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边界

权力的边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政法大学赵宏教授法律随笔集;罗翔作序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赵宏教授的法律随笔,以近年的时事新闻引入,普及公权与私权的界限。

“对个人而言,法无禁止即可为;对公权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法律说到底,真正关心的是每个人的自由与权利。行政法作为“小刑法”,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给孩子起名“韦我独尊”是否寻衅滋事?能否通过穿衣立法,以防止伤害民族感情?网暴事件背后的平台是否有责任等。

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提高,从行政法视角切入普法,是法治科普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权力的边界,就是个人自由的边界。

作者简介

作者赵宏,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德国慕尼黑大学、科隆大学、纽伦堡大学访问学者。

著有《法治国下的目的性创设:德国行政行为理论与制度实践》(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法治国下的行政行为存续力》(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译有《德国国家学》(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民族主义:历史、形式与结果》(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在《中国法学》《法学家》《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环球法律评论》等杂志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行为、主观公权利等行政法基础理论,基本权利教义学、比较公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探索即自由

序: 最可贵的是前进的勇气

个案的正义

司法回应道德,法官应如何说理

一封判决书的正义

江某案中的刑事责任

江某案中的民事责任

裁判说理的问题:司法道德化的隐忧

“塔西佗陷阱”和法官的角色

修剪自家的香樟树,被高额处罚合法吗

香樟树案处罚的直接依据

过度修剪还是砍伐?

将自买的树木移入公共绿地是否还有处分权?

处罚是否违反过罚相当原则?

法律惩罚应符合公众的道德期待

知假买假与法律衡平

小作坊经营者被判惩罚性赔偿,到底冤不冤?

知假买假,到底该不该获得惩罚性赔偿?

如何看待职业打假人?

面包店被罚到底冤不冤

面包店被罚到底冤不冤?

为何公众会普遍为面包店抱屈?

行政处罚考验执法者的理性判断和人文关怀

一捆甘蔗敲响的警钟:市容执法与公务外包

抢夺甘蔗属于什么行为?

城市是否美好宜居取决于个人是否被尊重

公务外包及其法律规范

本案中的公务外包合法吗?

法治就是守护每个面对高墙的个体

权力的边界

约嫖未嫖可以定嫖娼吗

约嫖未嫖可定嫖娼的法律依据

扩大定性与惩罚的问题

约嫖未嫖定为嫖娼的规范冲突

数据防疫中患者的信息披露与隐私保护

信息披露与隐私保护的矛盾

信息权概念在法律上的出现

国家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法律限制

对患者信息的披露在多大范围和限度内是正当的?

私人主体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法则

个人在数据时代不应被透明化和客体化

文明码被骂退:警惕被数据操控的人生

被骂退的文明码

信息权保护的是什么?

如何防止过度收集和不当使用个人信息?

再看文明码的问题

数据化时代个人也并非客体和手段

单身女性冻卵:法律究竟该持何种立场

单身女性冻卵禁令及其政策考量

单身女性冻卵背后的女性生育权

平等保护与身份歧视

风险控制与国家责任

抢生二孩到底该不该罚

社会抚养费到底是什么?

政策调整后还能否追溯此前的“违法行为”

行政执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良好行政与有温度的执法

“调剂孩子”已经构成犯罪

调剂孩子构成犯罪

倨傲的受理告知书

事件背后的基层执法生态

执法的温度

仅有正确是不够的:“抢孩案”后的公权信任危机

“抢孩案”事件始末

案件涉及的法理问题

案件背后的公权信任危机

高铁掌掴案:“以暴制暴”的法律立场

两个版本,两种叙事

另一种选择和治安管理处罚的特性

掌掴回击两次还是正当防卫吗?

回骂和还击就该负法律责任吗?

私力救济还是公力救济?

任何人的死都应被认真对待

某品牌定位装置掉线案的基本事实

本案中的处罚依据与具体适用

电子处罚的法律规制

警惕技术蜕变为另一种权力

任何人的死都应该被认真对待

拐卖妇女案:公共责任中的缺位者

妇女生而为人的尊严不容他人践踏

“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中的公共责任缺位者

“这个世界不要俺了”

迟到的判决:“丰县生育八孩女子”案为何未追究强奸和收买

为什么未追究收买犯罪?

为什么报请最高检追究拐卖者的刑事责任?

为什么未追究强奸罪?

被拐妇女的婚姻认定

迟到的判决是否正义?

法律如何夺回被偷走的人生

冒名顶替案中的法律问题

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国家赔偿责任

被顶替者还能回校就读吗?

法律必须彰显最基本的公义

唤醒沉睡的条款:行政拘留暂缓执行

复议后停止执行还是不停止执行?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行政拘留暂缓执行规定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为何那么难?

治安管理处罚的目标追求

自由的价值

孩子生病而不救治,父亲“无罪”?

刑事责任最终可能都无法证立

孩子的医疗救治究竟谁说了算?

未成年人事项,究竟是国事还是家事?

没事找事就是“寻衅滋事”?

如何理解作为行政违法的“寻衅滋事”?

哗众取宠、调侃戏谑是否就属于“寻衅滋事”?

冒犯公权属违法?

穿和服拍照何以涉嫌寻衅滋事

寻衅滋事为何被不断滥用?

穿和服拍照到底侵犯了什么法益?

写作色情小说到底是什么自由

色情作品就不是艺术吗?

艺术自由的限制与限制方法

“天一案”的余想

艺术如何在战争中选边

受战争影响的艺术家

因解聘而受到影响的艺术自由

艺术自由为何不能由一般道德左右?

捷杰耶夫的音乐会带毒吗?

什么才是艺术的良知?

劣迹艺人封杀与职业禁入

劣迹艺人封杀引发的法律争议

行业禁入的法律性质

行业禁入的法律规制

永久抵制符合过罚相当原则吗?

公众人物是否要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网络的秩序

污人清白真的没有代价吗

越来越流行的社死

网暴同样属于暴力

网络也并非法外之地

围观者的责任追究难题

唯有善意和信赖才会将人送往金色梦乡

社会性死亡越来越多,网暴岂能法不责众

虚拟世界的群体极化

法律如何惩罚网暴?

法不责众的难题

平台的提前干预和积极介入

网暴汹涌,平台不能只做“避风港”

反网暴三难:立案难、取证难、定损难

平台的责任与平台的禁区

除了反网暴指南,平台还能做些什么

我们与恶的距离:谁是下一个?

举报条款被利用,无法抑制的公报私仇

法律为何鼓励举报?

鼓励举报带来的问题

释放无限光明和制造无边黑暗的都是人心

人人非孤岛,不要打听丧钟为谁而鸣

《开端》里的法治细节

公车上猥亵他人的法律责任

恶意会滋生出更大的恶

“开免提”是否涉嫌侵犯通信秘密?

我们坐在同一辆公交车上

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像巴赫一样的复调写作

无差别杀人背后的社会问题

见义勇为的法律问题

坚持在循环里沉浮而不退却

后记

权力的边界是2023年由果麦文化出版,作者赵宏。

得书感谢您对《权力的边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影像中的法律文化 电子书
本书透过中外经典影片,对其所折射出的艺术、法律文化进行分析,进而揭示作品的深刻内涵。
行动中的劳动法律 电子书
以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以《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为代表的劳动法律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分析影响劳动法律落实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近代中国的法律与政治 电子书
本书不仅充分展示了近代法律史研究的前沿成果,也为法律史研究扩展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血液管理的法制化历程 电子书
纪念《献血法》实施二十周年,一部梳理中国献血事业法制化发展的作品。
治大国:古代中国的正义两难 电子书
熊逸作品,讲透古代中国的正义、道德、伦理,告诉你许多难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