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研究

中国当代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深入讨论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

内容简介

自50年代以后,上海电影加入了对于工业化的现代性国家想象,巨量的工业题材作品喷涌而出,“公共性”成为这种工业化的基本逻辑,是百多年来城市现代性表达的重要部分。

新时期以后,经历了“伤痕”主题与“改革”主题,电影中的“上海”,既有城市化高速运转中的各种城乡扭结,也有全球化背景下的“魔性”图景。

不同时期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了国人的一部城市现代性认知历史。

作者简介

编者张鸿声,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京传媒学院副校长。社会兼职有北京市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民盟北京市宣传委员会主任等。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化、文艺形态与媒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因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章节构成

第一章 中国现当代电影中的城市形象与特征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的城市现代性

第二节 海派电影文本中的上海

第三节 上海文学与电影发展概况(1949—1976年)

一、电影机构与电影期刊

二、“大跃进”与上海电影创作

三、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

四、“文革”时期的上海电影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上海电影与城市叙述

第二章 社会主义城市的“公共性”想象

第一节 私性生活的资产阶级想象

一、“公共性”社会的建立

二、日常性生活的阶级符码

第二节 “公共性”:生活的意义化和组织化

一、日常性生活的意义化

二、传统社区的“公共性”生活

第三节 公共意义上的空间与时间

第四节 公共性人格的伦理化

一、家族伦理与政治伦理

二、城市“公共性”空间的伦理属性

第三章 工业题材与国家工业化的想象

第一节 巨型规模的工业题材电影生产

第二节 工业主义逻辑的建立

一、工业主义概念的提出

二、电影中“技术”的表现

三、人的生产与技术属性

第四章 本土影人眼中的上海今昔

第一节 现实上海想象中的城市形象

一、不断增强的现代性

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实践

三、失落的都市

四、发现还是想象

第二节 历史上海想象中的城市形象

一、老太爷之死:往昔上海的现代性

二、历史叙述中的女性独立意识觉醒

三、《紫蝴蝶》:隐匿的城市

第五章 域外文本生产者的现实上海想象

第一节 未完成的现代化:境外生产者的“外来者”叙述

一、《上海假期》:进程中的保守

二、“利”的现代性呈现

三、创伤治愈地

四、乡土社会的文化基因存在

第二节 轻重兼顾的城市奇景:沪外生产者的“外来者”叙述

一、跨境的“外来者”

二、城里来的乡下人

第三节 缺席的“外来者”:域外生产者眼中的现实上海

一、《逆光》:反思的城市

二、《都市里的村庄》:工业化的城市

三、《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无奈的精明

第六章 域外文本生产者的往昔上海想象

第一节 “东方魔都”:境外生产者的“外来者”视角

一、虚幻的政治图谋和实在的捞金地

二、声色都市里的真挚爱情

三、男性沉醉其间的魔都

第二节 城乡并置的上海怀旧:沪外生产者的“外来者”视角

一、充满物质诱惑的堕落都市

二、风月拯救乡村

第三节 缺席的“外来者”:域外生产者眼中的往昔上海

一、被遮蔽的现代性:父权社会下的乡土中国

二、男性的缺席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三、男性的缺席与女性的自我催眠

附录一 1949—1976年中国电影中涉及上海形象的影片列表

附录二 1977—2014年中国电影中涉及上海形象的影片列表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当代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研究是2023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鸿声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当代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锦衣红颜家国梦:张艺谋电影身体文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身体这一独特视角对张艺谋电影进行分析和理解。由于电影中的身体牵涉到文化性别、种族、阶级等一系列复杂的文化议题,因此身体研究也必然关联到文化研究。本书将把电影中的身体置于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态中,在身体理论和电影文本、电影文本和社会历史文本构成的互文关系中进行论证。同时,坚持文化学研究和影像分析相结合,在影像细读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批评,避免文化研究在艺术批评上的局限。
电影艺术新论 电子书
《电影艺术新论》从历史、创作、传播、欣赏四个角度,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电影艺术的理论和实践,是一部理论性专著。该专著对电影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总结,对网络条件下和数字时代背景下的电影创作与电影传播进行了新的审视,并以经典影片为例,从美学、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电影的赏析方法。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它既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又对电影创作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银皮书:2020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 电子书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2020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概述、2020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渠道分析、2020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效果研究、2020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类型研究、2020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问题与策略。
银皮书:2013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 电子书
本书是在对2013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梳理总结的前提下,在建立并完善国际传播研究理论与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意见、建议,内容包括2013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内容研究、2013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效果研究、2013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渠道多样性研究、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应解决的核心问题等。
大学微电影教程 电子书
本书是国内高等院校数码影像基础课程的最新教材,是影视摄影、图片摄影、多媒体数字影像、计算机图形图像、人文传媒、艺术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的主导教材,也是社科文艺、理工农林和工商政法等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首选教材。本书集中了当今微电影制作的基础理论和创新技法,并结合影视专业教学的实践成果来著写。教材采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图片与文字对照的编写方式,具有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特点,便于学生“学用结合、技艺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