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舞台与戏曲史研究

文本、舞台与戏曲史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戏曲研究论文选集:文学创作、文本舞台、近代嬗变、京剧研究四部分。

内容简介

《文本、舞台与戏曲史研究》为作者近年来戏曲研究论文选集。全书分四个板块:一,戏曲文学与创作论。收入戏曲文学和创作理论相关研究论文,其特色是既有古代也有当代,在研究视野上打破古今壁垒;二,从文本到舞台。收入的论文讨论戏曲文本到舞台的流变,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意义;三,近代戏曲嬗变研究。近代戏曲变化迅疾,主要体现在戏曲文化的新变、戏曲声腔的变迁,清末改良理论与实践,本部分是对从以上三个主要方面来进行的近代戏曲史嬗变的个案研究;四,京剧研究。京剧自清代嘉道时期酝酿形成,发展至今成为国剧,是中国戏曲艺术中影响最广泛的艺术样式。本部分收入京剧史个案研究论文。以上四个部分,体现了作者戏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既关注文本研究,也注重舞台艺术研究;既关注文学艺术本身,也注重戏曲发展史的梳理。在当代戏曲研究中有一定特色。论文皆发表于《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献》、《戏曲研究》、《戏曲艺术》、《戏剧艺术》、《中央戏剧学院学报》等专业核心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全书最后附录部分,收入四篇其他领域研究论文,是作者读硕、博士阶段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作者学术足迹。这四篇论文也发表于专业学术期刊。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内容简介

扉页

版权信息

总序

一 戏曲文学与创作论

晚明“书怀写愤”戏曲文学思潮论纲

屠隆与汤显祖的交游并论及《玉茗堂批订董西厢》非伪托

论屠隆戏曲的“自传性”特征

阮大铖喜剧的艺术表现及其审美内涵

从《意中缘》看李渔风情喜剧的特色

从曲到剧:晚明戏曲创作论的发展与建构

古代戏曲理论与批评“趣”论发微

郑怀兴历史剧中的知识分子与女性

金针度人 本色写照

戏曲文学(文本)多样性与戏曲研究

二 从文本到舞台

一出戏的流变:从《幽闺记·旷野奇逢》到《踏伞》(《扯伞》)

也谈曹寅历史剧《续琵琶》及其昆曲舞台呈现

《野猪林》的演变:经典的形成及其意义

明代表演艺术论初探

三 近代戏曲嬗变研究

从“识艳之书”《燕兰小谱》看清代戏曲文化的新变

抄本《花天尘梦录》中的昆曲史料

从狎优到捧角

戏曲改良中的“三段论”思维模式

清末民初北方地区戏曲改良活动考述

辛亥前王钟声在北方的戏剧活动及其对戏曲改良的影响

四 京剧研究

京剧形成的标志之一:道光时期的皮黄旦角名伶及其剧目

晚清京剧伶人与戏班入宫演剧活动考论

宣统二年《正宗爱国报》中的梅兰芳演出广告

时代、传统、外域与梅兰芳艺术观念之形成

附录

黄小田与《儒林外史》的早期传播及研究

论屠隆“性情说”对复古派“情真说”的发展

从复古到性灵的过渡者

“怪风疾雨益苍凉”

后记

作者简介

文本、舞台与戏曲史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新苗。

得书感谢您对《文本、舞台与戏曲史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戏曲活化石——池州傩 电子书
本书由池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持编撰,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我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的起源、沿革及现状。书中收录了大量流传至今的傩祭、傩仪、傩俗以及大量的傩戏文与傩面具,具有丰富的文献价值。
近代宫廷戏曲档案文献研究 电子书
本书力求为读者呈现出清代在戏曲文学、表演、音乐及舞台美术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成就,和在戏曲活动繁华掩盖下的一个王朝统治日薄西山的凄凉景象。
长江流域的戏曲艺术 电子书
本书介绍了长江流域的戏曲艺术的有关知识,分为长江上游篇:冲破浪涌天净沙;长江中游篇:波光潋滟醉花荫;长江下游篇:江流宛转满庭芳;雅韵兰芳观昆剧等部分。
观念与技术 电子书
随着全国各个艺术院校对于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以及2011年4月中国美协中实验艺委会的成立,十余年实验艺术教学逐渐在中国的学院中走向正规,院校对于实验艺术教学的尝试和总结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很大的规模。本书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复旦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香港城市大学的教学研究为实例总结各个地区院校教学体系的特色和优缺点,已达到互相借鉴,相互学习的目的,准备以实地采访和
传承与多元 电子书
本书为“第五届全国师范大学教师作品展暨美术与设计教育论坛”论文集,内容包括:园林系列;德国老宅;静谧的雪原;似山似水;丰收的联想;夜梦;春意;水墨人物;丝路印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