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TDMA宽带卫星通信网络

MF-TDMA宽带卫星通信网络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MF-TDMA宽带卫星通信网络的专著。

内容简介

全书包含了作者在MF-TDMA宽带卫星通信系统领域10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内容涵盖传输技术、组网控制、业务接入及服务质量控制、网络管控、互联互通融合应用以及典型站型设计等,内容广泛深入,突出了系统性、工程实用性,具有很高的实际工程参考价值和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

本书可作为从事MF-TDMA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网络设计、设备研制、综合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理论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通信网络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参考用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编委会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工程丛书》编辑委员会

总序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VSAT卫星通信系统发展历程

1.2 MF-TDMA系统分类及特点

1.2.1 MF-TDMA系统分类

1.2.2 基于透明或者铰链转发器的网状MF-TDMA系统特点

1.2.3 基于常规透明、铰链以及高通量转发器的星状MF-TDMA系统特点

1.2.4 星上处理转发器MF-TDMA系统特点

1.3 相关概念

1.3.1 帧结构的相关概念

1.3.2 速率、载波的相关概念

1.3.3 控制的相关概念

第2章 典型宽带MF-TDMA系统能力水平

2.1 基于透明转发器的典型网状 MF-TDMA系统及能力水平

2.1.1 典型系统能力水平简介

2.1.2 典型系统能力水平对比

2.2 基于透明转发器的典型星状MF-TDMA系统及能力水平

2.2.1 典型系统能力水平简介

2.2.2 典型系统能力水平对比

2.3 基于星上处理转发器的典型MF-TDMA系统及能力水平

2.3.1 典型MF-TDMA系统体制比较

2.3.2 典型系统能力水平简介

2.4 未来发展趋势

第3章 MF-TDMA系统相关传输技术

3.1 MF-TDMA涉及的主要传输技术

3.2 突发调制

3.2.1 MF-TDMA系统常用调制方式

3.2.2 提高频谱利用率的低滚降设计

3.3 突发解调

3.3.1 突发捕获

3.3.2 定时恢复

3.3.3 载波恢复

3.3.4 信噪比估计

3.4 多载波整体解调

3.4.1 多载波整体解调的应用场景及优势

3.4.2 多载波整体解调原理

3.4.3 均匀多载波整体解调

3.4.4 非均匀多载波整体解调

3.5 高效编译码

3.5.1 MF-TDMA系统常用高效编译码

3.5.2 编译码码长和码率的选取

3.5.3 在突发传输中的译码定位

3.5.4 不同组网拓扑结构下的编译码

3.5.5 星上处理MF-TDMA系统编译码

3.6 自适应传输

3.6.1 MODCODE设计

3.6.2 逐突发可变调制解调

3.6.3 自适应传输控制策略

第4章 MF-TDMA组网控制技术

4.1 MF-TDMA组网控制主要技术

4.2 MF-TDMA系统载波跳变技术

4.2.1 发跳收不跳MF-TDMA系统

4.2.2 收跳发不跳MF-TDMA系统

4.2.3 收发都跳MF-TDMA系统

4.2.4 不同MF-TDMA系统载波跳变方式的比较

4.3 MF-TDMA系统交换技术

4.3.1 透明转发网状交换技术

4.3.2 透明转发星状交换技术

4.3.3 星上处理交换技术

4.4 MF-TDMA系统虚拟组网技术

4.4.1 面向业务的虚拟组网

4.4.2 面向用户的虚拟组网

4.4.3 透明网状MF-TDMA系统虚拟组网

4.4.4 高通量MF-TDMA系统虚拟组网

4.4.5 星上处理MF-TDMA虚拟组网

4.5 MF-TDMA系统定时技术

4.5.1 MF-TDMA系统定时的基本原理

4.5.2 透明转发网状网初始捕获方式

4.5.3 透明转发星状网初始捕获方式

4.5.4 星上处理初始捕获方式

4.5.5 不同初始捕获方式适应性分析

4.5.6 MF-TDMA网络同步保持技术

4.6 MF-TDMA系统功率控制技术

4.6.1 基本原理

4.6.2 网状网功率控制

4.6.3 星状网功率控制

4.6.4 星上处理功率控制

4.7 MF-TDMA系统频率控制技术

4.7.1 基本原理

4.7.2 网状网频率控制

4.7.3 星状网频率控制

4.7.4 星上处理频率控制

4.7.5 异构站型的频率控制

4.8 MF-TDMA系统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

4.8.1 ACM控制技术原理

4.8.2 透明星状网ACM实现方式

4.8.3 星上处理ACM实现方式

4.8.4 透明网状网ACM实现方式

第5章 MF-TDMA系统综合业务接入及传输

5.1 MF-TDMA系统综合业务接入及传输涉及的主要技术

5.2 综合业务接入技术

5.2.1 同步数据业务接入

5.2.2 电话/传真业务接入

5.2.3 IP业务接入

5.3 综合业务传输技术

5.3.1 点对点业务传输

5.3.2 广播/组播业务传输

5.3.3 星上处理组网下的业务传输

5.4 服务质量保障技术

5.4.1 MF-TDMA系统业务QoS保障机制

5.4.2 MF-TDMA系统用户QoS保障机制

5.4.3 星上处理MF-TDMA系统QoS保障机制

第6章 MF-TDMA系统的网络管控

6.1 不同MF-TDMA系统的网络管控拓扑

6.1.1 网状MF-TDMA系统的网络管控拓扑

6.1.2 星状MF-TDMA系统的网络管控拓扑

6.1.3 星上处理MF-TDMA系统的网络管控拓扑

6.2 不同MF-TDMA系统的管控信道

6.2.1 网状MF-TDMA系统管控信道

6.2.2 星状MF-TDMA系统管控信道

6.2.3 星上处理MF-TDMA系统的管控信道

6.3 MF-TDMA系统管控要素特点分析

6.3.1 管控对象

6.3.2 网状、星状MF-TDMA系统地球站和站监控的配置

6.3.3 网状、星状MF-TDMA系统网络管控中心功能部署

6.3.4 星上处理模式MF-TDMA系统的管控特点

6.4 MF-TDMA系统的网络管理控制功能

6.4.1 功能体系

6.4.2 网络管理功能

6.4.3 设备管理功能

6.4.4 网络控制功能

6.5 MF-TDMA系统网络管控协议

6.5.1 星上透明转发MF-TDMA系统网络管控协议

6.5.2 星上处理MF-TDMA系统管控协议

6.6 网络管控典型流程

6.6.1 透明转发模式下的MF-TDMA系统典型管控流程

6.6.2 星上处理MF-TDMA系统典型管控流程

6.7 时隙分配方式及性能分析

6.7.1 控制时隙分配

6.7.2 数据时隙分配

第7章 业务支持及互联互通融合应用

7.1 业务支持

7.2 互联互通及融合应用场景

7.3 互联互通应用

7.3.1 传统电话业务互联互通及MF-TDMA网E1分裂

7.3.2 传统模拟话音业务与IP话音业务互通

7.3.3 IP数据互通及短信消息互通

7.3.4 基于标准IP路由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7.3.5 借鉴地面5G核心网用户与控制分离的互联互通

7.3.6 传统话音和IP话音互通的相关协议

7.4 MF-TDMA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融合应用

7.4.1 融合应用场景

7.4.2 与气象等信息采集与发布信息系统融合

7.4.3 与广播数据中心的融合应用

7.4.4 与IP网融合应用技术特征

7.4.5 与ATM网融合特征

7.5 典型业务及互联互通流程

7.5.1 卫星网传统电话和地面网互通流程

7.5.2 卫星IP电话与地面网非IP电话呼叫流程

7.5.3 与地面移动通信网语音互通

第8章 MF-TDMA网络应用和典型地球站设计

8.1 网络设计要点

8.2 链路预算方法

8.2.1 基于透明和铰链转发器的网络链路预算方法

8.2.2 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链路预算方法

8.2.3 基于星上处理转发器的网络链路预算方法

8.2.4 邻星干扰计算

8.3 基于透明转发器的MF-TDMA典型网络设计

8.3.1 2.4m天线机动卫星通信地球站网状组网设计

8.3.2 以动中通站为主的网状网络设计

8.3.3 面向信息采集/分发的星状网设计

8.3.4 典型固定站专业网状网设计

8.3.5 机动、固定大差异化口径地球站混合组网

8.4 MF-TDMA高通量卫星典型应用网络设计

8.5 星上处理MF-TDMA典型网络设计

8.6 典型地球站设计

8.6.1 典型地球站型型谱设计

8.6.2 典型透明大波束下MF-TDMA固定主站设计

8.6.3 高通量透明波束下MF-TDMA信关站设计

8.6.4 典型MF-TDMA固定用户站设计

8.6.5 典型MF-TDMA静中通车载用户站设计

8.6.6 典型MF-TDMA动中通用户站(车载/船载/机载)设计

8.6.7 典型MF-TDMA箱式/便携用户站设计

第9章 典型应用

9.1 MF-TDMA网状组网应用

9.1.1 应用特点

9.1.2 综合业务

9.1.3 信息共享

9.1.4 网络备份

9.1.5 远程医疗

9.1.6 应急通信

9.2 MF-TDMA星状组网应用

9.2.1 应用特点

9.2.2 数据采集

9.2.3 专网扩展

9.2.4 视频会商

9.2.5 远程教育

9.2.6 村村通

9.2.7 移动补充应用

9.3 星上处理转发器组网应用

9.3.1 应用特点

9.3.2 多用户网络并存并发

9.3.3 全球组网互联

缩略语

MF-TDMA宽带卫星通信网络是2021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孙晨华。

得书感谢您对《MF-TDMA宽带卫星通信网络》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航天测量船卫星通信地球站技术 电子书
本书根据新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船载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建设与实际应用,结合近几年有关船载卫星通信地球站课题开展的成果和一线岗位实际的工作经验,全面地对船载卫星通信地球站相关知识、通信信道终端、天线伺服控制以及设备系统管理等技术进行了介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卫星通信基础知识、信道传输技术及设备、站监控、通信链路计算、天线伺服、位置检测、驱动与传动、天线稳定及跟踪、船载天线故障
卫星通信干扰感知及智能抗干扰技术 电子书
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容量大、传输速率高等优点,不仅在海事、航空、高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而且是发展卫星互联网的核心要素,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技术领域之一。但受限于卫星自身特点及所处环境的影响,卫星通信容易被地面各种各样、无意或有意的射频信号所干扰。本书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星地融合网络特点介绍卫星通信干扰感知和抗干扰技术。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概述、卫星通信干扰分析与仿真、卫星通信系统自适应
多频带脉冲超宽带系统关键技术及优化方法 电子书
认知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智能通信系统,它既具有超宽带技术的高保密性、高速率、低功耗等优势,又具有认知无线电技术频谱接入的灵活性,可有效地提高无线频谱的利用率,缓解无线电资源日益匮乏的压力。鉴于认知超宽带技术在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书集合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侧重于提高系统有效性的设计方法研究,并给出了多路多带并行传输系统的系统构架及性能分析,可供该领域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网络基础 电子书
本书是华为ICT学院路由与交换技术官方教材,旨在帮助零基础和初级阶段的学生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本书由浅入深地讲解网络技术,首先把网络的历史发展和网络给大众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切入点;进而在后文中介绍了华为网络设备操作系统的一些简单使用方法,其中包括VRP系统的本地管理方法、VRP系统的基本命令和VRP系统的组合键与帮助功能;此后,本书按照OSI模型和TCP/IP模型自底向上的顺序,逐层
网络基础 电子书
本书由浅入深,首先从网络的历史发展和网络给大众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切入点,进而在后文中介绍了华为网络设备操作系统的一些简单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VRP系统的本地管理方法、VRP系统的基本命令和VRP系统的组合键与帮助功能。最后,本书按照OSI模型和TCP/IP模型自底向上的顺序,逐层对网络通信中所涉及的重要标准、理论、协议等技术一一进行解读。本书适用于网络技术初学者,适合正在学习华为ICT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