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小史

中国文化小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18种文化现象通俗解读。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专讲文化的通俗史书,分门别类讲述18种文化现象。比如,婚姻是从零禁例开始,其后逐渐增加禁例,缩小通婚范围而演变成今日的一夫一妻制;关于族制,古代因为劳力重于资本,丁多即可致富,而今日却在某些情况下成为穷困的原因;官僚阶级,总是以自利为先,国事为后,若不防势必导致泛滥不可收拾。文化本是人类控制环境的工具,环境不同,文化自因之而异。而反过来,文化不同又使得环境不同,身处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自然就养成不同的性情。

作者简介

吕思勉,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生于1884年2月27日,他和陈垣先生、陈费恪先生、钱穆先生一起被推重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对经学、文字学、文学亦有独到见解。晚年想通读《道藏》,研究道教思想,为后人开辟途径,惜未如愿。于1957年10月9日逝世于上海。$$$$$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曾在多所大中学校任教,并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学生中包括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黄永年等人。吕思勉是我国现代史学界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代表作品有《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中国民族史》《理学纲要》等。$$$$$吕思勉,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生于1884年2月27日,他和陈垣先生、陈费恪先生、钱穆先生一起被推重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对经学、文字学、文学亦有独到见解。晚年想通读《道藏》,研究道教思想,为后人开辟途径,惜未如愿。于1957年10月9日逝世于上海。$$$$$吕思勉先生,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生于1884年2月27日,他和陈垣先生、陈费恪先生、钱穆先生一起被推重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对经学、文字学、文学亦有独到见解。晚年想通读《道藏》,研究道教思想,为后人开辟途径,惜未如愿。于1957年10月9日逝世于上海。$$$$$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笔名驽牛,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著名史学家。由于出生书香世家,15岁入县学。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历史研究法》、《史学四种》、《中国民族史》、《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宋代文学》。$$$$$吕思勉,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生于1884年2月27日,他和陈垣先生、陈费恪先生、钱穆先生一起被推重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对经学、文字学、文学亦有独到见解。晚年想通读《道藏》,研究道教思想,为后人开辟途径,惜未如愿。于1957年10月9日逝世于上海。$$$$$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是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生于一个“世代仕宦”的书香之家,自学成才。自1905年始,先后任教于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文史大家钱穆、赵元任等都是他的学生),并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1926年后,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江苏省政协委员。

吕思勉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工作,一生著述800多万字,其著作有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四册,后又著成《吕著中国通史》两册。晚年从事断代史研究,先后出版有《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著作,还著有《中国民族史》、《史通评》等作品。

吕思勉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方面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著名史学家严耕望先生对其颇为推重,曾说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他不仅是一位史学专家,而且对经学、文字学、文学都有深刻研究。他治学严谨,作风踏实,为人诚朴,谦虚谨慎,深为时人所称道。$$$$$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汉族,江苏常州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世代仕宦”的书香之家的他,十二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吕思勉,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他是我国学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标榜任何一派,而是别具一格的一家。但长期以来,在史学研究中,学者们比较重视对陈垣、陈寅恪、钱穆等人的研究,对吕思勉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这与吕思勉在学术上的贡献是极不相称的。史学界亟需加强对吕思勉史学成就的研究,尤其是对他史学思想的研究。把握他史学思想的特点和精髓,这无论是对于更好地继承、发扬他的史学思想,还是科学地把握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脉络,推进当代史学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故本文拟在学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吕思勉的史学思想做进一步的研讨,虽然仍不能说全面,但在内容上力求有所拓展。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吕思勉的史学成就及史学渊源,第二部分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绪论

第一章 婚 姻

第二章 族 制

第三章 政 体

第四章 阶 级

第五章 财 产

第六章 官 制

第七章 选 举

第八章 赋 税

第九章 兵 制

第十章 刑 法

第十一章 实 业

第十二章 货 币

第十三章 衣 食

第十四章 住 行

第十五章 教 育

第十六章 语 文

第十七章 学 术

第十八章 宗 教

中国文化小史是2016年由紫云千阅出版,作者吕思勉。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文化小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屯昌史 电子书
屯昌县位于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北麓,古为屯兵之地,后发展为圩镇,因名。屯昌县处于独特的“三重政治边缘”,因地缘环境和文化语境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出意义别致的“熟黎”文化,历史上为琼岛汉、黎文化圈的过渡带。审视屯昌历史的发生与发展,可视为整个海南岛汉、黎族群间民族大融合的缩影,虽非跌宕起伏,却也精彩纷呈。海南建省之后,屯昌县以“能源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显现出与海南岛其他市县不同的发展模式。
琼中史 电子书
梳理并论述了海南岛琼中地区的历史变迁状况。
朱小蔓学术年谱 电子书
《朱小蔓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共十卷。选编兼顾朱小蔓教授学术贡献的代表性与全面性。整理她的所有论文,并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形成论文集;分卷题遴选她的代表性著与主编的学术;将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对话著整理编排为教育对话集;系统整理她的学术活动,编排学术年谱。进而以论文集、教育对话集、学术年谱等构成《文集》各卷。该卷以编年体记录朱小蔓20世纪80年代后的学术工作,采用图文并叙的方式全景展现她在学术研究
北大中国文化研究(2015/总第4辑) 电子书
《北大中国文化研究》是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科出版物,致力于探讨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力图促进中国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对话与融通,推动中国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本辑为第4辑,所收论文作者多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如李宗桂、丰子义、傅有德、孙熙国、李翔海、田克勒、宋志明、谢晓娟、成中英。
六史:唐 电子书
蔡东藩系列作品《六史》之一:“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