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论:若干历史和文物之谜考论和破解

珍宝论:若干历史和文物之谜考论和破解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解析历史悬案、探讨鉴赏鉴定方法,引经据典,涉及历史、宗教、文字、文物等多领域。

内容简介

本书考论和破解了:“古月轩”之谜、曹雪芹父祖经辨宫廷瓷器之谜、崇祯15年掘河灌城淹死开封30万生灵之谜、郎世宁和珐琅彩关系之谜、中国18世纪宫苑珐琅彩瓷的历史问题、“辽”在通史中的排序之误和关于辽像风格之迷思等等;同时论述对文物古董的鉴赏鉴定、美学艺术问题以及各种鉴定方法的意义和局限,并介绍四种鉴定秘技;在论著中既征引了百家之言亦评论了百家:这些书稿绝大多数是关于历史、宗教、文字的,也有关于文物的。但大都是考证、论述和破解重要的悬案的,也有关于鉴赏、鉴定、美学和艺术的。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导言

第一编 郎世宁生平和珐琅彩的历史问题

第一篇 郎世宁和宫苑珐琅彩关系之真相考论 ——郎世宁未经考论过的一项艺术贡献

一 郎世宁在世界艺术史上的成就辉煌

二 郎世宁身后持续发生的历史悲剧

三 郎世宁同画珐琅的关系:彩绘、培训、炼料和设计

四 郎世宁一直没有摆脱画珐琅的亲手彩绘工作

(一)朱家溍生前研究过郎世宁从事画珐琅的问题

(二)入宫伊始,郎世宁即不得不从事画珐琅的彩绘

(三)受雍正皇帝重用以后,郎世宁继续奉命画珐琅

五 郎世宁像培训宫廷画家一样地培训了一批画珐琅徒弟

(一)关于郎世宁培训画珐琅人才的史料记载

(二)关于林朝楷的记载揭示和涉及的一般历史

(三)关于林朝楷的记载揭示和涉及的特殊历史

六 郎世宁还奉皇帝旨令教授炼制颜料

(一)画家郎世宁也教授徒弟制造颜料

(二)宫廷试炼珐琅料和郎世宁的关系

(三)画珐琅既是特种工艺,更是特种材料

七 郎世宁还设计珐琅器物的图样

八 本文的结论和新编郎世宁小传

(一)本文的结论

(二)新编“郎世宁小传”

(三)郎世宁有画像传世么?

第二篇 关于珐琅彩瓷十二个历史问题的考论

一 代序:清朝宫苑珐琅彩烧造场所诸说之评述

二 雍正前期是不是珐琅彩瓷制作的低潮期?为什么?

(一)珐琅彩瓷的品种少/规格小/进度慢/质量差

(二)珐琅彩瓷几乎全为涩胎和色地

(三)宫廷瓷器匠人曾经全部被遣返

(四)不知道制作珐琅彩要使用油料调色

三 雍正珐琅彩的制作何时进入高峰期?

四 所谓怡亲王府的珐琅窑场是否真的存在过?

五 把珐琅彩高度神秘化是否符合历史真实?

(一)早期研究者的神秘化已经背离史实

(二)随后的七十年间仍然继续被神秘化

(三)景德镇也制作珐琅彩何以常被忽略

六 宫廷自制珐琅彩料是怎样烧炼成功的?

七 景德镇何时具备条件并开始烧造珐琅彩?

(一)最迟雍正六年已有珐琅料和珐琅内行领导人

(二)雍正七年输送宫廷画/炼珐琅人才和珐琅料

(三)乾隆二至三年皇帝令景德镇制作珐琅彩见于记载

八 有无景德镇制作的珐琅瓷存世?能否识别出来?

九 圆明园造办处何时开始烧造珐琅彩瓷器?

十 宫苑珐琅彩瓷器究竟在何时停止烧造?

(一)清宫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何时停止制作珐琅彩

(二)圆明园造办处制作珐琅彩的历史有多久

(三)怡亲王府的珐琅彩制作情形怎样

十一 粤海关奉命为宫廷制作的珐琅究竟是哪些品种?

(一)勇于追求真理和随时修正谬误为真学者

(二)乾隆皇帝令粤海关烧造的珐琅是“广珐琅”

(三)广珐琅和景德镇仿造广珐琅制作的瓷器

十二 广州能不能和有没有制作过瓷胎画珐琅?

十三 中国18世纪烧造珐琅彩的地方究竟有几处?

十四 本文的结论和能否给珐琅彩下一个定义?

第二编 关于“古月轩之谜”

第三篇 “古月轩之谜”考论和破解(上篇)

一 所谓“古月轩之谜”的具体内涵:五个次级悬案

(一)关于“古月轩”自身的真相和历史问题

(二)关于“古月轩”同宫苑珐琅彩的关系问题

(三)关于“古月轩瓷器”的意指和范围问题

(四)关于“古月轩款识”的诡异和背反问题

(五)关于“古月轩之谜”究竟何时形成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二 似乎杂乱无章的一堆术语概念和前置的本文结论

三 结论居然能回答“古月轩之谜”的核心问题和系列性实质问题!

(一)为什么“古月轩之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都无法揭开谜底?甚至连研究都感到无从着手?

(二)“古月轩”为什么会同中国18世纪的宫苑珐琅彩瓷器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乾隆珐琅彩的代称

(三)“古月轩”的传统含义(其外延、范围)为什么仅指乾隆珐琅彩而不包括雍正朝和康熙朝的珐琅彩

(四)为什么迄今为止都没有发现乾隆时期制作的、带“古月轩”款识的、官窑产品传世

四 各术语之概念的确切意义及其相互关系之新考、新解和新论

(一)胡、古月、胡僧、天之骄子——汉、胡各族常讳用“古月”

(二)郎世宁、西洋楼——诞生“古月轩”的大背景

(三)清宫造办处、圆明园造办处、珐琅作——对圆明园造办处需进一步考论

(四)长春园、鉴园、古月轩——重点和难点只在“古月轩”

(五)珐琅彩、瓷胎画珐琅、五彩珐琅、磁器法朖——概念和信息

五 为什么说“古月轩”必定源于郎世宁的办公处所或兼居所?

(一)皇宫和皇家园林中非有极为特殊的情况不会出现“古月轩”

(二)其他满大人也不会命名自己的官邸别墅和厅堂建筑为“古月轩”

(三)“汉大人”也不会将自己的宅第堂所和建筑物命名为“古月轩”

(四)胡姓人士或工匠同“古月轩”珐琅彩相关的诸说均属无稽

(五)同“古月轩”和珐琅彩可能有关联的另几位洋人也可以排除

(六)惟有贡献卓著的郎世宁才会同“古月轩”建筑和名号相关联

第四篇 “古月轩之谜”考论和破解(下篇)

六 郎世宁办公处和住处之考论关系着“古月轩之谜”能否破解

(一)关于郎世宁办公处所和居所的现有成说需要再研究

(二)造办处各作迁往圆明园,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历史事件

(三)郎世宁何时迁往圆明园办公或兼居住在圆明园中

七 为什么说郎世宁在圆明园的办公处所或兼居所是非正式建筑?

(一)“鉴园”和“古月轩”正式建成于郎世宁死后

(二)郎世宁办公的“非正式建筑‘古月轩’”是破解谜底的关键之一

八 如何确认“非正式建筑‘古月轩’”是历史的真实存在?

(一)从“谐奇趣”的建造判断郎世宁搬进圆明园办公和居住

(二)史料记载了郎世宁交接原在宫廷的事务于他人的日期

(三)郎世宁搬进圆明园以后也不可能一直住在如意馆

(四)宫苑中一座新建筑被皇帝定名为“古月轩”决非小事

(五)作为正式建筑的“古月轩”不可能同珐琅彩瓷有关联

(六)只有“非正式建筑古月轩”才会同乾隆珐琅彩相关联

九 为什么设想定名“古月轩”的所有可能性中只有一种可信?

(一)命名皇家园林新建筑为“古月轩”而同郎世宁无关?

(二)皇帝为纪念郎世宁而命名新建筑为“古月轩”?

(三)因郎世宁曾长期工作和居住该处而命名“古月轩”?

(四)“古月轩”是皇帝怀念郎世宁并沿袭长期的旧称而定名!

十 洋教士不是住在如意馆而是住在非正式建筑的“古月轩”?

(一)郎世宁必在其中的长春园工程指挥部不可能设在如意馆

(二)雍正早已定名的如意馆中不可能再出现谐谑的“古月轩”

(三)如意馆这种小规模传统式建筑物难以承受“轩”的称号

(四)清宫苑建筑中被钦定为“古月轩”的历史史实无法解释

十一 关于本文结论及其相关的问题

(一)本文的结论

(二)历来关于“古月轩”的所有说法均属臆测

第三编 “余园珍藏”款、曹雪芹父祖操办宫廷瓷器和珐琅彩的产生

第五篇 康熙五彩花卉图对盆鉴定手段和鉴赏美学

一 对“余园珍藏”款巨型成对花盆初见惊奇

二 鉴定学中究竟有没有“一招致胜”的绝技?

三 造型、规格和胎体所表现的盛世雄浑之美

四 图案纹饰显示特定时代之特定的艺术特征

五 四季花卉图绘画的工笔风格和壮观画面

六 清初被宗法数代的恽南田画风和没骨花卉

七 绿釉色阶/“土咬”痕迹/细微开片和一招致胜

八 高温白釉上的黑疵/鬃眼/彩光同判定依据

九 “蛤蜊光”的分类及其在鉴定学和美学上的意义

十 关于所谓康熙五彩瓷器之代表者的再认识

十一 何处追寻未见于任何记载的“余园珍藏”款

十二 结论:为一般收藏者堵塞金钱的无底黑洞

第六篇 “余园珍藏”款和曹雪芹父祖操办宫廷瓷器考论

一 “余园珍藏”和“余园余熙”

(一)“余园珍藏”款瓷器和“仪征余园”

(二)关于“余园余熙”的几条历史资料

(三)仪征余园余熙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

二 曹雪芹父祖操办宫廷用瓷

(一)曹雪芹之父、祖均奉旨为宫中经办瓷器

(二)织造局为宫廷操办瓷器的其他一些佐证

三 瓷器“珍藏”款中包藏着某种诡秘

(一)瓷器“珍藏”款中存在着的诡秘和玄奥

(二)郎廷极“御赐纯一堂珍藏”款的一些问题

(三)了解“珍藏”款的授受关系是一个关键

四 康熙时两“珍藏”款的奥秘

(一)瓷器款识尤其是“珍藏”款的特殊性

(二)唐英款之官窑瓷器馈赠和收藏情形剖析

(三)“御赐纯一堂珍藏”和“余园珍藏”的奥秘

五 结论:几个为什么的问题及其答案归纳

六 附录:一个玩笑的所谓“愚蠢”问题

第四编 一件明代牙雕佛像和开封浩劫的肇祸者

第七篇 刘一燝款牙雕金佛和明末那段暗无天日的历史

一 考证一尊牙雕鎏金佛像和解决一个历史悬案

二 一尊有款的明代牙雕金佛出现于美国拍卖行

三 关于刘一燝款牙雕金佛的底款之鉴定要点

四 对中国历代牙雕制品所进行的现代讯息搜寻

五 一门四进士出身的刘一燝在明代历史上的地位

六 中国历史上一段政治最荒唐最暗无天日的时期

七 当国首辅刘一燝和捐助佛像的刘一燝是同一人

八 刘一燝何以会将牙雕鎏金佛像捐助河南相国寺

九 1642年开封惨绝人寰的灾难和佛像全身的奇迹

十 结论:牙雕金佛引起的历史情怀和无限遐思

十一 附录:关于北宋修内司少监萧服款牙雕金佛问题

第八篇 谁是崇祯十五年决河灌城造成开封大劫难的肇祸者

一 历史大劫难的肇祸者成了一个著名的历史悬案

二 关于那次决河毁城的肇祸者现在存在四种说法

三 文献记载的决口和洪水毁城的日期竟然不一致

四 《明史》中关于决河和毁城的最具体最权威的记载

五 次年堵塞两个决口的文献足以证实逻辑的结论

六 对所谓双方决河及其后果应作出怎样的评估

七 《明史·高名衡传》中存在着若干记载的模糊和错误

八 所谓农民军“反决马家口以灌城”的疑点和旁证

九 问题的要害已不在发现史料而在正确解析史料

十 本文结论及其同姚雪垠蔡美彪先生见解的异同

第五编 鉴赏、鉴定和考论编

第九篇 康熙墨地三彩 辉煌一个时代 ——兼论墨地墨彩之工艺美学等学术问题

一 中国文物市场史上最珍稀昂贵的瓷器品种是什么?

二 康熙墨地彩瓷——20世纪初期最辉煌名贵的瓷器

三 康熙墨地的工艺和材料至今存在着诸多未解之谜

四 陶瓷学界对康熙墨地的工艺和材料为何一直众说纷纭?

五 陶瓷界之混乱说法一:康熙墨地釉究竟是先施绿釉还是先施墨釉?

(一)孙瀛洲的钴涂地盖大绿最早尝试为康熙墨地解码

(二)冯先铭、耿宝昌认为先施绿釉后罩墨釉

(三)汪庆正、《古陶瓷图典》等说法则相反

(四)叶佩兰兼采两说而形成独特的第4说

六 混乱说法二:珠明料同“康熙墨地”究竟是什么关系?

七 混乱说法三——“透明玻璃白”“雪白熔剂”同“康熙墨地”

八 康熙墨地的新样本及其材料和工艺解码新说

(一)康熙墨地是墨釉覆盖绿釉

(二)康熙墨彩是绿彩覆盖墨彩

(三)康熙墨地的新样本及其材料和工艺解码新说

九 康熙墨地彩瓷究竟是历来认为的民窑器还是官窑器?

(一)康熙官窑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气度恢宏和技艺精湛

(二)康熙墨地彩瓷发现有具标准康熙官窑款识者说明其为官窑产品

(三)“故宫旧藏”中署明朝官窑款识的康熙瓷器显属康熙官窑器,墨地彩瓷中具类似款识者自然也是。

(四)故宫旧藏中没有康熙墨地三彩瓷器不能否定其官窑器性质。

十 东西方不同时期都珍赏这种瓷器的美学理论探秘

十一 结论:瓷器中国和人类共享,文物回归和弘扬文化

十二 附录:康熙墨地和墨彩样本、西方和东方的仿制

(一)关于一对康熙墨地素三彩花鸟图对瓶

(二)关于英国早期复活康熙墨地瓷器的产品

第十篇 广彩:学术探讨和实物新证

一 广彩的概念和关于广彩的几个学术问题

二 陶瓷界对广彩始烧年代的众多说法和趋势变化

三 广彩始烧年代可以追溯到康熙早期或顺治年间

(一)欧洲在长期追求青花瓷之后应开始转向彩瓷

(二)南方长期内战和海禁是创烧广彩的历史机缘

(三)西方统计若可靠便成为广彩创烧时间的铁证

四 一件广彩大盘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新的信息

(一)特殊的胎质和釉面特征说明它是清初的产品

(二)彩虹光的宽度说明其为康熙中早期的彩绘

五 广彩瓷器同其他几种彩瓷的关系需要再研究

六 本文结论

七 附录

附录1:对李广琪先生“说广彩”一文的简单评论

附录2:不是广州学北京,而是北京学广州

附录3:潘淳在康熙末年并不能制造桃红珐琅彩料

附录4:珐琅彩、粉彩、广彩、宜兴胎珐琅彩出现的顺序

第六编 驳论编

第十一篇 否定辽太平二年款观音造像的理由不能成立

一 一尊小型辽款金铜造像如何引起了学术争议

二 辽代造像风格是学术上一个远未解决的问题

三 以所谓风格为文物断代和鉴定真伪可能是危险的

四 “仏”字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标准字和常用字

五 辽太平二年款观音是不是辽圣宗的佛装造像?

六 佛像脊背刻铭不能成为判定佛像真伪的依据

七 本文结论

第十二篇 辽王朝的历史排序和辽代造像风格驳议

一 辽代佛教造像风格和学术探讨的困境

二 所谓“宋辽风格”的立论依据都不能成立

三 从几项史实看辽代佛教造像的应有风格

(一)辽王朝在中国通史序列中被长期误置

(二)辽、宋曾经长期对抗和战争

(三)辽王朝存在的时间很长

(四)辽王朝统治的疆域非常广阔

四 契丹民族对“八”字的崇尚源远流长

(一)契丹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八”字崇尚

(二)祖源传说、社会结构和“八”字崇尚

五 “八”字崇尚和辽塔、辽像的风格特征

(一)辽代遗存的佛塔建筑几乎全为八角形状

(二)辽代的造像常见八边形底座和八瓣莲花

六 观音信仰是契丹民族最普遍的信仰

七 结论:对辽代佛教造像风格的简略概括

(一)辽代的佛教艺术直接承袭隋唐风格

(二)契丹民族特有之面容/体型/装饰等民族特征

(三)佛教建筑和造像中体现“八”字崇尚

(四)辽代后期的佛教艺术才会融合北宋的风格

八 后记和附录:梁思成先生的真知灼见意味深长

(一)观音阁及山门建筑是唐式,但开始向宋式过渡

(二)观音大像及其伴随造像都体现着盛唐风格

(三)辽前期建筑和造像风格类唐不类宋是必然的

第七编 “捡漏”编

第十三篇 “仿碧玉雕”园林图景乾隆天球瓶 ——兼论“捡漏”及鉴赏、鉴别诸法之利弊

一 预展和拍卖现场,西方面孔和东方面孔

二 捡漏心态——初入收藏界者之无底的金钱黑洞

三 逻辑推断——瓶若赝品又如何:可能走向反面

(一)赝品大、厚、重的程度会导致反向思维的肯定

(二)赝品图景美轮美奂的程度也必然会导致反向思维的肯定

(三)赝品而无范本依据和模仿对象也会导致反向思维

(四)以逻辑判定真伪的可靠性和陷阱及正反例证

(五)逻辑上推断大瓶为赝品比推断其为真品更困难

四 美学:画面美轮美奂/皇家园林风光和联想比照

(一)瓶刻园林风光浑然一体、场面壮观、气势恢宏。

(二)瓶刻画面令人悠然想起另外几套(件)艺术名品

五 造型鉴定和时代背景:乾隆天球瓶造型特征问题

(一)老一代鉴定家的经验之谈及其时代背景

(二)乾隆天球瓶造型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甚至大不相同

(三)从成型工艺看乾隆天球瓶造型的同和异

六 瓶刻“大清乾隆年制”的款识之真伪

七 奇异变幻和普遍存在的釉面五彩蛤蜊光泽

八 包浆:绿釉色阶丰富,釉面“包浆”复杂

(一)对所谓“包浆”的定义、功能和一般认识

(二)瓶雕绿釉的釉面包浆和色阶分布

(三)绿釉釉面的老化状况和成化“姹紫”

九 工艺:胎体/损伤/质地/接痕/圈足和镟纹

(一)胎体、胎质和伤残显示特殊信息

(二)关于胎体衔接保留的内部痕迹

(三)胎体衔接工艺和今人对宋应星记载的补正

(四)假圈足、镟纹和点状/条状绿釉斑

十 结论

第十四篇 文物鉴赏和鉴定中的美学标准及其意义

一 “什么是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二 无底价拍卖的成交价可从1美元到十几万美元

三 大量破烂中有一对脏兮兮的瓷瓶改装的旧台灯

四 暗刻纹饰之美丽和魅力委实令人赞叹和着迷

五 拍卖前部分人士提出的几种断代意见

六 从20美元开始的拍卖叫价、反复竞争和落槌

七 卸掉底座后的意外发现和给人的几大惊诧

八 清前期孔雀绿釉器的造型/工艺/开片和审美问题

(一)孔雀绿釉和孔雀蓝釉究竟是两种釉还是一种釉?

(二)孔雀绿釉的烧成温度是低温/中低温/还是中温?

(三)孔雀绿釉究竟是直接挂在什么胎/釉上烧成?

(四)清初的孔雀绿釉器物为什么少见款识?

(五)所谓孔雀绿釉瓷器之美究竟美在何处?

九 结论:收藏美学的实质/效用/要害及其他

第八编 理论编

第十五篇 珍宝论

一 珍宝或宝贝——清晰而朦胧、历久而弥新的问题

二 究竟什么是珍宝?什么是文物古董的珍品?

三 文物价值——文物古董的历史和知识价值之含量

四 美学价值——文物古董的艺术、装饰和审美价值

五 珍奇价值——珍奇的程度直接关系着价值的含量

六 经济价值——市场价值,一般人最牵肠挂肚的价值

七 附加价值——供缅怀追思、信仰崇拜和医用的价值

八 质料价值——部分文物古董所具有的特殊价值

九 非文物的文物价值和非艺术品的美学价值

十 结论:综合价值指数和价值真实的追求

附录1: 注释中文字较长且属论述性的条目汇编

附录2: 征引书目和文目

名词和术词索引

珍宝论:若干历史和文物之谜考论和破解是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郑凯堂。

得书感谢您对《珍宝论:若干历史和文物之谜考论和破解》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埃及四千年珍宝 电子书
1.埃及四千年文明图鉴,古埃及文化的视觉盛宴 ·了解金字塔如何从传奇建筑师伊姆霍特普的阶梯式金字塔发展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胡夫金字塔。 ·了解古埃及历史上的伟大英雄,例如纳尔迈国王、孟图霍特普二世和图特摩斯三世。他们统一国家并扩大疆界,建立起辉煌的埃及帝国。 ·了解古埃及的女性王室成员:“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的至上权力,奈菲尔塔利的宏伟陵墓,以及“埃及艳后”的神秘死亡。 ·了解古埃及令人称奇的金银宝藏:赛特哈索尔尤内特公主的精美首饰,少年国王图坦卡蒙的稀世珍宝,以及传奇之城塔尼斯的统治者普苏森尼斯的惊人财富。 2.作者权威,具备专业学历背景 本书作者为英国杜伦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博士,从2012年起任开罗美国大学出版社主管。他定期在杂志上发表关于埃及考古和历史的文章。著有《阿布辛拜尔和努比亚寺庙》(2019年)、《古埃及珠宝》(2020)等。 3.装帧精致,印刷精美,阅读体验好 大16开本设计,精装,采用特种纸张印刷,展示古埃及文明艺术之美。 4.亚马逊4.7星推荐 该书英文版上市后,在亚马逊网站评分为4.7,获得《亲爱精神》杂志、旅行网站、专业书评人、教育从业者的认可和推荐。
姓名论(修订版) 电子书
《姓名论》在理论层面上有突破,提出连名制中父名与子名的前后位置,最初取决于有关语言的名词性修饰语对于中心词的位置的新见解,以及形式与内容、区分与整合是姓名发展的内部规律的新理论。《姓名论》材料丰富,论据充足,行文严谨,是国内外不多见的一本专著。本著作在开拓姓名学研究新领域、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面,填补了空白。本著作不以罗列姓名材料为目的,而是力图在姓名学理论上有所突破,提出了“形式与内容”、“区分
客家文化符号论 电子书
本书运用文化符号学的方法研究客家文化,归纳了文化符号的基本理论方法,对客家文化符号概念、特性、功能、文化之源作了阐述;解读了闽西客家文化代表性符号;论述客家文化符号与客家社会、客家文化产业、客家文化创意及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关系。
明清社会和礼仪 电子书
一部研究中国明清时期社会和礼仪的专著。
西方社会建构论思潮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西方社会建构论思潮的兴起谈起,介绍了此思潮兴起的学术与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