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人体损伤鉴定标准出台,误工损失日评定准则,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公告。
内容简介
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侵权行为引发的纠纷时常发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侵权纠纷的种类及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我国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了《侵权责任法》,作为一部保护民事权益的法律,《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这是我国法律中*一次明确精神损害赔偿。此外,《侵权责任法》还对因产品缺陷致人损害,污染环境造成损害,建筑物倒塌致人损害,动物造成他人损害,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以及车主与驾驶人不一致时交通肇事责任的承担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于一般人身损害的伤残鉴定,2014年1月1日,《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正式颁布实施。该标准经过长期实践,几经论证最终出台,逐渐解决长期以来因鉴定标准不统一、不完善带来的一系列定案不准的问题。对于受害人因人身损害而受到的误工损失,公安部发布的《人身损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准则》为主要纠纷处理依据。2016年4月18日,*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公告,《分级》将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统一适用《分级》。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辑说明
二、一般侵权与赔偿
三、事故侵权与赔偿
一、综 合
·法 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目录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二章 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
第三章 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
第四章 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
第五章 产品责任
第六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第七章 医疗损害责任
第八章 环境污染责任
第九章 高度危险责任
第十章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第十一章 物件损害责任
第十二章 附 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目录
第一章 基本原则
第二章 公民(自然人)
第三章 法 人
第四章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六章 民事责任
第七章 诉讼时效
第八章 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第九章 附 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编 总 则
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四编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节录)
·司法解释及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一、公 民
二、法 人
三、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四、民事权利
五、民事责任
六、诉讼时效
七、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八、其 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一、当事人举证
二、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三、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
四、质 证
五、证据的审核认定
六、其 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
二、一般侵权与赔偿
·法 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节录)
第五章 旅游服务合同
第六章 旅游安全
·司法解释及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事故侵权与赔偿
·法 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前期预防
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行政法规·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部门规章及文件·
工伤认定办法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诊断机构
第三章 诊 断
第四章 鉴 定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鉴定程序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法 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车辆和驾驶人
第三章 道路通行条件
第四章 道路通行规定
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六章 执法监督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节录)
第四章 铁路安全与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节录)
第十一章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节录)
第九章 公共航空运输
第十章 通用航空
第十一章 搜寻援救和事故调查
第十二章 对地面第三人损害的赔偿责任
·行政法规及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车辆和驾驶人
第三章 道路通行条件
第四章 道路通行规定
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六章 执法监督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投 保
第三章 赔 偿
第四章 罚 则
第五章 附 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规定
·部门规章及文件·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节录)
第六章 认定与复核
第七章 处罚执行
国内航空运输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规定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节录)
第六章 事故赔偿
·司法解释及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实际损失的赔偿范围
二、铁路运输企业的重大过失
三、保价货物损失的赔偿
四、保险货物损失的赔偿
五、保险保价货物损失的赔偿
六、保险补偿制度的适用
七、逾期交付的责任
八、误交付的责任
九、赔偿后又找回原物处理
十、代办运输货物损失的赔偿
十一、人身伤亡的赔偿范围
十二、铁路旅客运送责任期间
十三、旅客伤亡的保险责任与运输责任
十四、第三者责任造成旅客伤亡的赔偿
十五、索赔时效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审理船舶碰撞和触碰案件财产损害赔偿的规定》的通知
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和触碰案件财产损害赔偿的规定
·法 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节录)
第三章 执业规则
第五章 法律责任
·行政法规·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第三章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第四章 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与监督
第五章 医疗事故的赔偿
第六章 罚 则
第七章 附 则
·部门规章·
处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
第三章 处方权的获得
第四章 处方的开具
第五章 处方的调剂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法 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节录)
第五章 司法保护
·部门规章·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事故与责任
第三章 事故处理程序
第四章 事故损害的赔偿
第五章 事故责任者的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法 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节录)
第九章 法律责任
四、特殊侵权与赔偿
·法 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节录)
·司法解释及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一、一般规定
二、受理与管辖
三、诉讼方式
四、虚假陈述的认定
五、归责与免责事由
六、共同侵权责任
七、损失认定
八、附 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金融机构为企业出具不实或者虚假验资报告资金证明如何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法 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节录)
第三章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四章 损害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消费者的权利
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
第四章 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五章 消费者组织
第六章 争议的解决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节录)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章 法律责任
·部门规章及文件·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处理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附件:关于处理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若干规定
·法 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节录)
第六章 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节录)
第八章 防治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九章 法律责任
五、国家赔偿
·法 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行政赔偿
第三章 刑事赔偿
第四章 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六章 附 则
·行政法规·
国家赔偿费用管理条例
·司法解释及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修改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修改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程序的规定
六、伤残鉴定及标准
·法 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
·部门规章及文件·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损伤程度分级
6 附则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
第三章 司法鉴定的实施
第四章 司法鉴定意见书的出具
第五章 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
第六章 附 则
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专家库的建立
第三章 鉴定的提起
第四章 鉴定的受理
第五章 专家鉴定组的组成
第六章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第七章 附 则
·司法解释及文件·
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司法鉴定机构及鉴定人
第三章 委托与受理
第四章 检验与鉴定
第五章 鉴定期限、鉴定中止与鉴定终结
第六章 其 他
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
人民检察院鉴定规则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鉴定机构、鉴定人
第三章 委托与受理
第四章 鉴 定
第五章 鉴定文书
第六章 出 庭
第七章 附 则
·相关标准·
人身损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准则(GA/T 521—2004)
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前 言
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
前 言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
1 范 围
2 术语和定义
3 评定总则
4 伤残等级
5 附 则
附录A (规范性附录)伤残等级划分依据
附录B (资料性附录)多等级伤残的综合计算方法
附录C (规范性附录)有关伤残程度的区分
伤残鉴定与损害赔偿法律适用全书是2016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法制出版社著。
得书感谢您对《伤残鉴定与损害赔偿法律适用全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