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优先权研究

民事优先权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研究民事优先权中的优先受偿权。

内容简介

民事优先权制度是对特殊的民事权利或权利人予以特别保护的制度,本书主要研究民事优先权中的优先受偿权。本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为民事优先权概念,亦即本书中所述的“优先权”之定义。本章对优先权概念不同的说法进行了介绍和评析,区别了优先权与优先受偿权概念的关系,以及优先权与法定抵押权、法定留置权的关系。第二章介绍了优先权制度的产生和各国的继受情况,对优先权制度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考察。第三章承接第二章关于优先权制度具有原理上的普遍性的观点,从前述的“促进公平正义、推行特定政策、维护国家和公共利益”的角度研究了优先权制度的立法理由,分析了优先权制度的社会经济基础,设立优先权制度的目的,优先权制度与债的平等性的破除,优先权法律制度对当事人法律调整的从一视同仁到区别对待的价值考虑,以及其他一些具体的优先权类型的立法考虑。第四章研究了优先权的性质。评析了有关优先权性质的不同说法,指出优先权具有实体权利性,物权性、价值性、不可分性等特点,明确优先权实质上是一种担保物权。第五章就优先权的效力和限制问题展开了讨论。第六章研究了关于优先权效力的几个特殊问题。第七章是专门性的优先权的限制研究。第八章研究了优先权的消灭与实现的问题。第九章关注重点从一般的优先权转向了具体的优先权制度,即对税收优先权作了专门论述,对税收优先权的概念、性质作了明确的界定,探讨了税收优先权背后的理由。

作者简介

孙东雅,男,1973年生。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博士。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人民司法》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先后出版《经济法概论》、《入世与中国发展》、《银行法律实务》等著作。现就职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孙东雅,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博士。先后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人民司法》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先后出版《经济法概论》《入世与中国发展》《银行法律实务》等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民事优先权概念

一、优先权概念的不同说法

二、对优先权概念不同说法的简单评析

三、本书所研究的优先权概念

(一)优先权有以下含义

(二)优先权的种类

(三)优先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的区别与规则准用

四、优先权与优先受偿权概念的关系

五、优先权与法定抵押权、法定留置权的概念辨析

第二章优先权制度的产生与各国继受

一、罗马法上的优先权制度与担保制度

(一)罗马法中担保制度的产生

(二)罗马法中的法定抵押权与优先权

(三)罗马法中的抵押权和优先权制度的特点

二、法国法中的优先权制度

(一)《法国民法典》制定前的担保制度

(二)《法国民法典》制定时的担保—抵押制度

(三)法国民法上的优先权种类图示

(四)19世纪后法国有关优先权制度的变化和发展

(五)20世纪法国的有关优先权法律的发展

三、德国法中的担保与优先权制度

(一)普鲁士法中的担保制度与优先权制度

(二)《德国民法典》中的担保与“优先权制度”

四、优先权制度在其他各国的立法体例

(一)日本优先取偿权之种类

(二)《瑞士民法典》中的优先权制度

(三)其他法国法系国家有关优先权制度的继受

五、英美法中的优先权现象

(一)名为留置权的优先权“lien”

(二)破产法上的优先权制度

(三)包含有优先权内容的扣押权

六、我国有关优先权的规定

(一)中国古代民事法律、民事习惯中的民事优先权现象

(二)我国法律、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中有关优先权的规定

(三)我国台湾地区有关民事优先权的规定

(四)我国澳门地区有关民事优先权的规定

(五)优先权在其他国家的立法例

第三章优先权立法理由

一、优先权制度的社会经济基础

二、设立优先权制度的目的

(一)优先权制度是实现社会实质公平的重要法律手段

(二)基于一定社会政策的要求而设立优先权制度

(三)基于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要求

三、优先权的特殊调整方式

(一)优先权制度与债的平等性的破除

(二)从契约到身份,法律调整从一视同仁到区别对待

(三)从身份到契约与从契约到身份

(四)从契约到身份所反映的法律价值取向

四、一些具体优先权制度的立法考虑

(一)基于“共有”观念而设立

(二)基于扩大的留置权观念而设立

(三)基于保护债务人的需要,维护社会善良风俗

(四)为保护债权人的共同利益而设立

五、设立优先权所考虑的具体价值的交织性

(一)优先权制度的安全价值

(二)优先权制度保护静的债权安全,兼顾交易安全

第四章优先权的性质

一、优先权性质的争议

二、优先权实体权利性

三、优先权的担保物权性

(一)优先权的物权性

(二)优先权的价值性

(三)优先权的不可分性

(四)优先权的附随性

四、优先权是否可以抛弃

五、优先权之标的物

(一)优先权标的物的性质

(二)优先权标的物需具备的要件

第五章 优先权的效力(一)——优先权的优先效力与不同权利之间的顺位

一、优先权的优先效力

二、优先权之间的顺位

(一)一般优先权之间的顺位

(二)特别优先权之间的顺位

(三)不同种类优先权的顺位

三、优先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竞合的效力

(一)优先权与质权竞合的效力

(二)优先权与抵押权竞合的效力

(三)优先权与留置权竞合的效力

第六章 优先权的效力(二)——优先权的效力的几个特殊问题

一、动产上优先权——追及力之限制

(一)动产上优先权追及力限制的法律意义

(二)动产上优先权追及力限制的适用范围

二、特殊动产优先权之即时取得

(一)特别动产优先权即时取得的法律意义

(二)特别动产优先权即时取得的条件

(三)动产上优先权追及效力限制与特殊动产优先权即时取得关系

三、优先权的物上代位效力

(一)物上代位物范围

(二)物上代位权行使的限制

(三)物上代位权与追及权的关系

(四)物上代位权适用的限制

(五)动产上优先权追及力限制与优先权物上代位效力之关系

四、一般优先权的限制

(一)先就不动产以外之财产先受清偿

(二)先就未为特别担保之标的受清偿

(三)一般优先权人应加入分配而怠于加入时的限制

五、无登记的一般优先权效力问题

第七章优先权的限制

一、优先权的限制

二、优先权担保的债权范围的限制

三、优先权行使期间的限制

四、优先权行使方式的限制

五、优先权公示性差特点的补救

六、优先权标的物之限制

七、船舶优先权限制的特别规定

第八章民事优先权的消灭与实现

一、优先权之消灭

(一)优先权消灭之意义

(二)优先权消灭之原因

二、优先权实现的原则

(一)自救主义

(二)司法保护

(三)优先权实行与财产执行的关系——选择主义与先行主义

三、优先权实行方法的比较法考察

四、优先权标的物拍卖

(一)拍卖与拍卖标的物上的担保权的关系

(二)担保物拍卖与权利转移

(三)关于担保物拍卖的瑕疵担保责任问题

五、优先权涤除制度(purge)

(一)涤除权制度的基本法律构成

(二)涤除与其他制度的区别

(三)我国现行法律中是否存在担保权涤除制度

(四)我国法律应否设立优先权涤除制度

第九章税收优先权制度

一、税收优先权制度

(一)税收优先权的概念及性质

(二)税收的债权性质

(三)税收债权优先的理由

二、税收优先权的效力

(一)税收优先权针对的对象

(二)税收优先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

(三)税收优先权的产生时间

(四)税收优先权与第三人利益的保护

三、税收优先权的行使

(一)税收优先权行使的期限和对象

(二)税收优先权行使的程序

(三)税收优先权的追及力问题

四、税收优先权的顺位

(一)税收优先权与私法优先权的竞合

(二)税收优先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的关系

(三)税收优先权与罚款和其他公债权之间的关系

(四)税收优先权与形成权的关系

(五)税收内部的顺位

五、税收优先权的发展趋势

第十章我国优先权制度的立法设想

一、民事优先权制度之存废

二、设立优先权应遵循的原则

(一)优先权种类不宜过多

(二)注意与物权公示、公信原则衔接

(三)与其他担保物权类型的协调

三、简评既有关于优先权的立法建议

(一)有关动产买卖优先权、种苗和肥料优先权、不动产买卖优先权

(二)关于优先权与留置权

(三)关于职工工资优先权

(四)关于生活费用和医疗费用优先权的定性

四、我国优先权种类的立法建议

(一)一般优先权

(二)特别优先权

附录优先权立法例

一、日本民法典

第二编 物权

二、法国民法典

第十八编 优先权与抵押权

第二编 物的担保

第一副编 一般规定

第二副编 动产担保

第三副编 不动产担保

三、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

第四章 担保物权

四、《民法典物权篇(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编 物权

后记

民事优先权研究是-0001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孙东雅。

得书感谢您对《民事优先权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家事法研究(2019年卷)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本书为2019年卷。
家事法研究(2020年卷)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本书为2020年卷。
残障权利研究(第二卷) 电子书
本册是《残障权利研究》2015年第2卷第1期,全书以残障权利为主题,就残障人就业、残障人教育等议题进行深入探索。
中国土地法治与土地法研究 电子书
本书辑选了《法学研究》期刊论文13篇,内容涵盖1970年代末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改革,2003年以来的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改革以及2013年以来的农业用地“三权分置”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以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
法律文化研究(第九辑):香港法律文化专题 电子书
本书为《法律文化研究》第九辑,以香港法律文化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