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君宜文集(全五册)

韦君宜文集(全五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人文社前社长、新中国出版事业元老之一韦君宜先生著作。

内容简介

韦君宜是中国文坛上有特色、有成就的作家,在小说、散文、回忆录等不同体裁的创作均有可以传世的名篇佳作,如《洗礼》《露沙的路》《思痛录》等。

同时,她又是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元老之一,是成绩卓著的出版家,她的出版工作从延安开始(编辑《中国青年》),在建国初期有声有色、生气勃勃(主编《中国青年》《文艺学习》,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并在新时期蔚为大观(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社长),为繁荣新中国文学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本书收录作者的长篇小说、回忆录、中短篇小说、散文、杂著、日记、诗歌以及集外文。全面展现了作者的革命经历、她的创作成就、她对出版事业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简介

作者韦君宜,1917年生于北京。女。作家。清华哲学系高材生,热血青年。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延安。后任新华社《中国青年》杂志编辑,晋绥《中国青年》分版主编。建国后,历任《中国青年》总编辑,《文艺学习》主编,作家出版社总编辑,《文艺学习》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社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文学期刊工作委员会主任。

著有散文集《似水流年》、短篇小说集《女人集》、中篇小说集《老干部别传》、长篇小说《母与子》、晚年所写的回忆录《思痛录》和自传体小说《露莎的路》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彩插

第1册

本卷说明

一 过年

二 她也有少年时代

三 儿子走了

四 在家馆里

五 小姑娘自杀

六 打官司去

七 卖书的杂货店

八 他们在打牌

九 演戏风波

十 中国会亡吗

十一 到哪里去

十二 出走

十三 武汉的春天

十四 黄鹤楼头

十五 新创业

十六 在快乐的日月里发生的

十七 已退婚的女婿

十八 第一次任务

十九 她的家训

二十 “我是兵”

二十一 退伍者

二十二 书店砸了

二十三 旧垒来人

二十四 白昼杀人

二十五 乡镇隐士

二十六 孝子离娘

二十七 在敌人追踪下

二十八 虎口寻儿

二十九 苦守

三十 被隐瞒的真相

三十一 荒村的夜

三十二 远望云山

三十三 该解冻了

三十四 回家问题

三十五 起飞

第2册

本卷说明

露沙的路

一 到了延安

二 浪漫的婚姻

三 在晋西北的日子

四 第二次结婚

五 “抢救”运动

六 “坦白”

七 在中央党校里

八 生活在圣地

九 奔赴晋察冀

十 斗争“四阎王”

十一 路在哪里

后记

思痛录

缘起

第3册

本卷说明

女人集

清醒

参考资料

月夜清歌

访旧

奖品

家训

十五年后

离离草

还乡

老华工

同伴

女人

畸人

阿姨的心事

三个朋友

群众

后记

老干部别传

告状

母女

平常疑案

洗礼

夕阳赋

教授夫人

后记

旧梦难温

弱者

妯娌

愤世者

检查组的记录

业余侦察记

伏枥

功罪之间

我们的习惯

试红妆

招魂

旧梦难温

飞灰

八岁半的小朋

后记

第4册

本卷说明

似水流年

寄不出的信

告诉

牺牲者的自白

一段补白

读《可爱的中国》后

答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女孩子

乘公路汽车旅行记

一个炼铁厂的历史

对梦呓的注解

我们的老高

忆西榆林

忆郭小川写诗

心中的楷模

纪念冯雪峰同志

两村行

天安门情思

花明楼之行

忆孙兰

后记

故国情

金陵怀古

三返延安

故国情

路遇

柳暗花明又一村

新人啊,你在哪里?

寻找青春的聚会

天津杂记

忆南开

阳朔秋游

西德之旅

陌生人

蜡炬成灰

纸墨长留负疚心

她这一辈子

悼萧殷

忆魏东明

王翰传

盲聋人写光明的书

读《夜谭十记》随笔

婚礼谈往

八年行脚录

后记

海上繁华梦

海上繁华梦

病室众生相

饥饿之忆

惨淡的北平

“二二九”那一天

纪念“一二·九”的几天

五十年后访老师

忆《文艺学习》

女孩们的晚会

一个革命人道主义的事业

并非发生在“走资派”身上的事

房门口的绿

病榻上的困惑

我的心得

我所认识的中国女作家

我也说说大众小说

我没有门道

谈《金瓶梅》的文学性

读《跋涉者》

女人的文学

《南渡记》漫谈

给孙恂的一封信

悼余修同志

追念雪峰同志

他走给我看了做人的路

我所认识的胡耀邦同志

令亦可行,禁亦可止

谨陈三愿

我想当个个体户

儿子的“冤案”

延缓衰老随想

小学“助教”的呼声

我们都发横财了吗?

应该敢提“俭”字

天然相声

访衣记

再来宜昌

京沪生活优劣论

川行寄语老北京

自己的“马大哈”故事

祭郭清

八年行脚录

还乡记

后记

我对年轻人说

同时代人

名人和普通人

病中杂记

第5册

本卷说明

前进的脚迹

妹妹的故事

为什么和工农出身的老同志处不好?

我更感到祖国的可爱

我听到苏联同志讲思想性

和学生们谈爱国主义的实践

养孩子和进步

党所照亮的路

英雄的剖白

稳步前进!

长知识

从花衣服的问题谈起

后记

老编辑手记

为人民当一名德才兼备的好编辑

有感于编辑从事写作问题

我们的选稿标准

写给投稿文学青年的信

好作品从深厚的生活中来

从出版《生活的路》所想到的

“高晓声双包案”

写给一位作家的信

老一代有什么难懂的呢?

读一本评论集的心得

活生生的英雄形象

《将军吟》的出世

《未完成的画》读后

祝红灯

《爱与仇》及其作者印象记

《不尽长江滚滚来》编后记事

《苗儿青青》读稿札记

《银海红浪》读稿札记

我的文学道路

附录:编辑的素质、修养、职责和作风

后记

鸿泥集

自序

少年书愤

少年习作

清华园

别天津登舟

怀乡(二首)

清华杂忆(十首)

流亡宜昌忆清华

悼孙世实(二首)

闻岚县捷

空室清野

战地书怀以代家书

夫子庙拾炭诗

米脂之春

在绥德

延安春早

又作

“八一五”日本投降

除夕

晋察冀行军过云中山

离延安

别延安

兴县塞上

怀延安

宁武怀道林

管涔山

初入河北境

潜入北京

潜还津

偷渡界河

还乡吟

悼念刘光

一九四九年开国大典作于天安门下

参观巴库油田

悼陈波儿

一九五七年有感

蝶恋花 无题

下放怀来

告别怀来

官厅谣

重访怀来

南行四首

嘉鱼燕子窝悼世实

旅居沙面夜观珠江有感

安阳四清重见纺车作

向阳湖即事

敬悼周总理

敬悼毛主席

邓公登台

游七星岩

敬悼荃麟

访天津农场葡萄园及酒厂

访天津农场牛棚

玉楼春

静眺

倚窗

忆“一二·九”

痛悼蒋南翔

集外文存

理论能拉住事实吗

《中国大学生日记》

由一本书看到

小坑

哀鲁迅

第一道光

我们能恋爱吗

谈清华的静斋

他第一次照像

毕业以后将如何?

中古风味的襄阳城

陕北农村一勺

那个村子工作好?

“手工业”和“机械工业”

悼纪毓秀

壮丁队化到童子军化

新娜拉们走后怎样

和晋西青年朋友见面

记一个前线刊物的诞生

延安陷落忆延安

从一个测验看区干部的理论与文化学习

读《夏红秋》

我怎样从看小说到学习社会科学

“一二·九”回忆

读《牛虻》

为什么要大胆地放?

编辑人员也有苦恼

从《马路天使》引起的问题

最后的访问

《当代》发刊的几句话

新形势下的文学出版工作

美国的中国书热

敬悼茅盾先生

和美国同行们相处的日子

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出版社回顾与展望

关于文学与文化的经济体制

关于出版物的经济效益问题

忆延安的《中国青年》

短篇创作气象新

出版家的社会责任

书市站柜台售书有感

文学书刊当前遇到的难题

读者想买的书买不到 书店想卖的书卖不掉

关于发行工作未说完的话

假如改革失败了……

日记

日记

附录:韦君宜著作年表

后记

韦君宜文集(全五册)是201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韦君宜。

得书感谢您对《韦君宜文集(全五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赵树理文集:红绸裤 电子书
本书是赵树理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悔》《白马的故事》《毛驴和鞋子》《福贵》等四十余篇赵树理的短篇小说。
赵树理文集:三里湾 电子书
立志做“文摊匠”的赵树理,用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
赵树理文集:布谷鸟 电子书
赵树理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戏曲、诗歌、杂论等200余万字。他的小说,大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代表作有《三里湾》《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2019年9月23日,赵树理长篇小说《三里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为了全面反映赵树理的文学成
赵树理文集:文艺与生活 电子书
用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
赵树理文集:书信·自传·讲话 电子书
用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