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8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8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畅销书作家华杉全新力作。通篇大白话,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

本书为《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系列第18册,主要讲述北魏分东西、与南梁形成三国角力。北朝:高欢扶持元善见建东魏,宇文泰扶持元宝炬建西魏,双方频繁交战。南朝:萧衍晚年刚愎自用,南梁经“侯景之乱”后四分五裂。

作者简介

作者华杉,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公司董事长,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著名财经及史哲作家。

华杉与弟弟华楠2002年共同创立的华与华,是中国最顶尖的战略营销创意咨询公司。2006年,兄弟俩又创办了读客图书公司,也成为中国民营图书业领军企业,连续四年跻身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榜。

华杉的畅销书作品包括:《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华杉讲透〈论语〉》《华杉讲透〈孟子〉》等。其中《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上市不到一年,畅销30万册,引起海内外广泛反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卷第一百五十六 梁纪十二(公元533年—534年,共2年)

高祖武皇帝十二

中大通五年(公元533年)

六年(公元534年)

卷第一百五十七 梁纪十三(公元535年—537年,共3年)

高祖武皇帝

十三大同元年(公元535年)

二年(公元536年)

高祖武皇帝十三

大同三年(公元537年)

卷第一百五十八 梁纪十四(公元538年—544年,共7年)

高祖武皇帝十四

大同四年(公元538年)

五年(公元539年)

六年(公元540年)

七年(公元541年)

八年(公元542年)

九年(公元543年)

十年(公元544年)

卷第一百五十九 梁纪十五(公元545年—546年,共2年)

高祖武皇帝十五

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

中大同元年(公元546年)

卷第一百六十 梁纪十六(公元547年,共1年)

高祖武皇帝十六

太清元年(公元547年)

卷第一百六十一 梁纪十七(公元548年,共1年)

高祖武皇帝十七

太清二年(公元548年)

卷第一百六十二 梁纪十八(公元549年,共1年)

高祖武皇帝十八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

卷第一百六十三 梁纪十九(公元550年,共1年)

太宗简文皇帝上

大宝元年(公元550年)

卷第一百六十四 梁纪二十(公元551年—552年,共2年)

太宗简文皇帝下

大宝二年(公元551年)

世祖孝元皇帝上

承圣元年(公元552年)

卷第一百六十五 梁纪二十一(公元553年—554年,共2年)

世祖孝元皇帝下

承圣二年(公元553年)

三年(公元554年)

卷第一百六十六 梁纪二十二(公元555年—556年,共2年)

敬皇帝

绍泰元年(公元555年)

太平元年(公元556年)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8是2023年由读客文化出版,作者华杉。

得书感谢您对《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8》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老干妈传:陶华碧的传奇人生 电子书
本书系统地披露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创建老干妈的传奇经历,揭示了老干妈成功的内在逻辑。全书分为起步、探索、成长、突破、占位、专注、客户至上、传承八部分,共计20章,浓墨重彩地撰写了老干妈的发展历程,以全新的视角剖析了老干妈做强、做大、做久的成功经验。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电子书
赵一兵、王晓惠、殷向飞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高职院校人文通识读本)》以专题形式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三个层面人手,涵括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阶段、整体特征,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变迁,汉字的特点及演变历程,传统饮食文化及其中所蕴含的礼俗特色,传统服饰文化的演进及特质,紫禁城的建筑和封建礼制,科举制度对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以《清明上河图》为例讲述宋代汴粱城的社会生活,孔子思想
信用女士:18世纪新英格兰城市的妇女、金融和法律 电子书
多维度呈现信用交易中的女性形象,再现18世纪新英格兰城市信用交易的真实样貌。
潇水讲三国1:军阀崛起 电子书
著名历史作家、通俗讲史开创者潇水作品,再现真实三国历史。
中国史学史十五讲 电子书
本书共十五讲,内容包括“五经”的历史观与史学观;先秦诸子与私家史著的历史观;易学视域下的汉代史学思想;“究天人之际”:传统史学的整体思维;“通古今之变”:传统史学的通变思维;“成一家之言”:传统史学的创新思维;求真与求道:传统史学的二重性思维;史鉴与资政:传统史学的经世致用理念;传统历史编纂学的理论与实践;“才学识德”:传统史学的史家修养论;“六经皆史”:明清史学的经史关系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