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反映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进展的专著。

内容简介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在我国广为流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是危重症医学重要临床领域命题。

虽然近10余年该病的临床诊治模式没有明显变化,但是随着危重症医学和救治设备的迅猛发展,国内HFRS防治新指南的制定,出血热特别是危重型出血热的救治获得重要进展,至今已成为临床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经过10年的理论与实践,并在不同的临床和学术活动中加以推广。

为了让更多的医师和相关人员了解该领域,我们将其写成专著。此外,国内近10年未再出版权威的HFRS专著,因此有必要编撰出版一部反映HFRS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最新进展的专著。

作者简介

编者白雪帆,男,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感染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教授,曾任中心主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者(按姓氏笔画排序)

内容提要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概 述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病原学

第一节 汉坦病毒的命名和分类

第二节 汉坦病毒的一般生物学和理化特性

第三节 汉坦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特性

第四节 汉坦病毒的蛋白及其特性

第五节 汉坦病毒的形态及形态发生学

第六节 汉坦病毒的复制

第七节 病毒的进化与变异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流行病学

第一节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第二节 传播途径

第三节 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

第四节 地理分布

第五节 疫源地和疫区类型

第六节 流行特征

第七节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发病机制和病理

第一节 发病机制

第二节 病理变化

第三节 病理生理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临床表现

第一节 潜伏期和前驱症状

第二节 主要临床表现与病程经过

第三节 病程各期的临床表现

第四节 临床定度和分型

第五节 多系统受累和病后残余损害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第二节 尿常规检查

第三节 骨髓象检查

第四节 血液生物化学检查

第五节 出、凝血机制检查

第六节 免疫功能检查

第七节 肝功能检查

第八节 心电图检查

第九节 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血浆渗透压的改变

第十节 内分泌功能检查

第十一节 血气和酸碱分析

第十二节 其他检查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实验诊断和实验研究相关技术

第一节 常用实验器材的准备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第三节 血清学检测技术

第四节 汉坦病毒基因检测

第五节 抗体的基因工程及其研究技术

第六节 细胞免疫及其测定

第七节 常用动物实验

第八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第九节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一节 早期特征性临床表现

第二节 早期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第三节 特殊临床表现

第四节 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治疗与监护

第一节 发热期的治疗

第二节 低血压休克期的治疗

第三节 少尿期的治疗

第四节 多尿期的治疗

第五节 恢复期的治疗

第六节 血液净化治疗

第七节 重症监测

第八节 护 理

第十章 并发症的诊治

第一节 出 血

第二节 继发感染

第三节 肺部并发症

第四节 心脏并发症

第五节 神经系统并发症

第六节 自发性肾破裂

第七节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高血糖)昏迷

第八节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第九节 垂体性尿崩症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中医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 病名及病属

第二节 病因病机

第三节 辨证诊断

第四节 中医治法

第五节 中药针剂的应用经验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预 防

第一节 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第二节 宿主动物及其防制

第三节 螨类媒介及其防制

第四节 一般性防护

第五节 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世界汉坦病毒自然感染脊椎动物种类及其分布

附录二 汉坦病毒及其相关疾病的网站

附录三 全国流行性出血防治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7年2月4日)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附录五 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试行)

附录六 中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

附录七 英汉词汇和缩略语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2013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白雪帆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