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读

如何观“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新解读,研究分析新世界观“新”在哪里?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进一步解读和阐发,通过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把《提纲》看作一篇“如何观世界”的作品来进行分析,力求讲清楚它让我们看到的世界有何不一样,它能够为我们如何看世界提供什么样的启示。

全书解读通俗易懂又不乏理论知识的讲解,是集学术研究和大众读物于一体的普及作品。

作者简介

作者陈培永,北京大学知名青年学者,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党性是什么》等4本,以及《资本的秘密》《女性的星空》等“经典悦读系列丛书”10本。6集电视理论节目《社会主义“有点潮”》、4集电视理论节目《马克思与新时代》主讲嘉宾、主要撰稿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当作生活习惯(丛书序)

前言 新世界观“新”在哪里?

第一章 如何看“客观世界”?

一、世界观中的“我”与“世界”

二、直观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三、能动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四、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第二章 如何看“宗教世界”?

一、认清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

二、解决宗教世界问题的错觉

三、宗教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第三章 如何看人的本质?

一、为何人会被看作“抽象的个人”?

二、对“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再理解

三、人的本质的“变”与“不变”

第四章 如何看社会与社会生活?

一、为什么只能达到对市民社会的直观认识?

二、“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是什么样的社会或人类?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意味着什么?

第五章 如何看人的思维的真理性?

一、思维的真理性问题究竟是个什么问题?

二、人的思维能否获得真理性?

三、何谓人的思维的真理性?

四、人的思维的真理性如何证明?

第六章 如何从“解释世界”走向“改变世界”?

一、“哲学家们”为什么都只是解释世界?

二、是否还有“哲学”能起到改变世界的作用?

三、如何看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关系?

四、当今时代改变世界的哲学如何可能?

附录Ⅰ 卡尔·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附录Ⅱ 马克思论费尔巴哈

附录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提纲

后记

如何观“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读是2022年由蓝狮子出版,作者陈培永。

得书感谢您对《如何观“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新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如何识读建筑电气施工图 电子书
本书根据实际的电气工程施工图样,结合基本的电气技术常识,深入浅出地对建筑电气施工图的识读进行了分析和讲解,以便读者能快速掌握识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具体内容包括包括建筑电气工程图识图基本知识、建筑变配电工程图、动力及照明施工图、防雷接地工程图、建筑设备电气控制工程图、建筑弱电工程图和建筑电气施工图实例。
舍勒文集:世界观与政治领袖 电子书
马克思·舍勒不仅是现象学运动中的“施魔者”,也是现象学社会学的开创者。
如何识读暖通空调施工图 电子书
图样是工程技术人员的通用语言,是从事建设工程行业所必需的入门知识。本系列书通过列举大量的工程实例图并辅以简洁明白的解读,以使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识图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如何快速读懂图中所传递的信息。 本套丛书编写时按照识图顺序和一般人的认知能力及技术特点进行编排:结构特点——总体平面图、立面图——部位图(按流程的各个环节展开)——细部图(配筋、连接、预埋件、零部件)——剖面图,配合图进行讲解,以使读者先从整体概念再到具体作业流程及细部做法,从而懂得识图的基本知识,真正掌握识图的技巧,提高识图的技术能力。书的重点还是放在对工程图纸的导读和解说上
茶经新读——茶圣陆羽的鉴茶泡茶品茶智慧 电子书
适读人群 :茶文化爱好者、茶文化从业者 80后茶文化学者杨多杰,用好读的文字帮你在千年《茶经》中找寻你我心中那盏清茶的温度 喜马拉雅收听量100万 的人气茶课 20个当下茶界热点话题 其实爱喝茶的你与会喝茶的你只差一本书的距离
生机:如何喂饱全世界,并保住我们的星球 电子书
著名生态环保人士蒙比奥的全新力作!本书主题涉及土壤生态学、微生物学、生态环保、农业发展、粮食安全等多个专业方向,重点探讨如何在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情况下,生产更多粮食来喂养更多人。蒙比奥通过本书给人类和食物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希望。他在本书中展示了随着对于土壤生态学研究的逐渐深入,我们对脚下的这片世界的认知不断发生着变化;如何让我们用更少的耕作,生产更多的粮食。他还与许多这个领域的开拓者们进行了交流: