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魔方 呼兰河传 新课标丛书

书魔方 呼兰河传 新课标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丛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与教学的实际需要,邀请专家严格审定,确保专业性和实用性,帮助同学们在文学殿堂里迅速把握真知,提升语文素养与语文成绩。本书足本无删减,带有精美彩插,内文采用四色环保印刷,装帧精美无异味。内文带有导读、注解、延伸思考、精华赏析、真题演练等板块,助力学生实现无障碍阅读。可以让孩子在阅读中欣赏,在欣赏中阅读。

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以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有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鲁迅。

相关推荐请点击:

《莎士比亚喜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

《泰戈尔诗选》

《羊脂球》

《子夜》

《庄子选注》

《朱自清散文》

《论语通译》

《鲁迅杂文》

《孟子选注》

《中学生必背古诗文》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女神》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简·爱》

《呼啸山庄》

《呼兰河传》

《红与黑》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

《复活》

《茶花女》

《巴黎圣母院》

《傲慢与偏见》

内容简介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扭曲人性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杰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张廼莹(廼:nǎi,乃的异体字),笔名悄吟、玲玲、田娣等,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7年在哈尔滨就读东省特别区立女子中学,接触五四运动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结识萧军,两人相爱,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5年首次以萧红为笔名,出版了小说《生死场》。夏志清称萧红为“二十世纪中国优秀的作家之一”。

章节目录

阅读准备

阅读指导

第一章【精读】

第二章

第三章【精读】

第四章

第五章【精读】

第六章【精读】

第七章

尾 声

阅读链接

阅读训练

书魔方 呼兰河传 新课标丛书是201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萧红。

得书感谢您对《书魔方 呼兰河传 新课标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学好数学并不难(几何卷) 电子书
IT爸爸写给孩子的数学书,开启数学的探索之旅 用故事解释数学思想,用案例引入数学知识,用生活讲解数学应用。
寻找语文王国 电子书
《寻找语文王国(基础知识篇)》以万里路和万卷书兄妹俩寻找语文王国的奇妙历程为主要线索,将丰富的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融入其中,通过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故事,带领孩子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分享成长的收获。
思维导图作文课 少儿作为辅导 电子书
提笔没思路,行文没逻辑,语句不优美,思想没高度——小学生普遍的写作难题都可以编成顺口溜了。 如果你是家长,熟不熟悉这些问题?其实,孩子并不是没得写,平时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的也不少呀,只是ta不知道如何调动这些已经存在于大脑的资源。 实际上,灵感是好的解药。解药有了,要找配方吧?也就是如何激活大脑中的灵感? 在经历了50000人次以上的线上及线下授课后,王老师决定将这套方法分享给更多的人。 你可以在本书【灵感花园】中跟着老师激发脑内灵感,可以在【灵感秀场】中模仿学习,可以在“练习册”中自由发挥, 渐渐地你会发现思路理清了,逻辑清楚了,语句有文采了,还能进行思想升华了…… 所以,写作难并不是缺少阅历,关键是找对方法-激发灵感-快速构思,思维导图作文法正是这样“一条龙”服务孩子学习的好方法! ?随书附赠独立练习册和名师辅导视频,让孩子边看边学边练,快速掌握写作能力。
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 电子书
二十多篇爱情故事,演绎着种种的神神之恋和神人之爱!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十万个为什么(伊林版) 电子书
本书包罗万象、融合古今,向儿童们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知识世界,启发孩子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比如为什么细瓷器比陶器更好呢?多穿几件衣服为什么更保暖呢?衣服为什么不具有保暖功能呢?原子核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这些小问题吸引着读者深思,给人以启迪。 一、文学和科学相结合。用文艺的笔调,生动的比喻,典型的事例,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 二、内容丰富。涵盖诸多领域,比如屋内旅行、微观世界、灯的来历等,给了读者以严谨、科学的指导,获得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 三、深入浅出地问答。以“为什么”的形式提出,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予以巧妙回答,将抽象、深奥、枯燥的科学知识形象而浅近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