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

红船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党史、时政感兴趣的读者,对近代史感兴趣的读者,对纪实性文学有兴趣的读者。

  

1.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本书为这一伟大时刻隆重献礼!发扬建党精神,践行“三严三实”,永葆党的先进性!

2.作品全景式描绘了从五四运动到井冈山会师这十年间的中国历史,以建党过程为主线,充分展现了这一历史进程的苦难与彷徨、寻觅与追求、荣光与梦想。

3.读过此书,才能更加体会我党诞生的艰难历程,才能进一步深刻领会“红船精神”的精辟阐释。

4. 关于党的创建史,各类书籍有很多描写,但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展现,尚属首次,因此本书的问世,可谓是文学界、出版界“开天辟地”的手笔。

5. 本书是黄亚洲先生历经二十余年、增删十数次的产物,可谓是精益求精的心血之作!

6.作者在人物刻画、细节描写方面,功力深厚,十分传神,他笔下的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蒋介石等人,人物性格突出,形象栩栩如生。而流畅优美的文笔,读来展目舒心,令人陶醉。

7.向全国党员干部、公务员、机关团体、青年学生郑重推荐阅读,铭记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继承伟人、先烈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使我们的党、我们民族,获得不断前行的勇气与希望!

  

内容简介

  

作为第一部以长篇小说形式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历程的大型文学作品,《红船》是对这一精神深情而有力的阐释。《红船》着眼于大事,落笔于伟人,全景式描绘了1919年到1928年这10年春秋的中国革命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历史进程和劈波斩浪的艰难与辉煌。

黄亚洲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托,用透彻的领悟与妙笔塑造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百余位个性鲜明、命运迥异的历史人物,写他们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和革命洪流中的思索与进取、沉浮与抉择,重点描写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国共一次合作、北伐战争、中山舰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事件的前因后果,十年中的大事无一遗漏,脉络清晰而自然,是一部既具有文献价值,又富有思想内涵的长篇佳作。

  

作者简介

  黄亚洲,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影视委员会副主任、《诗刊》编委。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共十六大代表、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兼主席、名誉主席。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诗集等文学专著四十余部。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鲁迅文学奖、屈原诗歌奖、金鸡奖、金鹰奖、华表奖、飞天奖、百合奖,曾五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先后被授予“首届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全国优秀电视剧编剧”称号。

章节目录

第1章 在水龙冲洗血迹的时候,可以把传单当作六月的雪花

第2章 郑重告诉儿子:监狱是研究室

第3章 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你

第4章 驱张团悲怆入京,小骡车秘密出城

第5章 《共产党宣言》,是否就是行船的帆呢?

第6章 中国的天平,似乎正在向上海倾斜

第7章 红船!红船!

第8章 这个马林不懂中国,他不是马,是牛,比牛还牛

第9章 毛泽东刘少奇踩水车:必须同时两条腿

第10章 党首们在另一面党旗下宣誓

第11章 难啊,去欧洲才找到了中国共产党

第12章 交锋广州,党内如此硝烟弥漫

第13章 黄埔学员出枪操练,湖南农民押人游街

第14章 驶进谜团的中山舰

第15章 北伐军在上海一头撞上四一二

第16章 反抗,全国的枪和矛都在滴血

第17章 可以脱他的鞋,但取不了他的头

第18章 中国革命现在走进了山里

红船 是2016年由天地出版社出版,作者黄亚洲。

得书感谢您对《红船 》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白银时代”的落地 电子书
由江西财经大学讲师邱永志所著,描述历史上“白银时代”的形成,以及由此形成一系列货币制度和形态体系。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 电子书
一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简史。回顾四十年改革得失利弊,可以清楚地看到,唯有继续推进改革,才是中国保持强劲发展的关键。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电子书
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通俗历史读物,被称为 “日本近代史最前端”的著作。
西方博弈往事 电子书
几乎从来没有一本书,能把西方的历史解读得如此有趣、深邃。本书能够让人们轻松地纵览西方历史的全局和细节。 当人们通过《西方博弈往事》深刻地了解了西方的历史、经济、金融、文化、军事之后,就会平视地看待西方的事物。也会对西方乃至世界的未来的走向有了依据和参考——未来的西方会走向更坏还是更好?未来的世界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局?世界变化运转的主轴是什么?世界变化的轨迹是什么…… 通过《西方博弈往事》,深刻认知世界,看懂过去和未来。
以色列 电子书
作者戈迪斯是在美国出生并完成高等教育后移民以色列的犹太人。这种背景使他迥异于那些以色列背景的现代以色列历史的研究者。他在观察以色列时,既有那份能够入乎其内的谙熟,又有一份出乎其外的超然。 本书除了关注巴以冲突外,更多地聚焦于以色列犹太人的内部矛盾,对它们的来龙去脉做了见树见林的交代,这是有别于同类著作的特色之处。因此,本书并非又一部顶着通史名号的阿以战争史、巴以冲突与和谈史,再加犹太移民史,而毋宁是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以色列社会的鸟瞰。作者想谱写的,不是以军乐为主的铜管乐,而是多声部的交响乐;作者想捕捉的,与其说是政治事件、军事行动、谈判桌、协议内容、营救策略,不如说是这些东西背后的人、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观念。 书中收录了8幅极具史料价值的历史地图和45幅极富现场感与时代意味的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