村:社会秩序的建构与控制

第一节 改造与控制乡村社会

一、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动

二、改造二流子

第二节 社会教育与社会控制

一、边区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二、社会教育中的识字运动

三、新教材、新课程与新文字

四、社会教育与乡村控制

结语

参考文献

一、未刊档案

二、已刊布档案

三、文献资料汇编

四、人物研究资料

五、回忆录及口述史料

六、著作

七、学术论文

八、译著

九、报刊

十、大事纪年表与年鉴

索引

后记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七卷):中共农村道路探索是2015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艳。

得书感谢您对《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七卷):中共农村道路探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总第4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4辑。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总第6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6辑。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总第5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5辑。
中华民国史研究(第3辑):在日记中找寻历史 电子书

本书能够反映出蒋介石主政时期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政治暗流,各方话语权争夺、潜在心态。
中国屯垦研究史 电子书

屯垦研究是一门涉及内容广泛、内涵丰富的交叉学科,包括垦殖技术、屯垦思想、屯垦政策、屯垦制度、屯垦史等诸项研究内容。
中华民国史研究(第2辑):民国时期的法律、社会与军事 电子书

从法律及军事的角度切入,探讨民国时期政治体制的内在运作、党国范式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