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人文特征是中医学的重要持征。
内容简介
中医学科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但是学科的系统性仍然不是很规范,尤其在当下社会,在“科学”大旗主导下,中医学的研究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书基于中医学“生成论”宇宙观,对中医理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进行了现代哲学解读,尝试回答中医学何以存在、如何融入现代社会等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孙保国,医学博士,广东省名中医陈泽雄教授学术继承人。致力于急慢性肝胆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和临床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自序
第一章 中医学的世界图景
第一节 今天的世界图景
第二节 中医学的世界观
一、《易经》的世界图景
二、儒家的世界图景
三、中医世界观的主要特征
四、要不要回答第一性问题呢
第三节 理解中医学
一、引子
二、生成论的世界图景
第二章 中医学的价值观和生命观
第一节 中医学的价值观
第二节 中医学价值观的医学境界
第三节 中医学的生命观
一、中医学的一般生命观
二、中医学的老弱妇孺生命观
三、医、道生命观之异同
四、中医学生命观的价值意义
第四节 基于生成论的中医生命观
一、秩序
二、空间实体的微观和宏观统一于秩序
三、偶然性和必然性统一于秩序
四、秩序的理解方法
第三章 中医学的生命模型
第一节 阴阳五行
第二节 感应
一、“感应”是个大事件
第三节 精气
第四节 藏象
一、神之五藏
二、形而上学之经络腧穴
三、气血运行的模型
第五节 生命藏象模型
一、生命模型
二、魏晋南北朝之藏象生命模型
三、《辅行诀》藏象生命模型
四、少数民族医学藏象模型
五、现代医学的生命体模型
第六节 中医学的生命模型
一、中医学的生命模型
二、中医藏象生命模型的边界
第七节 基于数术及命理学的生命体模型
第八节 基于生命现象生命模型的可能性
第九节 生成论下的中医学生命模型
第十节 生成论生命模型中秩序的连接
一、感应现象的直观描述
二、感应与力之一
三、感应与力之二
附: 牛顿方法论的启示
一、牛顿方法论的启示
二、力学研究对感应的启示
三、艺术与感应
第四章 中医学的生理病理学理论
第一节 病理生理现象
第二节 四诊资料
第三节 疾病和健康
第四节 病因病机理论
第五节 各家学说
第六节 实证与解释
一、实证主义
二、实证主义与中医学
三、解释主义
第五章 中医诊断及治疗学理论
第一节 辨证论治
一、证
二、辨证论治
第二节 证为纲病为目
第三节 四诊的挑战
一、中医诊断系统的挑战
二、四诊及诊断的拓展
第四节 关于中医治疗学
一、关于治疗学
二、中医学治疗的靶标
三、中医治疗学的内涵
第六章 中医药学理论
第一节 到底什么是“中药”
第二节 法象药理学与功效药理学
第三节 中药的质量控制理论
第四节 中药的剂型理论
第五节 方剂组合的理论
第六节 中药剂量的思考
第七章 几个疾病的分析
第一节 伤寒
第二节 温病
第三节 痹证
第四节 高血压病
一、关于血压及高血压病
二、高血压病的中医诊断
三、高血压病中西医治疗的思考
四、基于高血压病的中医学科学研究
第五节 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诊断
二、糖尿病的防治
第六节 冠心病
第七节 恶性肿瘤
一、整体约束力的失效
二、恶性肿瘤的关系本体
结语
一、关于中医现代化
二、中医学研究的范畴与策略
三、关于中医发生学
四、关于中医学的理论和知识的关系
五、中医形而上学之思
六、中医学的归宿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医学何以可能是2023年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孙保国。
得书感谢您对《中医学何以可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