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一辑)·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一辑)·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施今墨临床经验集》共选载了1949年后施氏验案212例,分为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其他疾病四部分。每类疾病首论其证治,记述施今墨先生辨证治疗的独特见解,次列各证病案,详述其治疗中遣方用药过程,每一病案后均附有按语加以阐释。《施今墨临床经验集》忠实反映了施氏的学术见解和医疗经验,对于学习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可谓弥足珍贵。

内容简介

  《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先生是近代知名的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博览医籍,熟通医理,实践经验丰富,为病人诊治多能取得卓著的疗效。他一生致力于为病患服务,并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在临床实践中,他看重疗效,提倡创新,不仅对中、西医理相结合身体力行,而且十分重视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强调“有是证,用是药”,并结合自身临床感悟提出了“十纲辨证”的新观念。他在诊治疾病上多有独到之处,如注重分析影响病人的社会、心理因素等,在用药上擅用“施氏药对”,更是其治疗疾病的一大特色。

章节目录

内科疾病

一、外感病

[论外感病证治]

1.风寒外袭案

2.表寒里热案

3.半表半里案

4.类疟案

5.热入血室案

6.外感表虚案

7.温邪内伏案

8.暑湿案

9.暑风案

10.喉痛发疹案

11.上焦风热两目肿赤案

12.瘟毒发颐案(流行性腮腺炎)

13.真中风口眼喁斜案一

14.真中风口眼喁斜案二

15.真中风头痛案

16.湿温案一(肠伤寒)

17.湿温案二(肠伤寒)

二、呼吸系统病

[论呼吸系统病证治]

1.鼻渊案(慢性鼻窦炎)

2.风热上扰鼻窍不通案(花粉性鼻炎)

3.喉痹案(急性咽炎)

4.风热咳嗽案一

5.风热咳嗽案二

6.风寒咳嗽案一

7.风寒咳嗽案二

8.痰湿中阻肺脾两虚案(慢性支气管炎)

9.肺胀案(大叶性肺炎)

10.肺热案(大叶性肺炎)

11.肺痈案一(肺脓肿)

12.肺痈案二(支气管扩张)

13.肺燥咳血案(支气管扩张)

14.久咳肺虚热伤血络案(支气管扩张)

15.痰湿壅阻咳喘案(慢性支气管哮喘)

16.肾不纳气虚喘案(慢性气管炎肺气肿)

17.肺热咳喘案(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18.肺肾两虚咳喘浮肿案

19.妊娠哮喘案

20.肺痨案(浸润性肺结核)

21.肺虚久嗽案(右肺结核瘤、肺气肿)

22.悬饮案(渗出性胸膜炎)

三、消化系统病

……

四、心脏病

五、风湿病

六、泌尿生殖系统

七、糖尿病

八、神经衰弱症

妇科疾病

一、月经病

二、带下病

三、妊娠病

四、难产病

五、产后病

六、妇科杂病

儿科疾病

其他疾病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一辑)·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是200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祝谌予。

得书感谢您对《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一辑)·施今墨临床经验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施今墨对药医案选 电子书
对药是名医施今墨的用药特色,本书收载了祝谌予先生为施今墨老师整理的施氏对药和施今墨临床医案集的内容,书中采用西医病名,中医辨证论治、多诊次记述的体例,在每类病例前加有按语,对该病例进行分析,有助于青中年医生掌握施老的临证精髓。
陈福如临床经验集 电子书
陈福如教授从事临床50年,创立了脾胃消化病的根本病机是脾胃升降失调,论治必须平衡升降;创立老年病的本质是本虚标实,必须从脾肾论治。80高龄仍坚持每天临床与带教,本书为陈老的经验总结,意义重大。主要内容包括:①理论探讨、学术思想;②临床研究;③消化病医案、老年病医案和妇科医案共98个医案等。
秦伯未医书重刊专辑——中医入门 电子书
秦老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颇多见解,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溃疡病等的治疗,颇多见解。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著作既继承前人余绪,又发掘古义,昭示后人;既有独出之理论见解,又有实践心得,为丰富中医学术宝库作出了贡献。
李兴培临床经验集 电子书
李兴培先生系我国第一批名老中医。治学严谨,精研中医经典,融会诸家,躬身实践,著述繁富,在中医界有较高学术声誉。本书系统整理了李兴培先生的临床经验,对中医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包括医论精选、疑难杂症(涉及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扩张性心肌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癌症、前列腺肥大、肠梗阻、痹证、过敏性疾病、尿路结石和乳糜尿)治疗经验、医案荟萃、验方汇编等4部分。论述详明,可师可法。
秦伯未医书重刊专辑——内经类证 电子书
秦老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颇多见解,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溃疡病等的治疗,颇多见解。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著作既继承前人余绪,又发掘古义,昭示后人;既有独出之理论见解,又有实践心得,为丰富中医学术宝库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