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论中国:中国的知识重建

郑永年论中国:中国的知识重建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郑永年关于中国知识重建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收录了作者在专栏已发布的文章以及访谈录。

内容简介

现实地看,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国门大开,中外之间有越来越多的交往,但是中国和世界之间对很多问题的看法的分歧则越来越大。

很多人在谴责西方世界的偏见。但向世界说明中国当是中国人自己的任务。中国缺少一个能够向外在世界解释自己的知识体系。长期以来,中国知识界的各个阶层和群体,一直在借用他人的概念和理论来解释自己,结果不仅不能解释自己,反而曲解了自己。

这需要知识分子也即知识的生产者思考西方的知识体系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自己如何能够生产自己的知识体系。从更高层次来说,任何一个文明的核心就是知识体系,也就是说,中国文明复兴的关键就是中国知识体系的创造。

作者简介

作者郑永年,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

《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主编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共同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

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近年来,先后出版专著20多部。其中,英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22部,包括《中国模式(修订版)》《未来三十年》《不确定的未来》《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保卫社会》《通往大国之路》《改革及其敌人》等。先后在《比较政治研究》《政治科学季刊》《第三世界季刊》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知识的悲歌时代

一、 中国向世界解释自己,为什么往往都是错的

中国还不能回答“中国是谁”

西方“看着苹果(西方)来论述橘子(中国)”

中国“依葫芦画瓢”与中西方的相互“误解”

二、 中国国际知识链上的低附加值问题

研究体制和政策上的阻碍因素

学术组织的泛行政化

院士制度与“寻租”

三、 思想贫困及其方法论根源

道德拜物教

画地为牢自我禁锢

事物的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

知识的娱乐化和虚假化

第二章 知识就是权力

一、 知识分子与权力

知识就是权力:知识分子可通过创造知识获得权力

西方知识分子的权力来自解释现实的能力

中国传统知识体系,知识分子与权力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与权力

简单的结论

二、 知识体系是最强软实力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还没有话语权

没有知识体系,就没有国际话语权

思想和思维被殖民:中国为何还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三章 专业主义与知识体系建设

一、 知识体系与教育哲学

为什么要谈教育哲学

中国教育界和知识界缺什么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及其弊端

中国近现代教育哲学

二、 知识创新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问题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问题

高等教育知识创新(官僚化教育评审制度)

中国高教改革与“文凭病”

第四章 中国知识体系的未来:解释比改造更重要

一、 建立中国自己的知识体系

首要任务是中国人要了解自己

如何建立中国自己的知识体系

中国“走出去”的现实路径

中国的话语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教育哲学的未来——专业主义

二、 知识、力量与责任:中国知识群体向何处去

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与危机四伏的“百花齐放”时代

中国社会阶层及其思想状况

知识、权力和责任:经验和教训

如何建立一个负责任的知识体系

三、 在“知”和“行”之间:智库的角色

政策研究者的“知”与“行”

政策研究者的职责

郑永年论中国:中国的知识重建是2018年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作者郑永年。

得书感谢您对《郑永年论中国:中国的知识重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性别视角:挑战与重建 电子书

一部有关台湾妇女/性别研究的论文选集。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前瞻 电子书

本书反映了张琢先生对国家、社会的关切和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理性思考。
我的中国故事:海外学者的中国缘 电子书

跟着外国学者,感受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凸显的巨大魅力。
精英俘获:扶贫资源分配的乡村叙事(田野中国) 电子书

扶贫并非纯粹的政策执行,更应是一场全面系统的社会改造运动。
中国和俄罗斯的中等收入群体:影响和趋势 电子书

本书分析了中俄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身份认同、代际流动和社会政治参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