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与逻辑——檀传宝教育随笔

时代与逻辑——檀传宝教育随笔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时代与逻辑》深度思考教育问题。

内容简介

《时代与逻辑:檀传宝教育随笔》是作者一本教育随笔集,收入其在《北京教育》开设的专栏文章和近年部分演讲稿。作者以一个学者的眼光,充分调动其思想资源和生活经验,从多重视角去审视现实中的教育问题。作者行文自在,文笔平实,以谦卑的心卷入教育具体问题内部,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他独到的观察和思考:何为教育?何为好教育?如何办好教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上编那欠缺的,就是方向

1 “新时代”与教育逻辑的转型

一、何谓“新时代”

二、新时代教育逻辑的转型

三、新时代教育应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不做“睁眼瞎”,才是接受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何谓“睁眼瞎”

二、“睁眼瞎”的若干层级

三、教育也要“不忘初心”

3 说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有问题吗?

一、说学生是主体,有问题吗

二、说学生是客体,有问题吗

三、“不忘初心”即回到常识

4 回望“打他,就是看得起我!”

一、师尊与教仆之别

二、私亲与公事之分

三、情境与规则之究

5 好教学之“好”,其义不外乎三

一、好的教学,一定效率高

二、好的教学,一定讲道德

三、好的教学,一定有美感

6 那些最为欠缺的,都是中国教育应当努力前行的方向

一、中国教育到底缺什么

二、实质性的缺失

三、“全面发展”的真正含义

7 德育与教育的两重关系

一、德育是一种“工作”吗

二、德育与教育的两重关系

三、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附:德育:淡化“工作意识”,强化“目的意识”

8 为什么我们必须大大方方开展公民教育?

一、“公民”是一个美好的称谓

二、开展公民教育,我们有一千种理由

三、如何做好培育“合格公民”的工作

9 美育之“用”,如何理解?

一、审美之用与教育的效率

二、审美之用与教育的境界

三、当代教育与社会的美育救赎

10 劳动教育之新旧

一、强调加强劳动教育消极理由太多

二、强调体力劳动锻炼太过

三、强调独立课程设置太甚

11 若只有科技,教育就没有未来

一、若没有科技,就没有教育的未来

二、若只有科技,教育就没有未来

三、现代科技只是未来教育的通道

12 “好教师”应有的三种修炼

一、可以有“全科教师”吗

二、如何看综合性大学出身的教师“后劲更大”

三、“好教师”修养结构的三个维度

下编修炼,从来都是你自己的旅行

1 高品质的教育必须重视美育

一、把美与朋友分享

二、中国教育缺什么

三、美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四、美育的本质

五、80年代的美学热

六、教育的审美化改造

七、教师审美意识的觉醒

八、教师教育体系的展望

2 教师德育专业化:一个时代的新命题

一、时代命题:为什么要提出“教师德育专业化”

二、概念理解:教师德育专业化的维度与内涵是什么

三、行动方向:如何实现“教师的德育专业化”

3 师德建设,如何迎接一个物质丰裕的时代?

4 不变的德育

5 教育学,教师宜读三种书

第一种:经验的教育学阅读

第二种:学科的教育学阅读

第三种:学术的教育学阅读

6 教育基本理论建设的时代使命

7 修炼,从来都是你自己的旅行

8 关怀与幸福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一、关怀的关键在于关怀关系的建立

二、幸福生活是对肤浅快乐的超越

时代与逻辑——檀传宝教育随笔是202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檀传宝。

得书感谢您对《时代与逻辑——檀传宝教育随笔》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芸窗随笔 电子书
用学术随笔形式梳理中国传统学术源流。
孤猿随笔 电子书
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论述日本民间信仰中各种动物的作品。
上园随笔 电子书
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游记和散文诗为主,记述在游览国内外风景时的所见、所感、所想;第二部分,以记叙文和词为主,围绕对高中时印象深刻的人和事的回忆,联系相关事情的延伸展开叙述,并在近年的同学聚会后填词来抒发感慨;第三部分,以词和散文诗为主,都是写给妻子的文字,从两人认识、结婚至今;第四部分,形式多样,有杂文,有词,还有对联等,反映对家乡、家人、友人的感情。
松不老随笔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日常的随笔记录,把发生在生活中的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只是随感而发所编写的内容,没有日记那么详细。本书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在书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对生活的强大洞察力,寓哲理于常情之中,深入浅出,帮助那些在繁杂生活中找不到头绪的人们,找到人生的方向。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全球化时代朱子学核心价值的新意义》《宋明理学法因天理论》《朱熹安贫恬退的思想》《曹植的性理学思想》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