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索尔·贝娄散文选1940-2000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索尔·贝娄散文选1940-2000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散文精选,见证二十世纪美国的繁荣与衰落。

内容简介

本书由《贝娄书信集》的编选者本杰明·泰勒编选,既收录了贝娄最知名的散文,又精选了他的游记、书评、影评、访谈、演讲和回忆录等五十七篇文章,写作时间跨度超过半个世纪。

我们可以读到一个作家的创作轨迹——这是一位见证了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作家,他记录了战后美国人经历的精神危机。如何从现代社会突围成功,贝娄以他敏锐的观察和思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者简介

作者索尔·贝娄,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出生于一个有犹太血统的俄国移民家庭。处女作《晃来晃去的人》出版后就颇受评论界瞩目。《雨王亨德森》《赫索格》《洪堡的礼物》等长篇小说的出版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的地位。索尔·贝娄被认为是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最重要的美国小说家。他的创作代表了当代世界文学多元交流的走向。“异化世界”和“寻找自我”是其小说中常见的主题。他的杰出成就在于对叙事艺术的突破和贡献。曾三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一次获普利策奖,1976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从芝加哥启程

1950年代及更早

西班牙来信

伊利诺伊之旅

作为反派的大学

世俗之人,世俗时代

犹太人区的笑声

德莱塞和艺术的胜利

海明威和人的形象

地下的人:谈拉尔夫·埃利森

本·赫克特的1001个下午

繁荣的困境:谈菲利普·罗斯

作家和观众

小说家的干扰

全世界的深度读者,当心!

和黄孩子的一次聊天

1960年代

隐藏的珍宝

犹太人说故事

从手推车上白手起家:关于亚伯拉罕·卡汉

我们向何处去?小说的未来

在电影院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作家成为说教家

比亚特丽斯·韦布的美国

近日小说巡礼

赤脚男孩:叶夫根尼·叶夫图申科

我的老弟邦米奇

思考者的荒原

隐匿的文化

以色列:六日战争

怀疑与生命的深度

1970年代

论美国:在特拉维夫美国文化中心的评论

纽约:举世闻名的奇迹

机器与故事书:技术时代的文学

我们对这个世界介入太深

对我自己的一份采访

诺贝尔奖获奖演说

身为犹太人的美国人:获反诽谤联盟民主遗产奖的讲话

他们签署协议那一天

1980年代

在罗斯福先生的时代

对托克维尔的反思:芝加哥大学的一次研讨会

我的巴黎

奥尔特加·加塞特《大众的反叛》前言

文明的野蛮人读者

一个犹太作家在美国:一次讲座

芝加哥今昔

1990年代之后

要考虑的实在太多了

作家、知识分子、政治:一些回忆

巴布亚人和祖鲁人

陪伴也孤单

拉尔夫·埃利森在蒂沃利

文学:下一章

诙谐讽刺游戏

胜地佛蒙特

冬天在托斯卡纳

喜剧的滤镜下:与诺曼·马内阿的对谈

“我有一计!”:与菲利普·罗斯的对谈

尾声 为什么不呢?

编者说明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索尔·贝娄散文选1940-2000是2021年由上海九久读书人出版,作者[美] 索尔·贝娄。

得书感谢您对《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索尔·贝娄散文选1940-2000》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2019民生散文选 电子书
本书精选了王巨才、南帆、梁鸿鹰、丁晓平等50余位著名作家2019年发表在全国主要文学刊物上的各类优秀散文,包括《进京赶考》《我的两个梦》《夜来风雨连清晓》《芒果树》《徽饶古道坚强树》等。
2017 民生散文选 电子书
本书精选了王巨才、雷达、陈涛、梁衡、刘庆邦、南帆等40余位著名作家2017年发表在全国主要文学刊物上的各类优秀散文。
传世励志经典:光活着是不够的——加缪励志文选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不置可否》、《灵魂之死》、《反叛者》、《处死国王》、《恐怖时期》、《反叛和艺术》、《创造与革命》、《荒谬与自杀》等加缪的散文作品。
寿昌古诗文选注 电子书
本书为古寿昌县历代部分诗文的注释本,选录诗211首,文29篇,合计240首(篇)。全书书采用诗录、作者简介、注释的格式,向读者介绍寿昌遗留下来的优秀诗文。内容涵盖名胜、历史、人物等的描写和记述;注释力求简洁明了,不作过多的征引;涉及本寿昌县的地理元素和人文故实,则着力诠解,尽量揭示寿昌的历史风貌。在这些诗文中,我们更可以看到在这片土地.上优秀人物的画像和事迹,他们为寿昌人文的丰富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 电子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标志着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创作有了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揭露美国地方生活的停滞庸俗及宗教的伪善是小说的主要思想内容。   这部小说情节紧凑,含义深刻。小说通过汤姆生活中的一系列情节,批判了资产阶级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小说的时代虽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小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运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深刻讽刺了小市民的庸俗、保守、贪婪以及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