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论述了新型学习空间——思维广场的实践成果。
内容简介
思维广场是一个融教室、图书馆与信息于一体,空间大小不一、半闭合半开放的学习场所。语文学科在思维广场进行了六年的探索,教师打破原先班级授课制的局限,以设计学习任务单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与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学习伙伴。
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对话辨析、交流分享……多种学习方式,让思维广场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型语文课堂。
作者简介
编著者吴蔼忠,上海市市西中学语文教师,发表多篇论文、案例,曾获全国、市级奖项。在学校“思维广场”设的教学研究,由《上海教育》做了“人物”专栏介绍。曾获得上海市园丁奖等荣誉称号。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思维广场:创设新型学习环境的有效尝试
第一章 语文课走进了“思维广场”
第一节 思维广场的空间特点
一、丰富的空间布局
二、独特的功能设计
三、温馨的环境布置
第二节 空间变革带来语文教学变革的契机
一、教师的角色变化
二、学生的行为变化
第三节 思维广场的教学模式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比翼双飞
二、我的学习我管理
三、做一个有担当、敢创新的学习者
第二章 思维广场中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第一节 思维广场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一、依据新型教学空间重新选择教学内容
案例2-1-1 史铁生文学作品阅读
案例分析
案例2-1-2 作文讲评:写一个有个性的人
案例分析
案例2-1-3 《左传》经典文段选读
案例分析
案例2-1-4 沈从文散文作品阅读
案例分析
二、把教材内容“搬进”思维广场
案例2-1-5 新诗的欣赏与创作
案例分析
案例2-1-6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案例分析
案例2-1-7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说明
案例分析
三、根据学情学段统筹安排思维广场中的教学内容
案例2-1-8 思维广场实践课题结题内容
案例分析
案例2-1-9 作文训练
案例分析
案例2-1-10 高二年级的阅读教学
案例分析
四、根据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确定思维广场中的教学内容
案例2-1-11 现象类作文训练案例
案例分析
案例2-1-12 文言文教学案例
案例分析
第二节 思维广场讨论话题的设计依据
一、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是讨论话题选择的依据
案例2-2-1 【李白专题】学习任务单
案例分析
案例2-2-2 【胡同文化】学习任务单
案例分析
案例2-2-3 《围城》阅读任务单设计
案例分析
案例2-2-4 长篇小说《围城》阅读教学设计
案例分析
二、因材施教是讨论话题选择的依据
案例2-2-5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案例分析
案例2-2-6 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感悟
案例分析
案例2-2-7 探索教材内容在思维广场的运用——以《胡同文化》为例
案例分析
案例2-2-8 写作教学: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案例分析
第三章 思维广场中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一节 思维广场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主张
一、思维广场中的语文教学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一)注重语言的建构与语用
案例3-1-1 运用博喻手法仿写
案例分析
(二)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
案例3-1-2 高一下写作序列课教学设计
案例分析
案例3-1-3 文言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案例分析
链接:徐人浩老师的教学反思
(三)激发审美与创造
案例3-1-4 年轻时写诗是一件很酷的事
案例分析
链接:高一学生原创诗作选
(四)体现文化传承与理解
案例3-1-5 《诗经》专题
案例分析
案例3-1-6 中国人的山水观
案例分析
案例3-1-7 “大与小”的文化思考
链接:学生作业反馈举隅
链接:学生习作
链接:学生讨论举隅
案例分析
二、思维广场中的语文教学丰富、加深教师的教学主张
第二节 思维广场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从课程的执行者到课程的设计者
二、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思维支架的搭建者
案例3-2-1 思辨性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链接:吴蔼忠老师的设计说明
链接:吴蔼忠老师的教学反思
案例分析
三、从教学的组织者到教学的研究者
四、从教学资源的搜索者到整合优化者
案例3-2-2 《胡同文化》学习资料包的建立和使用
案例3-2-3 《拿来主义》学习资料包的建立和使用
第三节 思维广场中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任务驱动策略
(一)精心设计任务单学习导语
案例3-3-1 从带着生命温度的文字中,发现一个真实丰厚的鲁迅
案例分析
(二)任务目标与真实的生活紧密相连
案例3-3-2 从“头上长草”看“萌文化现象”
案例分析
案例3-3-3 年俗之我见
案例分析
(三)任务细化明确到位具备可操作性
案例3-3-4 从带着生命温度的文字中,发现一个真实丰厚的鲁迅
案例分析
二、议题专题化策略
案例3-3-5 整本书的阅读——以《围城》阅读为例
案例分析
三、自主与分享策略
案例3-3-6 教师分享的依据:从一份记录表说起
案例3-3-7 教师的分享——以“从带着生命温度的文字中,发现一个真实丰厚的鲁迅”为例
第四章 思维广场中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一节 学习任务的选择
一、学习任务选择的原则
(一)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选择
案例4-1-1 反思、提问、质疑、求解、批判,深度感悟文本——《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思维广场教学案例
案例分析
案例4-1-2 走近名家系列之周国平
案例分析
(二)基于学生学习需求的选择
案例4-1-3 多元选择,满足学生作文材料问题的个别化需求
案例分析
(三)基于学生学习兴趣的选择
案例4-1-4 作文审题思维能力训练
案例分析
二、学习任务选择的方式
(一)预约管理:网络预约与纸质预约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二)时间场次:时间选择与空间选择
(三)自主选择:必做部分与选做部分
案例4-1-5 梁衡专题
案例分析
三、学习任务选择的意义
第二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合作分工的学习方式
案例4-2-1 中短篇小说教学在思维广场中的实践与运用策略研究——小说《边城》教学思考
案例分析
二、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
案例4-2-2 《拿来主义》教学案例
案例分析
案例4-2-3 高二思维广场语文课讨论发言记录
案例分析
案例4-2-2 《拿来主义》教学案例
案例分析
三、自我钻研的学习方式
案例4-2-3 思维广场作文教学——议论文材料的选择与分析
案例分析
第三节 学习要求的提升
一、自我判断能力要求
案例4-3-1 作文讲评:《借口》
案例分析
二、自我规划能力要求
案例4-3-2 作文训练之诠释概念
案例分析
三、团队合作能力要求
四、语言表达能力要求
案例4-3-3 从“头上长草”看“萌文化现象”
五、自我管理能力要求
第五章 思维广场中语文教学的管理与评价
第一节 学生及其学习管理
一、学生及其学习管理的原则
二、学生及其学习管理的办法
附录
第二节 学生及其学习评价
一、学生及其学习评价的原则
二、评价方法
案例5-2-1 《围城》阅读学习活动自测单
案例分析
案例5-2-2 《围城》人物关系图(学生作业)
案例分析
案例5-2-3 教师课后记录
案例分析
案例5-2-4 讨论记录(学生作业)
案例分析
案例5-2-5 笔记整理(学生作业)
案例分析
案例5-2-6 课后反思(学生作业)
案例分析
案例5-2-7 学期小结(学生作业)
案例分析
案例5-2-8 学期小结(学生作业)
案例分析
案例5-2-9 思维成就新诗,新诗记录生活——记高一年级新诗朗诵大会
案例分析
附:电子小报评价表
第三节 教师教学的管理和评价
一、教师教学的管理
二、教师教学的评价
第六章 思维广场中的语文教学对日常教学的影响与启示
第一节 在确定教学内容方面的影响与启示
一、思维广场中的教学内容已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延伸
二、激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的意识
案例6-1-1 解决议论文中例证问题
案例分析
第二节 在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影响与启示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高涨
二、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变多
三、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提高
案例6-2-1 《边城》的结尾续编
案例分析
案例6-2-2 《边城》的结尾续编
案例分析
第三节 在评价设计与管理方面的影响与启示
一、注重日常教学中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二、注重日常教学中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注重日常教学中评价反馈的即时性
第四节 在优化作业方面的影响与启示
一、落实作业内容的针对性
案例6-4-1 概念的界定
案例分析
二、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案例6-4-2 在诗样的年纪遇上新诗
三、尊重学生能力的层次性
第五节 在资源分享方面的影响与启示
一、资源内容的丰富性、优质性
二、资源运用的便捷性、交互性
第六节 在师生关系重构方面的影响与启示
后记
思维广场:翻转的语文课堂是2018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蔼忠 等 编著。
得书感谢您对《思维广场:翻转的语文课堂》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