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现代社会历史时代的位置,并指出其与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本质一致但时代不同。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马克思的时代分析方法,论证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依次经历三个大的社会形态,由此形成三大历史时代,即前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本书运用这个时代分析方法,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历史时代的社会主义;而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后现代社会历史时代的社会主义,二者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但有着时代的区别。当今时代世界上存在着两条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 ,是在资产阶级政党执政条件下走出的“以资为本”的现代化道路;另一条是社会主

作者简介

马仲良,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媒体评论】

评论

【目录】

导言

上篇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第一章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节劳动与生产力

第二节生产力的技术性

第三节物质生产力发展的阶段

第二章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形式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节个人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

第二节自然分工的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经济的社会经济形式

第三节社会自发分工的社会生产力和普遍商品经济的社会经济形式

第四节社会自觉分工的社会生产力和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下的社会经济形式

第三章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节社会生产方式

第二节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直接统一的社会生产方式

第三节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异化关系的社会生产方式

第四节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历史的统一的社会生产方式

第四章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节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二节资本主义以前的所有制形式

第三节资本主义所有制

第四节共产主义所有制

第五章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形成三大时代

第一节社会经济形态的内涵

第二节社会经济形态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下篇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

第六章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第一节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世界历史进程

第二节探索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可能性

第三节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思路

第四节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地改变了

第七章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初期探索

第一节中国革命的任务仍然属于现代民主革命

第二节中国革命的目标:建立中国特色现代社会

第三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阶段论”

第四节中国民主革命的最大特色是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第八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失误与教训

第一节经验与失误

第二节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

第三节从现代社会到后现代社会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历史时代的社会主义

第一节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节坚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第四节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后记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序言

导言

上篇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第一章 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节 劳动与生产力

第二节 生产力的技术性

第三节 物质生产力发展的阶段

第二章 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形式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节 个人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

第二节 自然分工的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经济的社会经济形式

第三节 社会自发分工的社会生产力和普遍商品经济的社会经济形式

第四节 社会自觉分工的社会生产力和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下的社会经济形式

第三章 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节 社会生产方式

第二节 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直接统一的社会生产方式

第三节 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异化关系的社会生产方式

第四节 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历史的统一的社会生产方式

第四章 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二节 资本主义以前的所有制形式

第三节 资本主义所有制

第四节 共产主义所有制

第五章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形成三大时代

第一节 社会经济形态的内涵

第二节 社会经济形态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下篇 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

第六章 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第一节 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世界历史进程

第二节 探索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可能性

第三节 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思路

第四节 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地改变了

第七章 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初期探索

第一节 中国革命的任务仍然属于现代民主革命

第二节 中国革命的目标:建立中国特色现代社会

第三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阶段论”

第四节 中国民主革命的最大特色是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第八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失误与教训

第一节 经验与失误

第二节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

第三节 从现代社会到后现代社会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历史时代的社会主义

第一节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节 坚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第四节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后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201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马仲良。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镜像中的历史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15年22篇长短文,展示了从社会史、心性史(记忆研究)、概念史三个角度切入历史的可能性。
听见历史的声音 电子书
本书精选《听见历史的声音:文物传奇》32期节目,以互动书的形式融合文字稿、照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载体,通过实地探访、口述历史的形式寻根厦门记忆,揭示文物保护的现代意义。
寻味历史:食在宋朝 电子书
《食在宋朝》是“寻味历史”系列中的一本,主要选取宋朝最具代表性的关于美食的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文人笔记等,如《东京梦华录》《山家清供》《武林旧事》《都城纪胜》《梦粱录》,等等。从宫廷的奢华盛宴、文人雅士的大千世界,到百姓日常的风味人间,本书旨在通过古人的笔触还原宋朝饮食生活的真实图景,带领读者在古人的字里行间中品味宋朝美食,在历史变迁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寻味历史:食在清朝 电子书
《食在清朝》为“寻味历史”系列图书中的一册,主要讲述清朝的美食。全书分为五章,分别讲述了清代皇族的饮食、市井百姓的饮食、清代独特的饮食文化、名人美食家的独家私房菜以及《红楼梦》中的饮食。图书从清代的《随园食单》《养小录》等典籍中选篇,为读者呈现一道道美味的清代大餐。
寻味历史:食在明朝 电子书
《食在明朝》为“寻味历史”中的一本,从明代典籍、小品文、小说与文人笔记当中选取关于吃的部分,按照美食的类别与特点,进行分门别类的详细阐释,对明代的饮食及其文化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与介绍。文中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明宫食事”,也有贴地气儿的“人间滋味”,更有文人美食家的经典著作和菜品的介绍,旨在为读者还原一个色彩斑斓、唇齿留香的明代饮食历史全景图。同时,文中配以相关内容的古代名画,图文辉映,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