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诗人李白》是李白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全书着重分析了两个极富创见的相互关联的问题: 盛唐的时代精神和李白个性的本质内涵,从而在盛唐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富有层次地展示了李白个性鲜明而又充盈着时代气息的行为方式和生命历程,也使历来有关李白的一系列问题,如“谪仙与访道”、“道家与儒家”、“漫游与入翰林”等等,呈现出新的意蕴。
作者简介
作者林庚,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参与创办《文学月刊》。1933年毕业后留校,同时担任《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起在北京大学等校兼课,讲授中国文学史。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七七”事变后到厦门大学任教。1947年返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院系大调整,改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春野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十一部文集。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总序
导读
李白诗歌的现实性
一、站在时代的顶峰上
二、李白诗歌的现实意义
三、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中的人民的骄傲
李白的思想与斗争性
一、李白的布衣感
二、李白的出身与阶级矛盾中的民主要求
三、李白的爱国主义与民族矛盾中的和平主张
李白的政治生活
一、李白的布衣入翰林
二、李白从政中的任侠与访道
李白的艺术成就
一、李白诗歌中所表现的典型性格
二、李白与民族形式
李白与杜甫
一、李白与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
二、杜甫在艺术上所受于李白的影响
附录一:李白诗选
日出入行
登锦城散花楼
蜀道难
峨眉山月歌
早发白帝城
襄阳歌
赠孟浩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丁都护歌
侠客行
结客少年场行
金陵酒肆留别
山中问答
上李邕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越中览古
白头吟
妾薄命
长相思
远别离
独漉篇
关山月
杨叛儿
长干行
客中作
静夜思
春思
子夜吴歌
玉阶怨
乌夜啼
乌栖曲
战城南
塞下曲
从军行
太原早秋
将进酒
行路难二首
梁甫吟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赠韦秘书子春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灞陵行送别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选二)
把酒问月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寓言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赠裴十四
雪谗诗赠友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梁园吟
山人劝酒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梦游天姥吟留别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书情赠蔡舍人雄
寄东鲁二稚子
横江词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谢公亭
独坐敬亭山
忆东山
望天门山
夜泊牛渚怀古
登金陵凤凰台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赠汪伦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秋浦歌(选二)
古风(选十二)
猛虎行
奔亡道中(选三)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扶风豪士歌
赠常侍御
永王东巡歌(选四)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南奔书怀
赠张相镐二首
鹦鹉洲
江夏赠韦南陵冰
上三峡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江上赠窦长史
览镜书怀
听蜀僧濬弹琴
临路歌
附录二:有关李白的重要传记
草堂集序
李翰林集序
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
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后记
三版后记
诗人李白是2011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林庚。
得书感谢您对《诗人李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