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期主题:职引未来。
内容简介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与个人发展和家庭幸福紧密相关。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不少人面临就业难题,如行业转换需重新就业、毕业生规模连年攀升、竞争力加大等各种难题。
在这一背景下,“新就业形态”应运而生,“新就业形态”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平台为载体、以灵活为特征、以创新为动力的新型就业方式,包括网约工、共享经济、众包、电商直播等。截至2021年末,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约2亿。其中,平台外卖骑手达到400多万,平台从事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有160多万,比2020年增长了3倍。
“新就业形态”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社会保险参保存在障碍,平台企业、劳动者与劳务承包商之间的责任划分尚不明确等。
因此,本期围绕“新就业形态”的种种矛盾点,邀请到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王勇、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副主任鲍春雷、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等领域学者专家就这一话题进行讨论。
此外,本期对话栏目中,魏尚进主编对谈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共同探讨:货币对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货币中的外生货币对中国经济重构是否有着重要的意义?魏尚进主编还从短期、中期、长期的时间维度来分析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困境和选择,发表了相关观点和建议。
作者简介
《复旦金融评论》,由复旦大学出品,由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联合出版,由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学术访问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魏尚进担任主编,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出任联合主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期文章
让“新就业形态”照亮未来
职引未来
新就业形态:从高效到长效
数字经济能带来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吗?
如何支持“新就业形态”释放潜力?
韧性治理:零工平台劳动治理的新视角
分步走,让灵活就业人员享有同等的保障
如何促进游戏、电竞、直播、文学的就业创造?
数字化就业振兴县域发展
中国经济复苏更需要外生货币——魏尚进对话彭文生
ChatGPT热潮下的创投冷思考——对话杜雨
如何在短期、中期和长期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任重道远
租售并举:更好地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
从《大空头》看硅谷银行如何应对流动性危机
美国地区性银行危机:历史倒影与未来启示
新能源汽车“出海”,何以突围
金融科技为新就业开拓出新蓝海
从国际对比思考中国香港虚拟资产监管策略
复旦金融评论(第16期)是2023年由蓝狮子出版,作者《复旦金融评论》。
得书感谢您对《复旦金融评论(第16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