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有法

书法有法

免费查看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畅销十五年的当代书论经典佳作,自2000年以来,先后由华艺出版社、台湾未来书城出版社(繁体字版)、知识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日本中央公论美术出版(日文版)、台湾典藏出版,十五年来畅销不衰,近20次印刷,创全国书法理论书籍销售量纪录。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推出了《书法有法》(平装、精装)两个版本。平装版适合广大书法爱好者入门阅读,精装版适合收藏、馈赠书友相用。

  本书散文笔调叙述引人、装帧设计精致可读、作者作品人书俱佳,全书开篇即抛出作者早年习书的困惑:临《书谱》不像、读历代书论不搭……随后抽丝剥茧,从历史的物质环境和人体的生理机能出发,从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探究书写方式;从笔的构造和纸的历史进行分析,从家具的发展及历代坐姿的演变进行说明;进而大胆提出古人“以右手经典执笔法有规律地来回转动毛笔,令笔画纵横自如的方法,即是笔法。运用这种笔法,即是用笔;用笔法写成的字才是书法。”即古人是转着毛笔写字的。

  本书在书法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上有其独到的创新意义,叙事悬念的设置也非常适合非专业人士了解我国灿烂的书法文化。

内容简介

  《书法有法》主要包括:“引起困惑的三件事”、“盲人摸象”、“笔杆的直径”、“《铡美案》的启示”等文章。

作者简介

  孙晓云,女,1955年8月生于南京,当代杰出女书法家。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和三次省部级劳模,中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江苏省委省政府首届“紫金文化奖章”,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首批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文联“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部人才局“中央直接联系专家”,“江苏省首批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

  书法作品曾8次获全国书法大奖。在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及意大利、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澳门等地举办“孙晓云书画艺术展”、“书法有法——孙晓云书法作品展”。并有荣宝斋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孙晓云书法·绘画作品集》、《孙晓云书法精品选》《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集—孙晓云》等。

章节目录

1“中国”不如译成Calligraphy

2引起困惑的三件事

3“请循其本”

4“便捷”是指什么

5盲人摸象

6怀疑“永字八法”

7先说执笔

8 “五指”还是“五字”

9 “拨镫”极其形象

10用“笔法”书写的字才叫“书法”

11“人物是万物的尺度”

12笔法产生的动机之一:裹锋与连续书写

13笔法产生的动机之二:没有依托的书写

14大胆的推理

15笔杆的直径

16笔毫的长短软硬

17纸的起源与“动”“举”“握”“染”

18《铡美案》的启示

19笔法成于书写姿势

20“古法”的绝唱

21不自觉的丧失

22桌子的功与过

23“八分书”的解释

24“向背”出形势

25好大一头象

26“章草”是书法演变的句号

27“隶化”与“美化”的生理极限

28三根细绳搓成一根粗绳——“完法”

29了如指掌,烂熟于心——“尚法”

30“结字因时而传,用笔千古不易” ——“变法”

31最不愿承认的现实——“无法”

32书法是视觉艺术吗

33“屋漏痕”“坼壁之路”“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解密

34“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答疑

35“内擫”“外拓”词诠

36最后有行书

37“个性”是这样形成的

38为“意在笔先”正言

39转笔决定竖写左行

40“指实掌虚”的传讹

41“眇者不识日”

42无意间“指鹿为马”

43“帖学”的溃塌

44重审“碑学”

45求形似必堕“画字”

46日本书法史略

47何谓书法 何谓绘画

48“书法的本质” ——没有结果的讨论

49书法的万能钥匙

50汽车上的顿悟

51中国画的困惑

52“骨法”即笔法

53“书画”在这里“同源”

54无笔法不成画

55自古华山一条路

56“文人画”是一座扑朔迷离的远山

57“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58“纸抄纸”

59真实与无奈

60箕子的故事

后记

重印后记

2010年修订版后记

孙晓云书法作品

书法有法是2010年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作者孙晓云。

得书感谢您对《书法有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